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將加強西沙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建設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海口1月14日電(夏冠男、馬超)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2011年海南天氣綜合觀測系統建設紮實推進。其中,西沙天氣雷達完成業務驗收測試,西沙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建設將逐步進行。

    據海南省氣象局局長王春乙介紹,建設西沙天氣雷達的主要目的在於對南海中部天氣的監測。每年颱風季節,影響和登陸我國的颱風80%會影響到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份,而這其中約36%的颱風發源於南海海域。因此,加強完善這一地區的觀測預警系統尤為重要。

    據介紹,西沙已建有西沙氣象臺。在「十二五」期間,還將增加大氣成分觀測,大氣、海洋邊界層探測,雲的宏觀和微觀特徵觀測,風廓線儀監測,海-氣通量觀測,使其成為海-氣交換、水分循環和碳循環研究的試驗基地。

    王春乙表示,西沙氣象臺在獲取各類氣象資料上起到獨特重要作用。西沙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的建設,將提高南海海域乃至我國大陸沿海的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水平,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

相關焦點

  • 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提升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鋒 記者陳明攝影報導  2012年1月3日,新年伊始,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海口籤署《關於加強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合作的協議》,旨在進一步提升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能力
  • 海南氣象護航海上絲綢之路
    推進南海氣象預警工程項目建設 構建完善的海洋氣象監測體系「加強沿岸、島礁及海區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特別是南海海洋氣象監測系統、預警工程的建設,打好『海洋牌』。」自2012年海南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籤署共同推進氣象為國際旅遊島建設服務合作協議以來,海南省氣象部門推動中國南海氣象預警工程項目建設的腳步就沒有停歇。圍繞三亞六道嶺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西沙永興島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南沙永暑礁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建設,加強南海海域氣象觀測體系建設,強化對海洋氣象的監測分析。
  • 矯梅燕要求海南發展海洋氣象服務 打好"海洋牌"
    9月3日至5日,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赴海南檢查指導工作,深入有關業務單位和基層氣象臺站進行指導,要求海南大力發展海洋氣象服務,打好「海洋牌」。    9月3日,矯梅燕檢查了海南氣象預報預警中心各業務單位的氣象業務平臺和業務系統開發建設情況,聽取了海南省氣象局局長吳巖峻關於海南氣象基本情況、近年海南氣象事業的發展和各業務單位的基本情況匯報,仔細詢問了海南省氣象部門引進人才、臺站建設、科技服務發展、十一五建設計劃執行進展和海洋預報產品等有關情況。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打造「一張網」 服務惠周邊一直以來,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南海氣象防災減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在相關項目立項、建設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海南省氣象局結合自身優勢,努力建設泛南海區域氣象服務的「一張網」。
  • 中國氣象局公布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名單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葉珊杉報導 3月22日,中國氣象局公布了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名單。增設這批試驗基地,將進一步提升觀測業務能力,為實現氣象現代化提供支撐。
  • 南京市氣象局以需求為牽引加強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點開「南京市氣象綜合信息平臺」,除了常規的自動站數據外,灰霾、梯度風、能見度、農業大棚等多種數據每分鐘都在更新。「要滿足政府多部門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這些是重要『法寶』。」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局長韓蘇明稱。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海南氣象部門全力服務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
    、溼度、氣壓、風向、風速、水凝物等垂直廓線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我國首次高空無人機颱風綜合探測試驗取得成功。海南省氣象局自2019年起開展相關氣象服務,組建氣象預報、技術支持和氣象宣傳等保障團隊,全力以赴助力無人機高空探測試驗。  「預計8月2日14時至20時,『森拉克』登陸越南消亡,飛行區域局部有淺對流……」根據海南省氣象臺預報,8月2日有觀測「森拉克」外圍雲系的條件,氣象保障組將2日下午確定為高空無人機觀測時間段。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黨支部:為自貿港建設匯入氣象力量
    他們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扛起海南自貿港建設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責任!  他們,是來自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的黨員同志。  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氣象服務的「雷達」就轉向哪!  來自海南瓊海潭門的瓊瓊海漁05176號船長李奮有發言權。
  • 「十二五」期間雲南將加強氣象「四大能力」建設
    新華社昆明2月11日電(記者 吉哲鵬)記者11日從雲南省氣象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氣象部門將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綜合防範、風險評估、應急處置「四大能力」建設,以做好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測,防範頻發易發的重大氣象災害。
  • 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海報導  1月9日,海南省氣象局在海口組織召開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論證會,來自中國氣象局工程諮詢中心,廣東、福建、海南、廣西等省(自治區)氣象局的11專家參加了論證會,並對南海東海海洋氣象監測預警保障應急項目
  • 南海海域實現多語種電臺氣象廣播全覆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邢俊 記者符曉虹 谷星月報導 近日,海南省氣象局完成南海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站項目建設,實現多語種電臺語音廣播在南海海域全覆蓋,解決了南海海上氣象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秦嶺國家綜合氣象觀測基地開展「顆粒物濃度測量儀」外場試驗工作
    11月上旬,陝西省秦嶺國家綜合氣象觀測基地啟用顆粒物濃度測量儀開展試驗研究,全天候戶外自動監控設備,能夠長期、自動、連續測量大氣中PM2.5、PM10粒子質量濃度。秦嶺國家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自建成以來,積極開展研究型業務,依託秦嶺基地先後實施14項野外觀測項目和11項野外科學試驗項目,發表SCI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為氣象科技發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檢測顆粒物最常用的檢測儀器為雷射粉塵儀。
  • 台州:大陳島上一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12月3日上午,在東海之濱的台州大陳島上,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颱風探測研究又一重要平臺,填補了東海颱風海洋探測的部分空白。
  • 氣象探測中心關於「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
    2015年8月24日 項目名稱: 天津國家級海洋氣象觀測儀器研發試驗基地進口設備採購              中國氣象局政府採購中心受氣象探測中心的委託
  • 直升機或加盟西沙群島旅遊 人均費用上萬元
    目前,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正在建設有關淡水處理設施,並籌備建設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目前島上手機信號弱,不能上網,我們也將採取措施對有關硬體設施進行建設。」海南省旅委有關人士稱。「郵輪為主,飛機為輔」「鑑於西沙群島面積小、生態環境脆弱等特質,西沙旅遊將定位為中高端特色旅遊。」
  • 西沙群島開發旅遊好不好
    而西沙群島經過國家的多年建設,在這一點上早已不成問題。在「行」上,西沙永興島已經建有軍民兩用機場和可停靠5000噸級船舶的碼頭。而2009年2月,國家又投資8億元人民幣擴建海南文昌市清瀾港,為開闢赴西沙海上旅遊航線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