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中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網

2020-12-05 騰訊網

中新網客戶端5月1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氣象部門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斷增強,建立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的綜合立體氣象觀測體系,衛星、雷達等監測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氣象部門現有地面氣象觀測站7萬多個,全國鄉鎮覆蓋率達到99.6%,數據傳輸時效從1小時提升到1分鐘。216部雷達組成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網,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個用戶提供服務。建立了生態、環境、農業、海洋、交通、旅遊等專業氣象監測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綜合氣象觀測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布局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通訊員楊曉武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生態系統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指南》(簡稱《指南》),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態監測網,著力增強生態系統綜合氣象觀測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編者按: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氣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全面推進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一大批氣象重點工程建設。目前,已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立了完善的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形成了完備的現代氣象信息系統,我國氣象現代化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中國氣象局公布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名單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葉珊杉報導 3月22日,中國氣象局公布了25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名單。增設這批試驗基地,將進一步提升觀測業務能力,為實現氣象現代化提供支撐。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
    氣發〔2001〕×號各省(區、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為加強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的管理,規範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相關工作,現將《氣象觀測專用技術裝備管理辦法》印發,請遵照執行。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現代化大氣綜合觀測系統;基本組成了由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人工影響天氣、乾旱監測與預報、雷電防禦、農業氣象與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構成的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領域涉及工業、農業、漁業、商業、能源、交通、運輸、建築、林業、水利、國土資源、海洋、鹽業、環保、旅遊、航空、郵電、保險、消防等多個行業和部門。
  •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培訓實習基地(南京)解說詞
    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培訓實習基地(南京)是中國氣象局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共建的培養氣象探測人才的實習、培訓、科普基地。  本解說詞以"普及氣象觀測知識"為宗旨,突出了"天氣與人和地球"的自然主題,利用通俗的語言,配合受眾的操作體驗,系統介紹了綜合觀測培訓實習基地(南京)的概況、氣象觀測的基本方法。近3年接待國內外參觀、視察、實習、交流人員共計4800餘人次(附件一),促進社會對氣象探測、數據獲取方法的了解,樹立關注氣象、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 中國氣象局出臺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方案
    中國日報1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青藏高原冰凍圈與生態觀測站網布局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強青藏高原冰凍圈和生態系統觀測站網布局的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青藏高原地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重大工程提供科學支撐。
  • 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 推動「觀測即...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 通訊員趙均壯 王天天報導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便捷式自動氣象觀測儀分級技術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建立社會化觀測相關標準,規範社會氣象觀測市場,推動建立政策引導、市場主體、業務融合的公眾參與式社會氣象觀測體系,形成便捷參與、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到2010年,基本上形成以國家氣候觀象臺、國家氣象觀測站、區域氣象觀測站、衛星觀測系統和移動觀測系統為主要平臺,以國家氣候監測網、國家天氣觀測網、國家專業氣象觀測網和區域氣象觀測網為主要架構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 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開展北鬥衛星氣象應用技術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與韓國氣象廳籤署《中韓氣象局關於地基GNSS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交換的合作交流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雙方將加強地基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數據處理技術和產品共享合作交流
  • 南京市氣象局以需求為牽引加強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點開「南京市氣象綜合信息平臺」,除了常規的自動站數據外,灰霾、梯度風、能見度、農業大棚等多種數據每分鐘都在更新。「要滿足政府多部門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這些是重要『法寶』。」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局長韓蘇明稱。
  • 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會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簡菊芳 通訊員張本志 李雁報導 2019年12月27日至30日,中國氣象觀測交流會暨2019年度氣象觀測國際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舉辦,旨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產學研用協同促進的氣象觀測技術發展體系,破解氣象觀測核心和關鍵技術難題,引領氣象觀測技術發展,推進氣象觀測現代化,推動我國氣象觀測技術與研究型業務發展。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今年5月發射升空。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南京市氣象局 - 關於我們 -中國天氣網
    2006年12月16日,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的《地方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中編發[2001]1號)和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南京市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氣發[2001]171號)文件要求,南京市氣象局與江蘇省氣象臺分離獨立建制並正式掛牌,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守榮和南京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家寶為南京市氣象局揭牌。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於文靜 董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8日表示,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使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今年以來中國天氣氣候明顯異常,在降水、颱風、強對流天氣方面均出現異常,防禦氣象災害的壓力不斷加大。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發揮認證認可質量基礎作用 推動氣象觀測高質量發展——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完成中國氣象局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整體認證
    近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成功組織實施了中國氣象局觀測質量管理體系監督擴項審核,認證範圍由12個省(區、市)擴大到中國氣象局管轄的全部31個省(區、市)氣象局,從而實現了中國氣象觀測整體評估認證。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中心副主任李國振出席中國氣象局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會議並講話。
  • 「藏糧於技」的氣象密碼-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建忠 通訊員 尹彬  眼下,河南大部分地區小麥已經進入灌漿期,這也是小麥質量和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  為確保在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河南省氣象局通過開展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格點化農用天氣預報和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預測預警、人工增雨消雹能力提升等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保障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藏糧於技」升級版,助力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使「多彩農業」成為河南的亮麗底色。
  • 廣西:舉辦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技能競賽
    中國氣象報記者曾濤 通訊員韋京華報導  9月11日,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行業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技能競賽在南寧開幕。在為期兩天的競賽中,來自全區14個市氣象局代表隊的69名選手將依次進行綜合氣象觀測基礎理論、氣象觀測業務軟體操作、看圖識雲、自動氣象站維護維修和故障檢測等方面的「比拼」。  此次競賽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總工會聯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