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政府批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豔 陳飛報導 12月10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批覆同意實施連雲港國家氣象觀測站和西連島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另外,灌南、灌雲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也得到當地政府批准實施。到目前為止,該市6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已有4個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被當地政府批准實施。

  批覆原則同意連雲港國家氣象觀測站和西連島國家氣象觀測站兩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要求市氣象部門認真做好規劃的宣傳、組織、實施工作,加強對市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確保規劃落實到位;市發改、城建、國土、規劃等單位積極配合,大力支持,共同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

  連雲港市氣象局高度重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對全市6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划進行統一委託、統一設計、統一論證,並於11月16日全部通過專家組評審。根據評審意見,這些專項規劃思路清晰、內容全面、目標明確,對當前氣象探測環境的現狀分析實事求是,確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原則、目標和任務等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它們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提高全市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保護水平,對保障氣象事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徐毅)

  

相關焦點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措施1、科學設計、合理選址規劃實施過程中,應全面考慮擬建雷達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需求,科學做好擬建工程項目的前期評估論證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採用環保、節能的設計方案。新建雷達站的選址應在安全防護距離內避開環境敏感目標、避免對生態環境敏感區產生影響,並就安全防護距離和高度限制向項目所在地規劃部門報告,通過規劃控制避免電磁輻射影響。
  • 山西:開展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武雅麗 通訊員王宛萌報導 今年4月至6月,山西省氣象局對全省國家級臺站按照《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地面氣象觀測站》(GB 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高空氣象觀測站》和《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和高空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方法
  • 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2日16:13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新華社香港4月29日電(記者張雅詩、王晨曦)中國氣象局29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全文,香港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歡迎。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經驗交流,並就重大氣象事件設立溝通聯繫機制。《規劃》的發布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氣象方面的合作,包括氣象資料共享、氣象科研創新、氣象人才培訓等,有助於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依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圍繞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統籌構建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體系,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協同推進氣象強國建設,加快提高中國氣象的國際影響力和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編制本規劃。
  • 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1-2020年)
    堅持以人為本,趨利避害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放在氣象災害防禦工作首位,完善緊急救助機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改善人民群眾生存環境,加強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普及教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2.
  • 連雲港:兩項氣象科研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文靜 何國俊報導 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氣象局獨立承擔並投入業務應用的「基於WebGIS的移動氣象應急決策服務系統」、「連雲港現代化港口綜合氣象服務保障系統」項目成果分別獲得連雲港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德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依據《環境保護法》,按照《四川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中共德陽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德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德陽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德陽的決定》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主要闡明「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是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依據,是今後五年德陽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綱領。
  • 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出爐
    7月24日,灌南縣人民政府發布了《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公示(批前)》。  公示說明為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現將《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24日至2019年8月7日,若相關利益關係人對該規劃有異議或意見,請於公示期間將書面材料提交灌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規劃科。  規劃範圍:北至現狀邊界,南至中心路和珠江路,東至灌河大堤,西至合興大溝。
  • 河北篇:京畿潮湧 氣象遠行
    基本建成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門類較為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探測系統。全省天氣雷達增加到10部(組網運行6部),站網空間解析度達5.2公裡。專業氣象觀測能力明顯增強。自動土壤水分觀測替代人工測墒任務,共建交通氣象觀測站223個。大氣環境監測網初具規模,新建氣溶膠觀測站12個、氣溶膠雷射雷達4部、反應性氣體觀測站3個、微波輻射計9個、灰霾監測站1個,實現對霧霾和大氣成分的實時監測分析。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的批覆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5-2035年)的批覆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南雄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南雄市是韶關市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要強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89.86平方公裡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
  • 【學習氣象法】氣象探測資料保密原則
    因此,除了可以公開發布的基本氣象探測資料外,特殊地區為特殊目的而設置的氣象臺站所獲得氣象探測資料是具有一定機密性的,有些探測資料按照內外有別的原則,在一定時期內也是需要強調保密的,具體密級的確定、變更和解密等,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本條提出的氣象探測資料的保密範圍是除基本氣象探測資料以外需要保密的氣象資料;對於密級的確定、變更和解密等有關問題,明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執行。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
    按照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原則,把節能節水節地與削減汙染物排放總量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統籌規劃,同步實施,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重要措施,完成「十一五」主要汙染物減排目標。  (三)完善體制,落實責任。  適應環境保護新形勢,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分清政府和企業職責,健全統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1.加強國家監察。
  • 綠會連雲港保護地工作人員走進雲臺山,做生物多樣性調查和巡護
    2020年7月,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綠髮會震旦雅雀保護地·連雲港人員共同在雲臺山做生物多樣性調查和巡護。雲臺山主要位於連雲港市區東北部的山嶺,在連雲港市區範圍內。主要由前雲臺山(南雲臺山)、中雲臺山、後雲臺山(北雲臺山)及鷹遊山、錦屏山等互不連續的斷塊山脈組成。
  • 升級氣象服務模式 為港城高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也是連雲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標杆和示範項目氣象服務保障工程建設內容之一。   2018年,連雲港市氣象局提出該工程構想,將服務保障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落到實實在在的項目上,此舉得到省氣象局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目前該工程已通過專家論證,獲省氣象局批覆立項,正在開展招標前期準備工作。通過該工程建設,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公眾和專業用戶提供本地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氣象服務產品。
  • 高樓夾縫中的氣象觀測站
    3月份,株洲站的工作人員發現,「紫東苑」樓盤違規施工,其中兩棟樓房建設高度已接近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控制高度。通過多方協調,規劃部門修改了該商品房項目設計高度,保護了株洲國家基準氣候站的氣象探測環境。面積擴張、高樓林立,本是一個城市發展進步的標誌,但卻給氣象觀測出了一道難題。一般來說,氣象觀測站應該設在能較好反映本地較大範圍的氣象要素特點的地方,四周必須空曠平坦。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關於《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範 地面觀測站》幾點學習心得
    一、地面氣象觀測站:為開展長期連續的地面氣象觀測,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以及國務院其它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其它有關部門設立地面觀測場所。(1)國家基準氣候站:根據國家氣候區劃,以及全球氣候觀測系統的要求,為獲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長期、連續資料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50年不變。(2)國家基本氣象站:根據全國氣候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需要而設置的地面氣象觀測站。氣象站址應保持30年不變。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編制《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體系的專項規劃之一,是「十三五」時期溫州市及其轄區鹿城區、龍灣區和甌海區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和依據,適用於全市範圍,也是市屬各縣(市、區)編制「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依據。洞頭區地質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單獨編制,本次規劃不再重複編寫。
  • 中國連雲港政府門戶網站
    市建設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局、市國土資源局、連雲港電信公司、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武警支隊、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地震局、連雲港供電公司、連雲港火車站、連雲港民航站、市人防辦、市廣電局、市外辦、市臺辦、市旅遊局、連雲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旅遊局、市安監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