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最貴重的東西,往往都是「無用」的,因此常常被人忽略。
人們眼睛一向盯著有用之物,有形的東西。
例如,空氣和陽光,沒有人在意,其實沒有誰離得開。
有用之物就像一棵樹,枝繁葉茂,樹幹粗壯,罩下一片濃蔭,成為美麗的風景。然而,深藏於地下的樹根,是被人忽略看不到的,卻發揮了根本性作用。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因為「無」是看不到的,無形的,玄妙而難以琢磨,導致人們更注重現實之利。
《道德經》講的很明白,「有之以為用,無之以為利」,有無相生,本來妙不可分。譬如一隻杯子,它的外相、造型,使其成為杯子,一目了然;而杯子裡面虛空的部分,卻發揮了惠利,倘若沒有這個空間,也盛不了水。
愚笨之人,往往只盯著有用之物,而真正的慧者,才懂得無用之物的奧秘。
2
一代重臣左宗棠,年青時就表現與眾不同。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那個時代最有用的無疑是「科舉」,通過科舉致仕才是正途。
左宗棠卻偏偏好讀「閒書」,四書五經不喜,專愛看那些「無用之書」,什麼水利、經濟、堪輿、兵法等等,——當然,這些現在看來都是實用之書,但在科舉制度依然盛行的年代,可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雜書,無用之書。
於是,許多人嘲笑他,說他腦子有問題,父母也責罵他。可左宗棠生性倔犟,聽不進去,依然對所謂的正經書不熱衷。也因此,左宗棠日後並未通過科舉入仕,他是經朋友推薦做幕僚進入官場的。
然而,縱觀他的一生,日後他取得那麼大成就,包括收復新疆等等,恰恰得益於他愛看這些「無用」的閒書。
3
我們熟悉的一流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他的業餘愛好是拉小提琴。
拉小提琴與他的科學研究有什麼關係呢?
同樣,愛因斯坦的愛好是聽莫扎特,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有記者問他,你離開這個世界時有什麼遺憾?他說,我唯一的遺憾是再不能聽莫扎特了。
至於馬雲,是資深金庸迷。金庸的所有著作都讀過。
他看武俠小說與經商是風牛馬不相及,八竿子打不著。
但是,以上這些人,誰敢說他們這些業餘愛好,對他們的主業,對他們日後取得偉大成就,就沒有一點作用?若如此認為,就說明你太膚淺了。
4
無用之物,像數字0,看起來沒什麼用處,其實它的作用非常大,甚至它的位置就決定了數字大小。
再看古代武士比劍,高手開戰之前都要打會兒坐。坐在那裡,兀兀不動似尊石像,看起來沒什麼用途,比現在就活動手腳在那裡比劃,揣摩招數的人好像很傻。可實際上,一旦動起手來,打坐的劍者往往數招就將對方擊敗。
這,很有些禪意。
莊子也寫過類似的故事。在市場上看到兩隻鬥雞,決鬥之前,一隻昂頭闊步神採奕奕,威猛強悍,雄姿勃發;
另一隻縮在角落裡不動,眼睛似睜非睜,神情低靡,仿佛打瞌睡,莊子用了個詞來形容:呆若木雞。
絕大多數人都看好第一隻,為它投注,真正的高人卻看重第二隻。決鬥的結果,果然是第二隻獲勝。
這裡面有許多堂奧。
說起來也簡單,猶如我們面對一個人,總不能只看他外表是什麼樣子吧,還要看表面之下的很多東西。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也就是說,人不能只在看得見的有用之物上下功夫,而忽視了無用之物,真正決定人生高度與深度的通常是無用之物。
5
斯今斯世,有人覺得讀書無用,如果這書不是工具書,不能教人快速賺錢、變現,就會一臉鄙夷,說:不實用。
但是那些看似無用之書,卻能打開人的格局,提升人的維度,陶冶人的情操,鑄就人的靈魂,而一個沒有大格局高情懷的人,很難取得真正意義上成功。
誠如莫言所說,文學最大的用處就在它的無用。
還有許多老闆,過於注重實利,認為「才」是第一位的,這個人如果有才,就能做大事;「德」不過是陪襯之物,可有可無,頂多也是其次。
實際上,厚德才能載物。才是馬,德是馭馬的韁繩。無韁烈馬,安能大用?試想一個人品質低下,目光狹隘,小肚雞腸,貪婪自私,狡詐無信,怎麼可能有大的作為?
有的人和人交往,說起來可笑,他與任何人交往都有企圖,帶著很強的功利心,這個人日後能不能被我用?對我有沒有好處?——因為抱著這種執念,他們不可能以心交心,得到真正的友誼,一生活得乏累且無趣。
做人,不可目標性太強,不可功利性太強。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你不僅需要成功顯達萬眾景仰,也需要悠閒安適,心靈寧靜。
「富貴」這個詞常常連在一起,實則又有不同,富是自己有錢,貴是對別人有用。所以,一個人不單需要富,還需要貴。
人,應該活的像數字0,謙卑低調,不置人前,放在人後,價值卻成百上千倍顯現出來。
人應該活的像數字0,小則至小,大則至大。隨時可以清零,回歸到原點。
最高級的人生,就是活的像數字0,看起來無用,實有大用。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因為0,代表圓滿、覺醒,全知全維。
6
無用的東西並非無用,而是你以為它無用。
作家海明威講過一個創作原則:好的小說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有時候,有用與無用並沒有明顯界限,甚至無用的東西你常常看不到。
好比人的形體四肢、五臟六腑,都是有用的東西,一眼能看見。但是主宰肉體背後的是人的思想和意識,它或許更重要,假如沒有它,這個人就是行屍走肉、痴愣呆傻。
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開名車住別墅的富豪,會得嚴重抑鬱症;為什麼萬人偶像光芒四射的大明星,會跳樓自殺……他們明明已經功成名就了,怎麼還活的那麼不快樂呢?因為他們的思想出了問題。
而做人不快樂,也常常是因為你太執著,太功利,太計較。太注重眼前的實利,太在意自身的得失,太在乎外界的評價。
有句話說,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你活的不幸福,也多是因為你太執著那些「有用」的東西,而忽略了「無用」之用。沒有用「無用」之用去調和、平衡「有用」之重,四兩撥千斤。你忽略了那四兩,生命的天平就傾覆了。
到底什麼是有用,什麼是無用,真的需要打破你的思維定勢、先入之見,好好琢磨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