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實現多語種電臺氣象廣播全覆蓋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邢俊 記者符曉虹 谷星月報導 近日,海南省氣象局完成南海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站項目建設,實現多語種電臺語音廣播在南海海域全覆蓋,解決了南海海上氣象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

  依託該項目,三沙市氣象局新建南海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站,對西沙海洋氣象預警短波電臺進行升級改造,實現「站臺」同頻、同時、同稿播音,信號覆蓋整個南海海域。今年7月1日起,在普通話和海南話播報的基礎上,增加英文語種播報,進一步完善了三沙海洋氣象預警短波電臺信息服務,實現南海海洋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全覆蓋。

  該項目於2017年4月由海南省氣象局立項,通過加強海洋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氣象保障服務水平,為南海漁民和過往船隻提供氣象預報預警信息,解決南海海域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切實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9年7月22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走基層】探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7月23日23時,南海海域的漁民收到這樣的預警信息。大家及時採取了防禦措施,回港避風。  從菲律賓海,到北部灣,再到整個南中國海,海上作業人員只要配置專用警報接收機或單邊帶電臺,就能收聽到氣象預警信息。  這些信息來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內容包括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南沙海域、西沙海域等48小時的風向、浪高等信息。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南海海域首次實現中英文海況預報
    「南海海況預報(英文版)播發啟動暨籤約儀式」暨「南海海況預報(英文版)首播儀式」。 郭軍 攝中新網廣州6月8日電 (記者 郭軍)6月8日上午9時,隨著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廣州通信中心首條英文版南海海況預報報文發出,南海海域首次實現中英文海況預報。
  • 石島:發揮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作用應對寒潮來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玉璽 通訊員 王芳 董媛媛 威海報導12月28日11時,威海市石島氣象臺啟動氣象災害(寒潮)Ⅲ級應急響應。為做好海洋氣象服務工作,避免和減輕海洋氣象災害損失,石島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立即進入應急狀態。
  • 海南:氣象「一張網」鋪滿整個南海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天巍 通訊員馮文  南海是我國遼闊的領海,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華南沿海漁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海。海上風雲變化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關。
  • 海南氣象護航海上絲綢之路
    這是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海南全省氣象防災減災會議上對海南氣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建成覆蓋南海海域的大氣海洋綜合監測網,構建完善的災害預警防範體系,提高大氣海洋環境預測預報水平,擴大預警信息在南海區域的覆蓋面,提高其傳播能力,為南海經濟發展、海洋權益維護等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 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為閩臺漁民保駕護航
    中新社福州一月五日電 (記者 陳國明)記者今天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眾多穿越海峽的閩臺漁民可以通過電波收聽到海峽漁業氣象與海況預報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談媛】:您剛才還提到了提供專業氣象服務的海洋電臺,可能很多網友對此並不熟悉,兩位專家能不能對這項服務具體作下介紹?    【尹盡勇】:2008年5月1日,中央氣象臺開通了向浙江省舟山市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發布預報產品業務,發送頻次為每日三次。
  • ...覆蓋西安城區(圖)-廣播電臺,富力城,監測站,執法人員,發射裝置...
    昨日下午,陝西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監測站(簡稱陝西省無委辦西安市監測站)對這家匿藏在小區內的違法廣播電臺進行了查處,令執法人員震驚的是,該廣播電臺發射頻率幾乎覆蓋西安整個城區,這是西安近年來查處的首例非法廣播電臺。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2019全國廣播電臺和頻率調研報告:短音頻、廣播手機節目等打開廣播...
    12月18日,《中國廣播影視》雜誌公眾號「廣電獨家」發布《2019全國廣播電臺和頻率調研報告》。報告指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面向5G的移動交互廣播電視網建設進程不斷推進,智慧廣電融媒體建設已經進入全面深化、全面布局新階段,而短音頻、廣播手機節目等內容形態的創新正在打開廣播新的發展空間。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寧波舟山港海域實現北鬥遙測公用幹線航標全覆蓋
    至此,寧波舟山港612座可安裝北鬥遙測終端的公用幹線航標全部升級為具有「中國芯」的北鬥設備,實現了寧波舟山港北鬥遙測公用幹線航標全覆蓋。 據了解,北鬥遙測終端具有高精度海上定位功能,可實現「米級」「分米級」和特定水域「釐米級」的高精度海上定位,數據傳輸性能可靠,有效解決了寧波舟山部分水域公網信號覆蓋薄弱、遙測信號傳輸易中斷的難點和痛點。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英國廣播公司指責中國幹擾其電臺短波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發表聲明,指責中國幹擾其電臺短波。據報導,英國廣播公司周一發布聲明表示,旗下在中國播出的英語短波節目收到蓄意幹擾。英國廣播公司說,這種惡意幹擾始於2012年年底,到今年2月情況更為嚴重。雖然聲明沒有明確指出誰是「兇手」,卻強調說,對短波節目所進行的幹擾顯得非常有組織且覆蓋範圍廣。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茂名海洋氣象電臺填補南海氣象服務空白。2010年底,茂名海洋氣象服務廣播電臺開播,實現東到菲律賓海,西到北部灣、南到整個南中國海的全覆蓋,確保了海洋氣象信息在南海的傳播。近兩年沒有因颱風導致海上重大傷亡事故,該電臺功不可沒。
  • 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
    親愛的小夥伴們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趕快來關注吧!參與節目實時互動贏取精美獎品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您身邊的電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這是崇州人民廣播電臺在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方面的創新之舉。蜻蜓FM是全球網絡音頻聚合平臺,聚合了世界各地共有3000多個電臺頻道,固定用戶近億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涵蓋最新、最全的時事新聞、本地資訊、城市歷史文化、美食旅遊推介、交通路況以及經典、流行的年代音樂等板塊。聽眾只需在手機上下載蜻蜓FM的APP,搜索年代音樂1022,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節目,並可以回聽,下載。
  •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為上海解放70周年發出「電波強音」
    同一天,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呼號第一次從原大西路7號發出,向全市人民廣播。此後的70年間,與新中國同齡,與新上海同日誕生的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走過了充滿榮耀的奮鬥歲月,始終以傳播向上的力量為己任。在上海解放70周年之際,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與特別直播,為這座城市留駐聲音記憶,獻上「同齡人」的祝福。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借船」傳播中國形象
    這座廣播塔每天發射5萬瓦功率的信號,使其所在電臺的節目內容得以傳遍首都華盛頓的每個角落,包括來自美國國會山和白宮的聽眾。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家名為WCRW的電臺與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有著深厚的淵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WCRW是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與中國有關聯的電臺之一,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