校園氣象觀測站組成部分介紹

2020-12-06 託萊斯科技

校園氣象觀測站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校園氣象觀測站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傳感器、採集器和傳輸模塊、太陽能電板和蓄電池、氣象站支架、後臺電腦端這些部分,通過這些配合實現對於校園氣象要素的監測,對於這些組成部分給您簡單的介紹一下。

校園氣象觀測站

傳感器:傳感器本身有很多,比如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光照傳感器、輻射傳感器等,每種氣象要素都是通過傳感器監測的,傳感器主要的作用就是監測氣象要素信息。

採集器和傳輸模塊:採集器和傳輸模塊主要的作用是數據的收集和傳輸,傳感器監測的氣象要素,通過採集器收集,採集器收集好數據後通過無線的傳輸方式傳送至後臺電腦端。

校園氣象觀測站

後臺電腦端:後臺電腦端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於數據的顯示和存儲,傳輸模塊傳送的數據,在後臺以數字和曲線圖的方式展現,歷史的數據可以儲存至後臺中。

太陽能電板和蓄電池: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電力支持,太陽能電板為蓄電池提供充電,蓄電池釋放電量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

氣象站支架:氣象站支架主要的作用是用來放置傳感器、採集器、傳輸模塊、太陽能電板等。

校園氣象觀測站

以上就是對於校園氣象觀測站組成部分給您的介紹,相信通過上面的介紹對於校園氣象觀測站組成部分問題,你這邊已經大概明白,如果你這邊需要了解校園氣象觀測站的更多信息,請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近日,記者在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和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砌築二層牆體、綁紮二次結構鋼筋,一派忙碌的景象。據介紹,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和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是今年我縣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市級重點項目,內容主要有:建設標準化國家氣象觀測站,包括625平方米氣象觀測場,配置溫度、溼度、氣壓、降水量、能見度、負氧離子等二十幾項氣象要素新型觀測設備,配套觀測場綜合布線、防雷工程、供電系統,氣象設備運行監控平臺以及業務設備操作平臺;建設1032平方米三層框架結構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簡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依託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農業氣象與稻作生理研究室,其前身是1957年創建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組
  • 氣象科普進校園的意義
    20世紀 30年代初,經我國氣象科學的一代宗師竺可楨先生倡導,將學校小型氣象站引進了中小學校園。建國後 ,黨和國家非 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科學素質教育,在全國中小學校建立了 很多校園氣象站 ,便於學生在課外活動時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氣象精神傳承 校園青年人的堅持
    曾擔任氣象站站長、現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的曾榮青介紹,在廣州高校中,華師最早建立了有實體與場地支撐起的氣象站。說起當時觀測情景,曾榮青感慨萬分。當時氣象站沒水、沒廁所,蚊子多,環境條件惡劣,設備簡陋。氣象站成員為方便記錄,甚至堅持住進氣象站。從1980年開始,華師地科系便遴選學生擔任氣象站站長,男性站長的一個要求往往是要住在氣象站。「過年都要留兩個人值班記錄。」站長鍾偉聰說。
  • 中國氣象局出臺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方案
    中國日報1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強青藏高原冰凍圈和生態系統觀測站網布局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青藏高原地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重大工程提供科學支撐。
  • 陝西氣象局建立太陽能輻射觀測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霍強 張杰報導 近日,陝西省氣象局在渭南市澄城縣正式建立了太陽能輻射觀測站,填補了陝西省太陽能觀測網關中東部的觀測空白,有利於動態監測關中東部太陽輻射資源的強度分布和時空變化。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淄博國家氣象觀測站裡見聞多
    3月25日,春光耀眼,春風溫柔,我跟隨中國山東網小記者團來到了淄博國家氣象觀測站。站在氣象觀測站的大門外,一眼望去好敞亮呀!我和其他小記者在門口站好了隊,然後就跟著老師進入了氣象觀測站並在一個標誌前合了影。
  • 氣象科普進校園——山東省氣象專家走進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傳授...
    為豐富校園文化,普及氣象科學知識,1月5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特邀全國優秀預報員、山東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張颯,山東氣象學會副秘書長任年民親臨學校,多種形式為全校師生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素養。
  •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
    500米的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正式啟用,觀測數據每分鐘實時上傳中國氣象局。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為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是國家天氣氣候站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觀測德州三區(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開發區)範圍內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
  • 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波浪觀測站: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
    這使時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的趙九章特別著急,後來他專程來到青島,與海軍航保部門聯繫,商討建立海洋波浪觀測站的事宜,得到海軍航保部門的積極配合。趙九章還親自對青島周邊的海岸地形進行考察,最後選定了小麥島作為海洋波浪觀測站的站址。   1953年,在雜草從生、一片荒蕪的小島上,新中國第一座海浪觀測站正式建成。
  • 問政山東|單位宿舍、楊樹林……氣象觀測站周圍障礙物真不少!
    節目中提到,近年來隨著城鄉的發展,不少氣象監測站點周邊有了新障礙,影響了監測的精確性。位於棗莊市薛城區長江北路的薛城國家氣象觀測站,2004年7月1號啟用,16年過去,如今觀測站周邊有三個小區,一座鐵塔、兩處單位宿舍等,這些建築已經影響到風向、風速、氣溫等氣象要素。
  • 如何搭建校園氣象環境監測系統,關鍵看著幾點!
    如何搭建校園氣象環境監測系統,關鍵看著幾點!  當教育遇上智能化校園的變革,我們的孩子將會在什麼環境中獲得更好的成長?看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實際上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關注校園智能環保這個話題。
  • ...學科學會勞動——廈門翔安區雙滬小學:「校園氣象觀測」讓學生...
    原標題:小小校園氣象站 學科學會勞動——廈門翔安區雙滬小學:「校園氣象觀測」讓學生樹立科學和勞動意識廈門翔安區雙滬小學位於廈門的大嶝島上,學校與翔安區氣象局合作,在校內開闢「校園氣象觀測站」,引導學生觀測氣壓、風向、風速、溫度、溼度和降水,以此來了解海島特殊的氣象現象。學生還結合當地氣象臺的預報,每天進行校園氣象預報。
  • 連雲港:政府批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豔 陳飛報導 12月10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批覆同意實施連雲港國家氣象觀測站和西連島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另外,灌南、灌雲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也得到當地政府批准實施。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明年搬遷 由梅嶺街道搬至崎山山頂
    閩南網7月21日訊 昨天,海都記者從晉江市政府了解到,《晉江市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已正式出臺,方案提出2016年完成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並實現觀測站搬遷,突發氣象災害的臨近預警信息提前10分鐘發布。
  • 中國氣象局規範觀測站新建遷移撤銷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5月9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觀測站新建遷移和撤銷管理規定》(簡稱《規定》),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加強氣象觀測站網管理,規範14種氣象觀測站的新建、遷移和撤銷等工作,統籌指導國、省兩級氣象部門持續做好探測環境保護和氣象觀測站管理
  • 中小學為何要安裝校園氣象站?助力學生了解氣象觀測與天氣分析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在學校安裝校園氣象站,用高科技的教學裝備開拓學生視野,助力他們了解氣象觀測與天氣分析。校園氣象站其實是一種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微型環境監測站於對風向、風速、雨量、氣溫、相對溼度、氣壓、太陽輻射等多個氣象要素進行全天候現場監測。
  • 南沙永暑礁海洋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水文氣象保障
    1次月平均潮位資料,每5分鐘提供1次實時潮位資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該海洋觀測站是中國最南端的海洋氣象觀測站,也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海洋氣象觀測站。主要任務是觀測風向、風速、氣溫、溼度、蒸發、日照、雲量、雷暴、能見度、降雨量和水溫、潮位、波浪、海水鹽度、海發光等近20個項目的南海海區水文氣象要素,參與國際間的資料交換,為過往船隻提供航海水文氣象保障等。27年來,通過國家海洋局和海軍等單位的共同建設,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觀測設備不斷升級換代。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