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探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 通訊員 賴建明

  「今晚22時,颱風『韋森特』中心位於北緯21.2度,東經114.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風速達到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八級大風範圍半徑約250公裡。希望有關方面和海上過往船隻密切注意,並迅速做好防禦工作。」7月23日23時,南海海域的漁民收到這樣的預警信息。大家及時採取了防禦措施,回港避風。

  從菲律賓海,到北部灣,再到整個南中國海,海上作業人員只要配置專用警報接收機或單邊帶電臺,就能收聽到氣象預警信息。

  這些信息來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內容包括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南沙海域、西沙海域等48小時的風向、浪高等信息。這個電臺的信號穩定,基本覆蓋我國南海海域,輻射距離遠、覆蓋範圍廣。

  茂名市氣象局局長呂衛華介紹說:「據實測,電臺信號的傳輸距離超過了2000公裡,有效傳播半徑達到1500公裡以上,適合所有海上船隻使用。」

  電臺工作人員每天將天氣信息製作成語音,海上的漁民和過往船隻可以每天4次定時接收常規海洋和海區天氣預報。當遇有海上強風等災害性天氣時,電臺還會不定時地發布相關天氣信息和預警信號。

  茂名市氣象局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蘇小山說,在颱風影響期間,電臺由平時每天4次播報改為每小時一次,全天候播出,為海上和港口的船隻更新颱風最新動態和海洋天氣預報預警信息。

  2011年9月28日,強颱風「納沙」登陸。當天19時,電臺所在的茂港區突然全城停電,導致預報員無法在辦公樓裡面發布廣播。一名預報員頂著風雨,衝到辦公大樓幾十米外的機房,嘗試多種不同方式,最後成功發出該時次的海洋天氣預報。

  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的詹國偉常年駐守博賀海洋氣象科學試驗基地。在颱風應急響應期間,詹國偉和同事們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做好每小時加密發布工作,而這一守就往往是幾天幾夜。

  「我去年3月從香港到澳門坐船去了。那時南海上有很多的船舶航行者。我想貴臺廣播在南海海域的船舶的安全非常有用。」這段讀來並不十分通順的文字是2011年元旦電臺開播之初,一位外國大學講師發來的收聽報告。

  有了聽眾的積極反饋,電臺工作人員深受鼓舞,認為「再苦再累都值得」。

  來自茂名市氣象局的統計結果顯示,自2010年12月20日開播以來,該電臺共發布了各類海洋預報預警信息3000餘條,為南海海洋運輸、海洋漁業等提供了氣象保障,為群眾防禦災害提供了有效指引。

  該電臺開播之初,就聯合有關部門,合作為漁場提供精細化點對點的服務,在漁民中反響良好。「目前整個南海海域有6萬多艘漁船,電臺與漁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呂衛華說。

  作為全國3個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之一,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與山東石島、浙江舟山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共同組成了我國海洋氣象廣播網。

  呂衛華滿懷信心地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將逐步發展海上氣象尋呼廣播、數位訊號廣播、衛星圖文廣播等服務,建立海洋氣象立體信息服務體系,將氣象信息的經濟社會效益發揮到最大。」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氣象局與中編辦商討將氣象工作納入基層政府權力清單
    氣象局與中編辦商討將氣象工作納入基層政府權力清單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8 17:41 來源: 氣象局網站中國氣象局與中編辦商討將氣象工作納入基層政府權力清單 12月26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何建中一行到中國氣象局調研,商討如何將氣象工作納入基層政府權力清單
  • 網站大事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7年3月,於北京中科三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服務機構註冊用戶名為「中國氣象局」的域名(cma.gov.cn),網站構架初步搭建,由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維,氣象報社參與氣象新聞信息提供及相關部分工作;2006年8月,網站完成首次改版;2007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氣象衛星的數據產品廣泛應用於氣象、農業、水利、海洋、環境等領域;國內接收和利用風雲氣象衛星資料的用戶超過2500家,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一帶一路」沿線37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風雲衛星。  氣象衛星應用效益顯著,投入產出效益比超過1:40。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8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政府網站普查的有關通知精神,以及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近期對門戶網站建設、抽查的有關部署,開展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自查整改工作,組織各單位建章立制,加強門戶網站日常運行監控和維護,同時規範門戶網站域名和網站糾錯欄目日常維護。通過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進一步發揮了門戶網站在政務公開、服務社會和新聞宣傳中的作用,實現了應公開事項全部公開。
  • 南海海域實現多語種電臺氣象廣播全覆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邢俊 記者符曉虹 谷星月報導 近日,海南省氣象局完成南海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站項目建設,實現多語種電臺語音廣播在南海海域全覆蓋,解決了南海海上氣象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
  • 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新版面正式啟用
    1月17日起,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www.henanqx.gov.cn)、新版面正式啟用。據了解,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是河南氣象局主辦、面向全社會反映全省氣象工作的權威性網站。    河南氣象網定位於「氣象部門中心工作的宣傳平臺、氣象信息的發布平臺、氣象與社會信息溝通與交流平臺、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平臺」,是氣象部門履行氣象行政管理職能、推進局務公開、改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務公眾、服務基層、服務領導的日常工作平臺。
  • 石島:發揮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作用應對寒潮來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玉璽 通訊員 王芳 董媛媛 威海報導12月28日11時,威海市石島氣象臺啟動氣象災害(寒潮)Ⅲ級應急響應。為做好海洋氣象服務工作,避免和減輕海洋氣象災害損失,石島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立即進入應急狀態。
  • 海南省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二)公開形式  一是在網站上公開。在「海南省氣象局」網站、「海南氣象信息服務網」網站、「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網站、「中國天氣網海南站」等發布各類相關信息。及時通過我省電視頻道、廣播頻道、網站、報紙、聲訊、簡訊、微博、微信、北鬥星通和電子屏等多渠道發布氣象信息,每天多次向社會公眾廣泛發布有關氣象信息。
  • 福建:研究型業務發展迸發蓬勃生機-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名正研級高級工程師,18名副高級工程師;2人入選省氣象局業務科技骨幹人才,11人為一線優秀專門人才——這是對一個市級氣象局人才隊伍的草草勾勒。  全省首個觀星氣象條件預報、全國首份「平潭藍眼淚氣象條件概率預報」引起廣泛關注——這是對一個區縣級氣象局一年「成績單」的匆匆一瞥。
  • 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國家氣象中心在全國氣象部門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後,國家氣象中心迅速傳達會議精神。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畢寶貴對中心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切實做好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告別「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報機」時代  「那時的氣象觀測場都是用茅草做的欄杆,牛羊都可以隨便出入。」在廣西那坡氣象局,已退休的70多歲的前局長農根霽向記者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艱苦的氣象環境。  始建1957年的那坡國家基本氣象觀測臺站位於縣城一座小山坡上,也是西南邊陲艱苦臺站之一。
  • 氣象雷達測海霧-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晨暉報導 3月3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氣象局完成了毫米波測霧雷達系統的安裝工作並成功實現數據入庫。該項目也是北侖區氣象「十三五」規劃的首個實施項目。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年)  1994年,中國氣象局建立了第一代區域颱風模式RMTTP,解析度為0.5°。  2017年5月12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認定中國氣象局為世界氣象中心。這標誌著中國氣象預報業務能力總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體現了中國在世界氣象業務的組織和技術交流等方面的牽頭、骨幹作用,彰顯了我國在世界氣象舞臺上的顯示度、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貢獻。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報導 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藏糧於技」的氣象密碼-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建忠 通訊員 尹彬  眼下,河南大部分地區小麥已經進入灌漿期,這也是小麥質量和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  為確保在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河南省氣象局通過開展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格點化農用天氣預報和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預測預警、人工增雨消雹能力提升等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保障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藏糧於技」升級版,助力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使「多彩農業」成為河南的亮麗底色。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施麟)據中國氣象局消息,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追風」氣象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風能預報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作為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認為,內蒙古氣象局在風能預報服務方面有很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抓住機遇,在全國各省級氣象部門中較早建立了風能預報服務機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加強「四個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需求牽引,「追風」從零起步    矯梅燕對內蒙古氣象局風電預報服務工作的評價,是實地調查研究後的感受。
  • 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氣象局發言人11日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發言人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