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氣象現代化建設一瞥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洲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現代氣象觀測和服務的地區,整個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二戰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和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境的密集的現代化氣象監測網絡和快速可靠的數據傳輸體系,氣象服務業相當發達。尤其在歐盟成立以來,歐洲各國加強了氣象領域內的合作,使得歐洲在氣象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大增強。著名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中期天氣預報為各國預報業務廣泛採用;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則為歐洲提供了各國無法獨自實現的統一的氣象衛星服務,也承擔了和美國一起建設覆蓋全球的氣象衛星網的任務。

  目前,歐洲還沒有統一的氣象機構,各國分別建設、管理自己的氣象事業。各國大多都有各自的氣象法,有獨立的氣象發展規劃。其機構設置隨各國的情況有所不同。英國氣象局原隸屬於英國國防部,從1996年4月1日開始,英國氣象局不再是政府的財政撥款單位,實行所有氣象服務收費,經費自收自支。德國氣象局和法國氣象局等大陸國家的氣象服務機構則仍為政府撥款的公益性機構,同時也向社會、企業開展有償服務。整個歐洲的合作主要由幾個合作組織承擔,其中最重要的有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與歐洲航天局、歐洲氣象服務網絡和氣象經濟組織。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是一個包括24個歐盟成員國的國際性組織,總部設在倫敦。ECMWF主要提供10天的中期數值預報產品,各成員國通過專用的區域氣象數據通信網絡得到這些產品後做出各自的中期預報,同時ECMWF也通過由WMO維護的全球通信網絡向世界所有國家發送部分有用的中期數值預報產品。其使用的模式充分利用四維同化資料,可提供全球在65公裡高度內60層的40公裡網格密度共20,911,680個點的風、溫、溼預報。為進一步提高模式解析度、縮短計算時間,ECMWF不斷更新超級計算機。ECMWF最新的高性能計算設備估計2004年完全投入使用。

  高性能計算設備(HPCF)和數據處理系統(DHS)之間由高性能網絡(HPN)提供GB級別的高速連接。HPCF、DHS、HPN加上高可靠的災難恢復系統、高可用伺服器和其他伺服器、計算機、乙太網組成了ECMWF強大完善的計算環境。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是包括18個(2001年前17個)歐盟成員國的國際組織,主要負責建立衛星氣象系統,發射和控制氣象衛星以及為歐洲提供持續可用的衛星數據,歐洲航天局(ESA)只負責衛星的具體發射工作。

  從1995年ESA接管衛星至今,EUMETSAT主要的氣象衛星系統為靜止氣象衛星Meteosat系列,現在仍在使用的有Meteosat-7、Meteosat-6和Meteosat-5(運行在印度洋上空)。2002年8月,第一顆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MSG-1發射成功,今後還將陸續發射MSG系列代替第一代衛星作業務運行。同時,EUMETSAT也在積極準備極軌氣象衛星計劃(EPS/Metop),和美國合作在2010年將可共同提供連續的極軌業務氣象衛星系統。第一顆Metop衛星將在2005年發射,它預計搭載更多先進的觀測儀器,所得的數據將十分有助於提高數值預報的精度。作為過渡,名為EARS的計劃從2002年開始試驗運行,主要從美國NOAA極軌氣象衛星接收數據供數值預報使用。

  為了加強對海洋的遙感監測,EUMETSAT提出了JASON-2可選計劃,預計2007年業務運行,還有待各成員國批准,一旦投入使用,將大大加強對海洋狀態、海風、海流等的觀測。歐洲氣象服務網絡由18個歐盟成員國組成,這一網絡給各國在各個基礎氣象領域的合作如觀測系統、數據處理、基本預報產品、研發和培訓提供了平臺。通過該網絡,加強了各國在業務體系方面的管理和提供氣象服務方面的能力。目前,在觀測系統方面有如下計劃:EUMETNET複合觀測系統是最大的綜合觀測計劃,包括了下面所列的一些計劃,目的是為12-72小時通用數值天氣預報提供適用的數據;歐洲飛機氣象數據傳輸系統覆蓋了歐洲、美洲和北極洲,有140個單位,2006年將增加到150-200個;自動船載高空探測計劃目前在大西洋上有十套設備,2006年要增加到18套;洋面觀測計劃剛剛在2003年4月啟動;自動氣象觀測站計劃將使所有359個地面站全部實現自動化;其他有現場天氣觀測計劃,劇烈天氣探測計劃,天氣雷達信息交換計劃,觀測系統信息交換系統,無線電探空計劃在大陸和大西洋島嶼上有69個站,風廓線儀計劃等,同時對無線電頻率開展一致的保護。

  在數據通信方面,開展了統一數據獲取界面計劃,發展了一個基於In-ternet的統一數據獲取信息系統。在預報方面,發展了TAF交互產品系統,成立了短期數值天氣預報工作組,開展了歐洲氣象預警服務計劃。在環境氣候方面成立了歐洲氣候支持網絡環境工作組。此外,還在臭氧、空氣汙染、計算機輔助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

  氣象經濟組織(ECOMENT)是有20個成員國的歐洲利益組織,總部在布魯塞爾。ECOMENT加強了歐洲各國氣象機構間傳統的交流聯繫,也在歐盟相關法規框架內發展了與私營部門的聯繫。其主要目標是在WMO規則框架內維持各國氣象機構間自由和無限制的氣象信息交換,同時也確保基礎氣象數據和產品能被廣泛獲取以供商業應用。ECOMENT不參與各國的氣象服務,這些服務根據各國情況的不同由各國自己開展。比如英國氣象局本身就是最大的商業服務機構和其他私營部門競爭,但法律規定政府機構必須從英國氣象局購買氣象信息。而德國則規定本國的氣象服務只能由德國氣象局和德國氣象公司提供。但在氣象數據和基礎產品方面的交換則都是無限制的。 (來源於2003年10月9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顧青峰)

相關焦點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通知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氣象現代化建設項目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增強氣象能力建設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要抓緊完成「十二五」重大氣象工作項目經費安排和建設工作,提前謀劃好「十三五」期間的建設內容,真正把氣象現代化建設任務落到實處。
  • 《高質量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
    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高質量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瞄準加快建設氣象強國,圍繞提升氣象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水平,提高氣象信息支撐能力,提高氣象科技創新水平等明確5大類共29項重點任務。
  • 中國氣象局專題研討桂黔滇氣象現代化建設
    12月16日,中國氣象局在雲南昆明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研討桂黔滇地區氣象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國氣象局總工程師黎健出席會議。廣西、貴州、雲南三省(自治區)氣象局及6個地(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編者按: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氣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全面推進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一大批氣象重點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立了完善的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形成了完備的現代氣象信息系統,我國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氣象現代化成果普惠雪域高原!氣象部門全力援藏成效顯著_資訊_中國...
    、雲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氣象部門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氣象科技成果普惠雪域高原。  全國氣象部門第六次西藏工作會議提出,準確把握新形勢下黨中央的治藏方略,加快推進西藏特色的氣象現代化建設,統籌推進涉藏州縣氣象現代化建設,舉全部門之力,業務、科技、人才、資金多管齊下,全方位支援西藏氣象工作。  2016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出臺全面推進西藏氣象現代化保障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政策文件,推出幹部援藏、西藏人員招錄等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
  • 我省氣象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吉林日報訊(記者曾慶偉)近5年來,全省氣象部門擔當作為、銳意進取、務實工作,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中國氣象局評估我省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為96.2分,提前兩年完成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啟動氣象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省氣象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 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近年來,全省氣象部門緊緊圍繞湖南發展大局,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履職盡責,勇於擔當,為湖南防災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湖南已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在全國名列前茅,事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顯增強。
  • 河南:發揮現代化建設成果在春季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周愛春報導 2月27日,河南省氣象局召開全省氣象部門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各項氣象重點工作,確保將春季農業生產氣象服務落實落細。
  • 8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臺站完成試點建設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2月6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並部署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業務綜合試點建設工作,討論了試點運行方案的可行性,並對試點運行方案提出了改進建議。
  • 四項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通過評估
    12月1日至2日,四項氣象現代化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通過終期評估。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氣象資料質量控制及多源數據融合與再分析、次季節至季節氣候預測和氣候系統模式、多尺度氣象數值預報模式系統——這四項攻關任務直指中國氣象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關係到我國氣象核心競爭力提升。
  • 尖扎: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通過驗收
    11月24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項目通過業務驗收。該站新址試運行以來,儀器設備運行穩定,數據採集及傳輸正常,探測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為加快實現氣象現代化起到推動作用。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那麼,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應該具體把握哪些關鍵問題?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記者: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它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這是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能力提升的一個佐證。2017年,中央氣象臺聯合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從國家安全出發,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重新恢復了導航業務,並進行了導航業務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工作。中央氣象臺依託GRAPES全球預報系統(GRAPES-GFS)中的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技術,同時吸納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資深船長,自主研發建設了氣象導航系統、氣象導航專業網站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導航App應用,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船舶氣象導航團隊(以下簡稱導航團隊),開展專業氣象服務。
  • 支撐篇:以氣象現代化為遠航風帆
    中國氣象報記者 段昊書 林澤磊 林行 牛彥元 通訊員 張詒年  「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據顧潤源介紹,自2012年以來,青島全面開展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建設,建成覆蓋陸域和海域全境的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布設205套自動氣象站,加大城市站網密度;建成27套大氣電場儀系統、2套海洋氣象浮標站及20套交通觀測站;建立應急氣象服務指揮體系和高解析度極軌衛星遙感監測系統。
  •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
    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州的底氣和潛力是什麼? 2021-01-07 17:10: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瀋陽、杭州、南京等中國多個城市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後,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的福建省會城市福州也開始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發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三個維度來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起來看。
  • 南京市氣象局以需求為牽引加強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點開「南京市氣象綜合信息平臺」,除了常規的自動站數據外,灰霾、梯度風、能見度、農業大棚等多種數據每分鐘都在更新。「要滿足政府多部門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這些是重要『法寶』。」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局長韓蘇明稱。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偉、許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誌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 ——2016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工作報告(摘編)
    加強環境氣象預報預警,與環保部首次聯合在中央電視臺發布重汙染天氣預報,完善了靜穩天氣指數等評價指標,開展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和汙染減排效果的定量化評估服務。  三是氣象現代化建設進展明顯。印發了《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年)》,完善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