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點開「南京市氣象綜合信息平臺」,除了常規的自動站數據外,灰霾、梯度風、能見度、農業大棚等多種數據每分鐘都在更新。「要滿足政府多部門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這些是重要『法寶』。」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局長韓蘇明稱。
近年來,南京市氣象局根據政府多部門的需求,大力加強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綜合氣象觀測能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共投入1081萬元,新建了2個灰霾觀測站、10套多要素交通氣象站、6套多要素森林氣象站、5套農業氣象對比觀測站、3套紫外線觀測儀等多個氣象觀測設施。同時,按照城區間隔5公裡、郊區10-15公裡的建設原則,建成多要素自動氣象站96個,覆蓋南京市全地域。
在江寧區的橫山林場裡,一個新裝的森林氣象站隱在綠樹叢中。「有了它以後,我們放心多了。」談到氣象站,林場的工作人員一臉笑意。他介紹,這個林場曾經發生過火災,去年底市氣象局和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合作,在這裡裝了氣象站和電子顯示屏。「現在,林區的溫度、溼度、風向風速隨時都能看到,市氣象局每周還給我們發布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我們心裡有底了。」
在市氣象局,筆者看到了幾份市氣象局和市森林防火指揮部來往的函件,簡易的地圖上有幾種顏色圈出的標誌,乍一看,有點花花綠綠的。「我們和森林防火指揮部就森林氣象站的選址一次次地進行溝通,不斷地調整。」韓蘇明表示,「觀測設施的安裝及選點,有一個重要的指導原則,就是需求牽引,同時要做好規劃。」
韓蘇明介紹,這些觀測項目更有針對性、尺度更小,為精細化預報提供了基礎。交通氣象站安裝以來,市交管局多次致函表示感謝。市氣象局在幾條主要路段的關鍵地點安裝了交通氣象站,為能見度的預報提供了依據。當某一路段的能見度預報低於3公裡、2公裡、1公裡時,市氣象臺向市交管局發布不同級別的低能見度預警信息,以便市交管局提前採取交通管制措施,提高交通運營的能力和安全性。
(責任編輯:蘇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