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氣象法】氣象探測資料保密原則

2021-01-14 中國氣象局

  第三章 氣象探測

  第十八條  基本探測氣象資料以外的氣象探測資料需要保密的,其密級的確定、變更和解密以及使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執行。

  

  條文解釋:

  本條主要規定了氣象探測資料保密的原則。

  氣象探測資料除了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外,在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使用價值。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體現國家的主權原則,要高度重視氣象探測資料的保密問題。因此,除了可以公開發布的基本氣象探測資料外,特殊地區為特殊目的而設置的氣象臺站所獲得氣象探測資料是具有一定機密性的,有些探測資料按照內外有別的原則,在一定時期內也是需要強調保密的,具體密級的確定、變更和解密等,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本條提出的氣象探測資料的保密範圍是除基本氣象探測資料以外需要保密的氣象資料;對於密級的確定、變更和解密等有關問題,明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執行。

 

  相關閱讀:

  《第三章》概述

  運用各種探測手段,對大氣物理過程和現象進行系統的觀察和測定稱為氣象探測。它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和預測、氣象服務以及氣象科學研究提供情報、資料,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和實踐,對大氣現象及其變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大氣現象及其變化的物理過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大氣運動規律的認識也逐步深化,並有可能根據已有的認識和掌握的規律來預報未來的天氣變化。實踐證明,氣象探測技術的每一重大改進,都促進了氣象科學技術的進步。因此,發展氣象事業,提高氣象科學技術水平,加強氣象探測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氣象法》中把「氣象探測」作為重點規範內容自然是非常必要的。

  氣象探測大體可分為下述幾類:

  1.地面氣象觀測,在地面進行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觀測,這是最基本的常規觀測。

  2.高空氣象探測,測量地面以上30公裡高空以下的空氣壓力、溫度、溼度和風等基本氣象要素。

  3.天氣雷達探測,主要目的是監測200公裡或更大範圍內降水天氣,特別是監測颱風、暴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4.氣象衛星探測,是利用氣象衛星從太空向下對地球大氣進行探測。

  5.太陽輻射觀測,包括對太陽直接輻射、散射輻射、總輻射以及輻射平衡所進行的測量和連續自動記錄。

  6.農業氣象觀測,包括對氣象要素和農業生物要素的觀測,是一種為農業服務的專業氣象觀測。

  7.特種氣象觀測,主要是對大氣成分,如CO2等溫室氣體濃度、酸雨以及邊界層大氣物理條件的觀測。

  氣象探測正朝著建立以地面常規觀測為基礎,氣象衛星為骨幹的全球綜合探測系統的方向發展。

  氣象探測資料要求具有比較性(即觀測工作的統一性,儀器設備和技術規範的統一性)、代表性(即觀測結果能反映大氣真實、自然的狀況)、準確性(即觀測結果能具有相當的精確程度,避免各種誤差)。為了獲得有「三性」的氣象探測資料,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一是有性能良好的儀器設備;二是有符合技術要求的長期穩定的觀測場地;三是有技術素質高的觀測人員;四是有科學的觀測技術規範和嚴格的規章制度,並認真加以貫徹執行。
    目前,從事氣象探測的組織或者個人,涉及許多部門,如何保證氣象探測符合上述基本條件,規範氣象探測資料的匯交、使用,充分發揮探測資料的作用,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章正是從加強氣象工作的基礎,保障氣象探測工作順利進行來設置法律規範的。

  《第三章》主要規範內容

  本章共七條,主要規定了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必須進行氣象探測,未經上級氣象主管機構批准,不得中止氣象探測;規定了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其他部門所屬的氣象臺站及其他從事氣象探測的組織、個人按照規定向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匯交所獲得的氣象探測資料的職責;強調了氣象主管機構適時發布基本氣象探測資料,並按照氣象資料共享、共用原則,與其他從事氣象工作的機構交換有關氣象信息資料;規定在我國管轄的領域內海上鑽井平臺、在國際航線上飛行的航空器、遠洋航行的船舶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氣象探測並報告氣象探測信息;規定了氣象探測資料保密的原則。還明確了國家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有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義務,規定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範圍、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禁止行為,明確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等規定。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近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顧建峰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就《目錄》進行解讀。  記者:制定《目錄》的背景和出發點是怎樣的?  顧建峰: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氣象局依據《氣象法》向社會免費提供氣象資料共享服務,在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學習保密知識 增強保密意識
    這對法院幹警如何做好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充分認識法院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學習保密知識,增強保密意識,明確保密工作職責,同時嚴格落實保密管理措施,從思想上、源頭上築牢保密工作的堤壩,確保保密工作萬無一失。
  • 中國民用航空氣象工作規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六十二條、第八十四條、第八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參照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三《國際航空氣象服務》,制定本規則。
  • 保密工作,你應該知道的保密知識!
    03涉密工程保密管理的原則是什麼?1.「最小化」原則要求涉密工程確定必須以「涉密」為基本條件,嚴格標準和審查確認程序,禁止將非涉密工程確認為涉密工程。工程涉密部分與非涉密部分可以分開的,只將涉密部分確定為涉密工程。
  • 連雲港:政府批覆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豔 陳飛報導 12月10日,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府批覆同意實施連雲港國家氣象觀測站和西連島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另外,灌南、灌雲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也得到當地政府批准實施。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中國向朝鮮贈送氣象探測設備
    中國向朝鮮贈送氣象探測設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11: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平壤4月13日電(記者 高浩榮)中國氣象局13日在平壤向朝鮮氣象水文局贈送了一批氣象探測設備,朝鮮氣象水文局局長高日勳和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曉明出席了交接儀式。
  • 【保密微課】關於保密知識,你知道多少?
    03涉密工程保密管理的原則是什麼?最小化誰申報誰負責全程監管確保安全1.「誰申報誰負責」 原則指涉密工程由申報建設的單位負責安全保密管理。3.「全程監管」 原則要求保密管理與工程建設進程同步進行,保密監管措施和手段要全程跟進,貫穿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4."
  • 海洋氣象水文探測無人艇完成自主航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近日,經改造後的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在廈門附近海域至臺灣海峽開展了一次海上探測試驗。數據顯示,此次試驗探測數據獲取率達92%,其獲得的氣溫、氣壓、海溫、風等數據與臺灣海峽附近的浮標探測數據基本吻合。此舉標誌著智能化海洋氣象探測的開始,也是氣象探測由近海向遠洋延伸的重要起點。  據悉,這是一次無人艇自主往返的航行,實現了海上探測的完全自動化,且航線偏差小於6米。
  • 國際航海日:氣象條件是確定航線和制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
    雷暴、大霧、颱風、寒潮等氣象條件與海浪、海冰等的多年特徵成為確定航線和制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今天(3月17日)是國際航海日,小編為您介紹航海與氣象這對親密的小夥伴吧。  上述氣象條件與海浪、海冰等的多年特徵成為確定航線和制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
  • 中國氣象局用民航飛機採集傳輸實時氣象資料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中國氣象局與民航總局22日籤署了航空器氣象資料下傳合作項目業務化協議,這一項目將通過飛機採集氣象資料後及時下傳至氣象部門,從而豐富我國現有的實時氣象資料庫,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航空器氣象資料下傳(簡稱AMDAR)是國際民航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的項目。
  • 氣象探測中心完成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科考任務
    此次科考中,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以下簡稱探測中心)的海洋氣象觀測試驗任務順利完成。探測中心基地室工程師胡樹貞、華雲升達公司竇源組成氣象組參加了此次科考任務。胡樹貞 供圖  為研究西太平洋低緯度地區海上雲的生成和演變過程,獲取海洋上空雲的宏觀和微觀特性,同時測試多種國產雲觀測設備在海洋性氣候下的探測性能及環境適應性,探測中心利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空天地多源協同測雲關鍵技術研究」,在「科學」號上搭載兩種型號毫米波雲雷達、雙波段全天空成像儀,並通過同船定時釋放北鬥
  • 中國氣象局第4號令《氣象資料共享管理辦法》
    年11月27日中國氣象局令第4號公布)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氣象資料共享,進一步促進氣象資料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 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
  • 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氣象工作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氣象局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氣象工作。經過討論,委員們一致認為我國的氣象事業在黨和國家的關懷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氣象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應當引起政府的重視。  關於這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氣象工作,要從1997年1月25日時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視察中國氣象局說起。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09-2020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2014-2020年)》、《海洋氣象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
  • 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知識點:掌握常規氣象資料
    ①一二級評價項目,需統計長期地面氣象資料中每月平均溫度的變化情況,並繪製年平均溫度月變化曲線圖。②一級評價項目,還需酌情對汙染嚴重時的高空氣象探測資料做溫廓線分析。分析逆溫層出現的時間、頻率、平均高度範圍和強度。一旦逆溫層消退,會有短時間的燻煙汙染。  2.風速是指空氣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水平距離(m/s),風速可隨時間和高度變化。
  • 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舞陽:完成地面氣象觀測站探測環境調查評估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2日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