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國家氣象觀測站裡見聞多

2020-12-05 中國山東網

3月25日,春光耀眼,春風溫柔,我跟隨中國山東網小記者團來到了淄博國家氣象觀測站。

站在氣象觀測站的大門外,一眼望去好敞亮呀!我和其他小記者在門口站好了隊,然後就跟著老師進入了氣象觀測站並在一個標誌前合了影。

第一處:應急氣象指揮車。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看了他們勘測氣象的「房車」。哇塞!房車裡的裝飾真是既簡單又大方呢。在特殊天氣、大型活動和大地震時,應急氣象指揮車,就為當地的救援立下了汗馬功勞呢!房車裡的屏幕上還寫著今天的氣象。可惜,因為人很多,所以只看了一眼就出去了。

第二處:在氣象館觀看了氣象宣傳片,我知道了觀察氣象的重要性。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原來這些氣象館的叔叔阿姨們工作也不輕鬆嘛。

第三處:叔叔帶我們去看了各種各樣勘測氣象的儀器,哇,有好多氣象觀測的儀器呀!現在智能觀測的儀器,你從外觀可能看不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哦,有的是用來測溫度溼度的、有的是用來探測太陽光的、有的則是用來測風速風向的,蹲下身來還能看見測試地溫的呢! 我們的天氣預報可以說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四處:叔叔又給我們介紹了人工降雨的機器:一個鐵架子安著一個炮彈一樣的東西,這裡面有火藥,可以推送火箭到達很高的雲層,從而達到人工降雨的效果。好神奇呀,我非常感興趣。我很認真的聽了叔叔的講解,又問了叔叔好幾個問題,如:人工降雨的條件是否很苛刻呢?聽了叔叔的回答我明白了:氣象觀測站這麼敞亮,是因為它必須建在空曠的地方,周圍不能有高樓,這樣收集數據才準確,人工幹預才能實施。我又跟著阿姨去看了好多雲圖片,了解了在不同的情況下雲的樣子。

感謝中國山東網小記者團的帶隊老師們和氣象站的叔叔阿姨們地細心講解,讓我大開眼界,度過了充實而又美好的時光。(中國山東網小記者 王預立 張店科苑小學) 

相關焦點

  • 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項目主體工程完工
    近日,記者在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和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砌築二層牆體、綁紮二次結構鋼筋,一派忙碌的景象。據介紹,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隆德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和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建設項目是今年我縣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市級重點項目,內容主要有:建設標準化國家氣象觀測站,包括625平方米氣象觀測場,配置溫度、溼度、氣壓、降水量、能見度、負氧離子等二十幾項氣象要素新型觀測設備,配套觀測場綜合布線、防雷工程、供電系統,氣象設備運行監控平臺以及業務設備操作平臺;建設1032平方米三層框架結構業務用房及附屬設施
  • 校園氣象觀測站組成部分介紹
    校園氣象觀測站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校園氣象觀測站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傳感器、採集器和傳輸模塊、太陽能電板和蓄電池、氣象站支架、後臺電腦端這些部分,通過這些配合實現對於校園氣象要素的監測,對於這些組成部分給您簡單的介紹一下。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簡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依託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農業氣象與稻作生理研究室,其前身是1957年創建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組
  • 國際氣象防災減災裡的「中國貢獻」
    同時,黑龍江氣象部門不斷完善遠東地區標準化氣象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中俄雙方雨情、水情、冰情數據信息交換,部分數據目前已實現在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平臺(CIMISS)上共享;利用牡綏俄園區天氣通應用平臺、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深化為農服務,為7個境外園區、80多家中國農業企業以及廣大農戶提供天氣旬報、防災及農技知識等。
  • 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波浪觀測站: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
    小島一側的峭壁上,矗立著一棟童話城堡般的建築,建築入口處的右側牆壁上,並排掛著兩塊牌子,左側的牌子上寫著「國家海洋局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右側的牌子上寫著「國家863 計劃海洋監測技術聯調實驗室」。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明年搬遷 由梅嶺街道搬至崎山山頂
    閩南網7月21日訊 昨天,海都記者從晉江市政府了解到,《晉江市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已正式出臺,方案提出2016年完成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並實現觀測站搬遷,突發氣象災害的臨近預警信息提前10分鐘發布。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問政山東|單位宿舍、楊樹林……氣象觀測站周圍障礙物真不少!
    節目中提到,近年來隨著城鄉的發展,不少氣象監測站點周邊有了新障礙,影響了監測的精確性。位於棗莊市薛城區長江北路的薛城國家氣象觀測站,2004年7月1號啟用,16年過去,如今觀測站周邊有三個小區,一座鐵塔、兩處單位宿舍等,這些建築已經影響到風向、風速、氣溫等氣象要素。
  • 連雲港:政府批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豔 陳飛報導 12月10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批覆同意實施連雲港國家氣象觀測站和西連島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另外,灌南、灌雲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也得到當地政府批准實施。
  • 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為中外船隻提供可靠水文氣象保障
    27年取得觀測數據500多萬條本報訊 記者徐葉青、特約記者曹金平報導:5月15日,記者從海軍機關了解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觀測站建站27年來,共取得南沙海區水文氣象觀測數據500多萬條,為過往南海的中外船隻提供了可靠的航海水文氣象保障
  •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淄博開營
    淄博10月20日訊 今天,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開營儀式在淄博市博山區啟動,這也是中國國家地理的首個營地,將通過三大核心板塊呈現淄博的「海岱齊風、葳蕤自然」。據悉,淄博營地並非獨立的營地建設項目,以營地形態切入顏神古鎮文旅市場,將為當地文旅景觀帶來更多亮點,升級遊客群體,培育城市消費新業態。
  • 中國氣象局規範觀測站新建遷移撤銷管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5月9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觀測站新建遷移和撤銷管理規定》(簡稱《規定》),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加強氣象觀測站網管理,規範14種氣象觀測站的新建、遷移和撤銷等工作,統籌指導國、省兩級氣象部門持續做好探測環境保護和氣象觀測站管理
  • 中國氣象局出臺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方案
    中國日報1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強青藏高原冰凍圈和生態系統觀測站網布局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青藏高原地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重大工程提供科學支撐。
  •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
    德州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將於31日20時01分正式啟用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12月31日訊(記者 李冉 通訊員 尚建設)12月31日,記者從德州市氣象局獲悉,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時01分起,位於德城區黃河涯鎮黃河涯村東北950米、幸福大道南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 淄博公然出售國家保護動物王錦蛇 多從野外捕獲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魯中晨報報導,山東淄博市場上竟公然出售國家保護動物王錦蛇大王蛇學名王錦蛇,屬於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嚴禁非法經營銷售。
  • 陝西:啟動首批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宇琨 通訊員龍亞星報導 9月1日,陝西省第一批25個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正式開始實行無人值守。陝西省氣象局將按照「統籌設計、分批實施、先易後難、有序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全省氣象觀測站無人值守。
  • 陝西氣象局建立太陽能輻射觀測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霍強 張杰報導 近日,陝西省氣象局在渭南市澄城縣正式建立了太陽能輻射觀測站,填補了陝西省太陽能觀測網關中東部的觀測空白,有利於動態監測關中東部太陽輻射資源的強度分布和時空變化。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時代」
    始建於1908年、原名為長春氣象站的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觀測場布滿自動化觀測儀器。 張瑤 攝中新網長春4月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日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即日起,該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自此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氣象現代化建設迎來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該樓盤位於株洲氣象觀測站北面約200至300米之間,這個觀測站是國家最高級別站——基準氣候站,其觀測數據要參與國際交換。3月份,株洲站的工作人員發現,「紫東苑」樓盤違規施工,其中兩棟樓房建設高度已接近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高度。通過多方協調,規劃部門修改了該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保護了株洲國家基準氣候站的氣象探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