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 通訊員 賴建明
「今晚22時,颱風『韋森特』中心位於北緯21.2度,東經114.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風速達到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八級大風範圍半徑約250公裡。希望有關方面和海上過往船隻密切注意,並迅速做好防禦工作。」7月23日23時,南海海域的漁民收到這樣的預警信息。大家及時採取了防禦措施,回港避風。
從菲律賓海,到北部灣,再到整個南中國海,海上作業人員只要配置專用警報接收機或單邊帶電臺,就能收聽到氣象預警信息。
這些信息來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內容包括臺灣海峽、瓊州海峽、南沙海域、西沙海域等48小時的風向、浪高等信息。這個電臺的信號穩定,基本覆蓋我國南海海域,輻射距離遠、覆蓋範圍廣。
茂名市氣象局局長呂衛華介紹說:「據實測,電臺信號的傳輸距離超過了2000公裡,有效傳播半徑達到1500公裡以上,適合所有海上船隻使用。」
電臺工作人員每天將天氣信息製作成語音,海上的漁民和過往船隻可以每天4次定時接收常規海洋和海區天氣預報。當遇有海上強風等災害性天氣時,電臺還會不定時地發布相關天氣信息和預警信號。
茂名市氣象局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蘇小山說,在颱風影響期間,電臺由平時每天4次播報改為每小時一次,全天候播出,為海上和港口的船隻更新颱風最新動態和海洋天氣預報預警信息。
2011年9月28日,強颱風「納沙」登陸。當天19時,電臺所在的茂港區突然全城停電,導致預報員無法在辦公樓裡面發布廣播。一名預報員頂著風雨,衝到辦公大樓幾十米外的機房,嘗試多種不同方式,最後成功發出該時次的海洋天氣預報。
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的詹國偉常年駐守博賀海洋氣象科學試驗基地。在颱風應急響應期間,詹國偉和同事們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做好每小時加密發布工作,而這一守就往往是幾天幾夜。
「我去年3月從香港到澳門坐船去了。那時南海上有很多的船舶航行者。我想貴臺廣播在南海海域的船舶的安全非常有用。」這段讀來並不十分通順的文字是2011年元旦電臺開播之初,一位外國大學講師發來的收聽報告。
有了聽眾的積極反饋,電臺工作人員深受鼓舞,認為「再苦再累都值得」。
來自茂名市氣象局的統計結果顯示,自2010年12月20日開播以來,該電臺共發布了各類海洋預報預警信息3000餘條,為南海海洋運輸、海洋漁業等提供了氣象保障,為群眾防禦災害提供了有效指引。
該電臺開播之初,就聯合有關部門,合作為漁場提供精細化點對點的服務,在漁民中反響良好。「目前整個南海海域有6萬多艘漁船,電臺與漁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呂衛華說。
作為全國3個海洋氣象廣播電臺之一,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與山東石島、浙江舟山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共同組成了我國海洋氣象廣播網。
呂衛華滿懷信心地說:「茂名海洋氣象廣播電臺將逐步發展海上氣象尋呼廣播、數位訊號廣播、衛星圖文廣播等服務,建立海洋氣象立體信息服務體系,將氣象信息的經濟社會效益發揮到最大。」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