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大無外,意思是,要說它的大,大到無邊無際,它包含一切,一切都在它裡面,沒有外面。其小無內,意思是,要說它的小,小到無限小,不可再分,一切都在它外部,它沒有內部。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沒有極性,不可計量,沒有邊際,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其大無外,是無窮大,其小無內,是無窮小。既然是無窮大,自然可以分拆成無限小。也就是說無窮大,包含了無窮小。既然是無限小,意味著它可以無窮增大,也就是說無窮小,包含了無窮大。所以,這二者是一個規律。本沒有大小之分,也沒有內外之分。一切都是合一的。
之所以區分大小內外,在於你的意識,你是往大的方向深入,還是往小的方向深入。你去研究大,在發現大可以無限的同時,反襯出自己的無限小。你去研究小,在發現小可以無限的同時,反襯出自己的無限大。生命智慧,有無窮的潛能,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在於你如何學會並使用。
研究大,是天文學。我們地球上,最大的距離單位是公裡。但是到了宇宙中,天文學慣用的距離單位是光年。1光年=10萬億公裡。我們現在的科技,可以觀察到大約100億光年之外的天文景象。這顯然並未到盡頭。你說,這是不是無窮大。
研究小,是粒子學。以人為例,我們常說,人是細胞構成的,這太基礎了。如果繼續細分,就是細胞器官和細胞核。細胞核裡有DNA。但是DNA是什麼,是由數十萬到上百萬的小分子構成。分子由什麼構成呢,由原子。原子又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還可以無限細分下去。夸克、量子等,真的到盡頭了嗎?未必。你說,這是不是無窮小。
大,可以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小,可以無限小,也可以無限大。說到底,小和大,只不過是我們人類,根據物質結構的體量級別,進行了一種區分。不管體量是大還是小,其運行的根本規律,是完全一致的。質子、細胞核、恆星,這些概念有什麼根本不同嗎?電子圍繞質子旋轉,太陽系的星體,圍繞太陽這顆恆星旋轉,這二種大小不同的運動,有什麼根本不同嗎?
沒有不同。任何一個物質,都可以分為表裡、內外,內是核心本質,外是表象形式。這樣的劃分,可以無限去分。一個所謂的核心本質,又可以分為一個更精微的本質和一個表象。一分二,二分四,無限大和無限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就是這樣出現的。這意思是,每一個最小的質點,都包含有宇宙全部的信息。這個科學上叫宇宙全息律。
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現在研究生命,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幹細胞,克隆技術,這些真的到了頂級了嗎?人類現在的科學,不能完全的從無到有,自主的創造一個生命,癥結不也在這裡嗎?這說的是生。
生,不能研究到極致,死,就更不可能到極致了。人類普遍怕死,忌諱死亡,只有很少的人,願意去談論死亡。生,是從無到有,是聚合。死,是從有歸無,是分解。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嗎?這並不符合科學。
分解,是有過程的。DNA解構,肉體死亡。肉體分解的基本顆粒,復歸於地球。但肉體只是表象,生命所有的信息,都存在於DNA裡。DNA解構以後,DNA裡包含的信息,顯然又存在於DNA的本質裡。DNA的本質,顯然又可以繼續分解。就這樣一層層的分解。
不管如何分解,不管分解得多麼精細,生命信息都不會消失,也不會減少,只是存在於更精微的核心裡。這就是不生不滅。這個核心,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可以叫做靈核。生滅的只是身體(載體)、表象,是幻,是投影,是道具。
在不同的時空、次元、境界,生命有不同的身體(載體)。在分子領域,生命的身體是分子。在原子領域,生命的身體是原子。身體(載體)在哪裡,生命看起來,就體現在哪裡。體現的是表象。什麼叫體現,體是身體(載體),現是展現、表現,是可以被看見的部分。
我們活在三維物質時空,只看見了物質空間和物質身體,以為這就是生命的全部。這是因為,我們看的能力不夠。看見的能力,有無限、無窮的提升空間。你能看到什麼程度,你便以為真相就在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