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個嚴謹的科學體系,佛法如海,極其深邃。佛教的大藏經浩瀚無比,平常人縱然終其一生也很難完全讀完。不過以有限的時間,研究領悟佛家極富智慧的名句,也將獲益良多。
1.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引申:這是釋迦牟尼佛證悟後所說的第一句話。這是一句充滿希望的話,它告訴我們,成佛並非遙不可及的,佛性人人本具。只要按照正確的法門去修行,我們都能夠證入佛境,斷除所有痛苦,獲得永恆的法樂。
2.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引申:法界無量,似乎不是我們所能夠主導的。不過在證悟者看來,便是「一切唯心造」。我們所感得的一切物質境界,皆源於心念,由心念主宰。
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引申:《金剛經》告訴我們,有形有相的萬物,都是因緣和合之物,由條件構成,是暫時存在的,正如夢幻泡影、朝露閃電般轉眼即逝。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引申:世間的森羅萬象,以緣起法觀照,與虛空的體性相同,沒有本質的區別。不執著於色,也不執著於空,最終將回歸真如佛性。
5.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引申:因是種子,種惡因最終得惡果,這是自然規律。暫時沒有感得惡果,種子仍然在,即使經千百劫,待到因緣成熟之後,惡果還會呈現。
6.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引申: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物互依,此存則彼存,此滅則彼滅,共為一體,密不可分。故而一朵花之中,包含宇宙的所有訊息。
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引申:菩提是樹嗎?明鏡是臺嗎?常人看到了菩提樹,看到了明鏡臺,就認為有菩提樹和明鏡臺。在得到大自在解脫的證悟者眼裡,世間萬物皆空無自性,不必執著之。
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引申:佛教宣說的因果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這是不可改變的。一個人現在的命運,必然由前因決定;現在的所作所為,又必然影響到下一期生命的狀態。
9.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引申:在平常人看來,時間真實不虛。在諸佛如來的境界,證悟到時間只是一個錯覺,是一個語言的名相而已。空間亦如是,無大無小,無內無外。
10.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引申:蓮花出於水而不執著於水,日月運行於太空不執著於太空。對於修行者而言,就應當不住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