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優秀性標準 確保文化傳承格調

2020-12-05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 王依群

  近年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是,一些低俗庸俗的文藝作品依然得到傳播,一些優秀歷史建築仍然遭到破壞……箇中原因在於,一些人在傳統文化的認知上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工作上盲目、指導上片面、效果上大打折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到忠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把握文化的科學內涵。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特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這是《辭海》的釋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可見,這裡的文化是一個大概念,既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又包含與社會的意識形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但從現實情況看,一些人對文化的含義並不真正理解。主要表現在:重精神層面文化、輕物質層面文化,重意識形態層面文化、輕制度和組織機構層面文化。這種對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會帶來行動上顧此失彼、避重就輕的傾向,會帶來工作指導上的偏差甚至失誤。所以說,能否準確把握文化的實質內涵,是保證忠實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條件。

  其次,堅持文化的優秀性標準。

  文化有良莠之分,有高雅低俗之別,有積極消極之功能。現在,有些人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旗號,將文化變為純粹獲取利益的工具,甚至傳播低俗、庸俗、媚俗文化。就此而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文化的優秀性,首先體現於時代性。文化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刻畫著時代的特徵。傳承就是要把不同時代的優秀文化應用於當下並賦予新的使命,要有利於實現新時代的目標任務。其次是民族性。我們是龍的傳人,必須傳承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現中華民族特點的文化,目的是保持線不斷、魂永駐。再次是思想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傳播正能量,激發人民奮發向上;應能啟迪和鼓勵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凝聚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提供治國理政借鑑。最後是經典性。在歷史長河中,經世代積澱、保存而傳承下來並在當下得到人們普遍認可,依然具有時代價值和生命力的文化,方可稱之為優秀傳統文化。

  可見,優秀傳統文化是經典的、思想性強的民族文化,同時又是具有時代特徵、符合時代要求的文化。只有明確和堅持這一優秀性標準,才能保證文化傳承的格調,才能堅定文化自信,進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再次,創新傳承管理機制。

  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對此,2017年中央下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作了具體要求,關鍵是要準確理解、真正落實。要轉變觀念,強化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意識;要創新文化管理機制,明確職能定位,精簡審批層次,創新管理方法,處理好扶植和壟斷、管和放的關係,創造公平競爭的局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整合資源、規範內容,堅持文化優秀性標準,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傳承本土(地域)優秀傳統文化。

  最後,發揮志書的傳承功能。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過流的古老文明,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修志著史。志書是官書,是正史、信史。早在隋唐時期,我們就形成了官修制度。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始終重視修志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

  目前,二輪修志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僅上海就有200多部,直接或間接參與人數達數十萬人之多。但遺憾的是,志書的「存史、育人、資政」三大功能,主要還停留在修編階段,僅滿足於存史作用,在開發利用和育人、資政方面還很不夠。

  應該看到,志書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不能讓志書擺在書架上、睡在庫房裡,而要切實加大開發利用力度,充分運用好這個重要資源。例如,是否可以把大部頭的官書改編成通俗讀本,並讓志書內容成為藝術家創作的素材,等等。

[責任編輯:康慧珍]

相關焦點

  • 飽含寓意的水文化:都江堰該如何傳承和發展豐富的水文化資源?
    從古到今,人類在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創造了豐富的水文化,這種文化深深地根植於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之中。水文化,顧名思義從字面上了解就是與水有關的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水文化,是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水利文化及與水利工程、水利活動有關的一切文化。
  • 《金牌喜劇班》傳承喜劇精神,東古百年堅持匠心製造
    2013年時他登上春晚,堅持穿大褂說相聲,在那場演出中,桌上擺著繡著銀龍的白手絹、扇子和醒木,未必用得上,觀眾也根本看不到,但他認為,「要以相聲標準的狀態出現」。德雲社的作品大多是老活翻新,會在傳統段子裡面加入新的笑料與情節,但相聲作品表達的核心是不會變的,「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原標題: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回顧「兩彈一星」偉大功績,重溫「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下半葉是極不尋常的時期。
  • 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產標準探微
    相關標準的擬定及修訂應是多方力量協商一致的結果,且標準不應是僵化、單一的存在,應循時代發展而有所增益或改變,從而有利於文化多樣性的傳承發展。  堅持傳統美術的多樣性,是對不同美術形式的創造者及傳承者的尊重,也是對傳統美術類文化產品受眾權益的一種保護。因為美術形式的多樣性意味著其所能提供的藝術形式品類繁多,可為當代受眾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其傳承發展還能夠擴大後世受眾可選擇文化產品的範圍。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用中華傳統文化涵養學生們的心靈,推進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社會活動聯動育人;促進「四史」學習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有效融合;打造城建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天津城建大學多點布局、多措並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打出立德樹人「組合拳」。
  •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共同主辦
    2020年12月24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中國大眾文化學會聯合主辦, 上海天和投資有限公司、台州申聯置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浙江省溫嶺市正式召開。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人、古建保護專家、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學者和溫嶺地方領導、建築和文化企業400多人出席本次論壇。論壇上各界代表圍繞著對中國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與發展發表了精彩的講話。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金桔逸遊:這個民族沒有文字,卻將文化傳承千年!
    貴州,作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有非常多的民俗文化,而侗族大歌,便是其中一種,極具民族特色。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在貴州,主要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榕江縣、黎平縣、從江縣等侗族聚居地區。
  • 劉乾坤:涼山彝族的文化傳承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最古樸、最濃鬱、最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曆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故而涼山彝族作為中國彝族中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國內外的著名。
  • 周大福國潮精品傳承系列、天然鑽飾T MARK
    品牌發展已逾90年歷史的周大福,始終致力於重現經典的藝術技藝和作品,以示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保護。在周大福專業的工匠大師手中,珠寶被不斷地革新,傳承傳統的同時,通過現代科技注入新元素;融合生活時尚元素,匯聚多元文化,為大眾展現酌古參今的獨特設計。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高達57.3米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99.9米的水司樓……近年來,一些城市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但如何準確認識、科學把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者們見仁見智,並未達成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甚至各執一端、彼此對立,亟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 法鐵FRFER廚具,讓你下廚也要格調滿滿
    下廚雖是充滿煙火氣的一件事情,但是用高顏值的廚具也可以讓你下廚時格調滿滿。法鐵FRFER廚具,帶著與生俱來的皇室血統,以及優雅高貴的法式浪漫情懷,給你一段有格調的下廚時光,讓你的美食更具美味。   可能你下廚大多數時候都是慌亂的、一片狼藉的,和格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但下廚也可以是一件優雅有格調的事情,當你用優雅的廚具製作心儀的食物時,你也會變得優雅有格調。
  • 雙黃連之父坦言:創新是中醫藥文化傳承之路的鑰匙
    導語:已然邁向耄耋之年的邢澤田,七十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言行宣揚著中醫藥文化的價值,並傾盡全力傳承與發揚中醫藥文化。他不願妄言中醫藥的神奇,更傾向於給予其公正的評價;他喜歡選擇低下頭,對中醫藥價值進行精心的保護、務實的挖掘、科學的驗證。
  • 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華夏文化傳承與應用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2019年12月14日上午,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華夏文化傳承與應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等文件,為此協會成立華夏文化傳承與應用專業委員會,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實戰中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工藝。     赫然副理事長發表《國際關係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的主題講話,深受參會者的普遍關注和啟發。
  • 馬來西亞關丹廣肇會館會長:華社應傳承族群文化
    中國僑網9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關丹廣肇會館會長江瑞雲在出席會館會員大會和會員女子獎勵金頒發儀式時表示,華社應該提高年輕人對本身族群使命的認識,堅持傳承本身文化的根,提升族群的凝聚力。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圖片來源:戴嘉信  一個獅頭有1300多個扎點,有需要堅守的傳統標準,扎作需要經年的時間,就連佛山獅頭國家非遺傳承人黎偉大師都學了七八年才出徒,鐵軍小學是如何讓小學生們學習並熱愛上這門艱深的技藝的呢?鐵軍小學校長張麗琴用了兩個字回答:「堅守」。
  • 東鵬ART+戴宣貴:文化傳承大宅究竟有何藝術魅力?
    東鵬集團2018年推出的高端瓷磚子品牌東鵬ART+,僅用短短一年多時間,便借精準的定位和優良的出品,屢屢受到公共文化/藝術空間、文化傳承大宅等高端項目的青睞,ART+旗開得勝的制勝法寶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