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位受害者死亡消息向全球公布,這位受害者是一名61歲的男子,至今這個人的名字仍不為人所知。但是在一年過去了,全球已經有197萬人死於此病毒。
我們度過了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新年伊始,又是一個魔幻的開端。近日,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全球多國疫情惡化,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與此同時,日本發現全新變種新冠病毒,目前暫未知其傳染力和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近日,俄羅斯學者在一位免疫力低下的女子體內發現了18種變異新冠病毒,部分變種與英國出現的新型變異病毒相同,還有2種同丹麥水貂所攜帶的變異新冠病毒相吻合。
而我們緬甸,雖然日新增確診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都有所下降,但就在這樣一切向好的局面下,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傳來。
美國FDA近日提醒醫護人員,現有的一些核酸檢測措施,可能無法檢測出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
我們試想一下,本身核酸檢測的準確率就只有93%,現在變種病毒又變得狡猾起來,核酸檢測極有可能檢測不出變種病毒的感染者。
目前,已有22個國家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其中包括緬甸的鄰邦印度,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這個傳播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我們不得不防。
除了亞洲,幾乎與英國通航的城市均陸續發現了變異毒株攜帶者。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可怕之處也愈加明顯。新毒株似乎不挑年齡性別,甚至從20-39歲的人群感染激增的情況看,新毒株簡直在彌補之前第一代毒株更易攻擊年長人士的「弱點」,這樣無差異的全年齡段「獵殺」,讓多個國家再次陷入危機。
雖然目前緬甸尚未發現B.1.1.7變種病毒,這個將英國拖回全城防疫噩夢的「超級新冠」。但是,我們也不容忽視。
此前,為防止變異毒株輸入緬甸,外交部暫停接收英國及北愛爾蘭的僑民,採取了入境限制措施。可以想像一下,目前緬甸是由城牆保護者,每天抵擋得住每天十次二十次的攻擊,但如果每天有1000起病例進入緬甸,總有幾個會攻破城牆。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敏感度只有93%,意味著每100起病例中會漏掉7個。最近,緬甸國內輸入型病例不斷增加,稍有不慎,緬甸目前好轉的局面就有可能被打破,再一次陷入噩夢。
有人說,再等等,等疫苗來了,一切都好了。
但實際上,全球各國都在搶購疫苗,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發布會上表示,已有40多個國家開始接種新冠疫苗,使用了五種不同的新冠疫苗,但都是高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世衛組織會通過「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加速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新冠疫苗,預計這些國家將於2月開始接種。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需要提醒政府和個人仍需堅持防疫措施,儘管新冠疫苗已開始保護最脆弱人群,2021年全球無法實現任何程度的群體免疫。即使部分國家在今年實現了群體免疫,也無法保護全球人民。即使擴大疫苗接種至所有人群,公共衛生措施仍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普通人注射疫苗遙遙無期,就算是打了疫苗也不是萬事大吉,也要注意防護,畢竟一旦感染就是性命之憂。就算身強體健扛過去了,後遺症也是長期的折磨。
研究者們在專業刊物《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懼、抑鬱等心理障礙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最常見的長期後遺症。根據該文,住院治療的新冠病人中約有三分之二在患病6個月後仍有一個或數個後遺症現象。
綜上,我們真的還不到放鬆的時候,口罩戴起來,防護做起來。願每一個你,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