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過勞死,也不要「報複式放鬆」|8種深度放鬆的方式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簡單心理APP 簡單心理

有時候,生活就像一張血盆大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朝九晚五就是「安逸」,按時下班就是「不思進取」。

即便手裡的活已經幹完了,也得在工位上「磨蹭2小時再走」。不能比領導走得早,更不能看上去工作不飽和。

我也有幾個朋友,一去狼性公司上班就開始失聯,周末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加班。ta們時不時的私下抱怨,展現了996員工被吞噬的生活細節:

「周日上午到公司,廁所滿員」

「工資聽起來高,算了算時薪,比之前還低」

……

真正壓倒一個人的,不僅是看起來冷酷的公司文化,還在於環境所灌輸的一種「非黑即白」的態度——要呆在這,就要付出代價(你也可以選擇不呆)。

事實上,在「高強度內卷」和「不幹就滾」之間,還存在一段可調節的灰度:放鬆的能力。

——如果你說「噫,這不是廢話嗎」?那就請試試看:在3分鐘內進行一次深度放鬆。

在我的小範圍調查裡,大部分人都沒法完全做到。ta們的反應是:

啊,時間太短了吧。

不行!我現在有事要做。

說句實話,我沒有很累。

我試了下,沒感覺放鬆。我的放鬆是周末打一整天遊戲。

工作、微信、社交媒體……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難以放鬆,似乎跑上了內卷的高速公路,再也停不下來。

就像一個高贊微博寫的:「你們這些天天要走出舒適區的人,可不可以先分享一下怎麼走進舒適區」?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句話:Work hard, play harder.(努力工作,也要努力玩耍)、「勞逸結合」。

——但「逸」是什麼,play是什麼?我們已經陷入了不知道,或知道也不去做的狀態。

當代人的困境,並不是如何走出舒適區,而是「可以隨時走進舒適區」的能力。

為什麼不能好好放鬆?

1)對於有些人來說,休息是「不舒服」的。

杜倫大學領導的一支專門研究「休息」的團隊,曾針對135個國家的18000名受試者做了一項大規模在線調查。

首先,關於「休息是一種什麼感覺」,就存在兩類截然不同的矛盾答案:自由/積極/安靜/快樂,或者擔憂/愧疚/自私/煩人。

「休息」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感受?

研究還顯示,「什麼都不做」本身,會讓10%的人產生負罪感。因為ta們認為,休息就是工作的反義詞。而在傳統社會文化裡,忙碌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2)你是完美主義者,或「害怕失敗」

美國心理諮詢師Panthea Saidipour認為,一些人很難放鬆或休息,是因為害怕一旦休息了,生活就會失控。

只有當非常無聊的時候,ta們才會想到休息。但在這種無聊感的背後,存在著「更困難的感覺,比如孤獨、憤怒,或感覺被某個事情困住」。

什麼是「舒適圈」?有人說,待宰的豬圈。

3)你可能在「逃避自我」

許多無法放鬆的人即使休息,也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是「抱著手機刷到深夜」——但其實ta並沒有很想刷手機。

一個名叫David Morgan的精神分析師(精神分析是心理諮詢的一種流派,常常會從人的潛意識層面入手分析問題)認為,一直刷手機停不下來,既是不知道如何放鬆的原因,也是結果。

刷手機的目的,是分散注意力,為了「離自己遠一點」。

「人們已經習慣於尋找分散注意力的東西,以至於無法忍受和自己共度一個晚上。這是一種隱藏自我的方式,因為洞察自己需要心理空間,而所有這些分散注意力的技巧都是用來逃避自我的」。

4)沒有找到讓自己真正放鬆的事

有次我問一個編輯同事:你休息的時候會幹什麼?

她說:看書。

我很驚訝,因為看書對我來說是工作的延伸。一旦開始看書,我的腦子就會自動在裡面找選題。而且,我也一般只允許自己看跟工作有關的書。

這也說明一件事:「休息」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有關「休息」的在線調查也顯示了人們非常迥異的放鬆方式——有些人是睡覺,而有些人是社交。

問卷表明,更多女性選擇閱讀作為放鬆方式,而更多的男性選擇聽音樂。在這項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個顯著的結論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運動」不是休息的對立面,而是休息本身。

怎麼找到你的comfort zone

放鬆反應(relaxation response),是一種深度休息的身體狀態,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壓力的身體和情緒反應。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放鬆的本質是一種「平靜的覺知」,身心系統處於平靜的狀態,為內在自我、思想和創造力騰出時間和空間。停止憂慮、感受「存在本身」,而不是一定要「做某事」。

它是一件古老而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如果你感覺身心俱疲,又沒法逃離內卷,就要學會見縫插針地「暫停」。

這包括:在短期內進行放鬆的「大量小動作」,以及,找到長期「工作-休息」的最佳節奏。

下面我們介紹幾個放鬆的整體原則。選擇哪种放松技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經常練習,才能獲得放鬆的技巧,而不是讓「放鬆」本身成為另一個壓力源。

1)知道什麼能讓自己放鬆,需要足夠的自我覺察

電視裡演泡泡浴的女主,一邊敷面膜一邊喝紅酒放鬆。但這些東西只會讓我壓力很大——那麼,這就不是放鬆。

「放鬆」沒有萬能公式,它是一種需要你足夠自我覺察才能獲得的技能。每當你嘗試了一件新的事/愛好/活動後,你都可以問問自己:

做完這件事我感覺如何?

我是否感覺穩定、自在?

它讓我活在當下了嗎?

你可以給自己做一個「休息盒子」(跑鞋、睡眠毯、故事集、香薰等等)。如果是的話,它就可以進入盒子,成為一種你的候選放鬆方式。

具體方法:

試著回憶你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體會它到底是哪裡吸引了自己,然後找到它的成人版本(比如你小時候喜歡在沙坑裡玩,你可能會想試試陶器);

嘗試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比如在家附近隨便走。「讓自己隨意探索,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新東西。試著迷路——每當轉彎的時候,問問自己想向左還是向右,看看你最後會到哪裡」。

2)確認你的放鬆目的

意向(Intentionality)是放鬆的黃金法則。為了讓放鬆變得更有效率——你可以在每次放鬆的時候,問問自己希望從中得到什麼。比如:轉移注意力、平息一些焦慮、得到安慰,還是暫時逃離工作?

這些具體的目的,可以讓你找到更適合的活動,並制定邊界(比如你如果想暫時逃離工作,就要規定一段時間內不看手機)。

3)避免「報複式放鬆」

很多人會在工作日把自己逼得很厲害,不認為自己有時間休息(或根本不去做),只在周末放縱式休息。

這也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不健康心態。心理學者卡拉巴洛認為,報複式放鬆可能讓人陷入「內疚、羞恥和其他影響我們真正放鬆的情緒」,可能讓人精疲力盡、降低效率。

4)在所有「小」時刻有意識地休息

下樓取外賣、飛機延誤、起身倒水、在洗手間洗手……都是適合進行深度放鬆的小時機。

一些研究發現,僅僅是幾分鐘的「放空」和「轉移注意力」,都實際上更好地訓練了大腦的「注意力肌肉」。

5)累,可能並不是因為工作時長,而是「工作節奏」

社會學家朱迪瓦克曼Judy Wajcman發現,認為自己休息不足,或高估自己工作時間的根源,可能不是工作時間太長,而在於這些時間不規律(比如,需要倒班的員工認為自己更缺乏休息)。

也許,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休息或工作的總時間(total hours),而是我們工作、休息的節奏(rhythms)。

具體做法:

你可以將「休息」填在自己的待辦列表裡,像對待工作一樣真正地去實踐它。時間、方式都可以不精確,重點是摸索到怎麼樣能在必須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下,讓自己感覺更好;

需要在家辦公的話,可以建立一個有關休息的儀式感。

放鬆可以鍛鍊大腦的「注意力肌肉」

一些深度放鬆的通用技巧

Tips:如果你有嚴重心理問題/虐待史,在某些放鬆技巧中可能會出現情緒不適。如果不適,請暫停,並考慮和心理諮詢師談談。

1)自生放鬆(Autogenic relaxation)

自生的意思是來自你內心的東西。這种放松技巧,使用視覺形象和身體意識來減輕壓力。

你可以在腦海中重複一些可以幫助你放鬆和減少肌肉緊張的話。比如,想像一個平靜的環境,然後專注於呼吸,減慢心率,或感受不同的身體感覺(比如從左胳膊到右胳膊)。

2)漸進性肌肉放鬆(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這個技巧專注於慢慢地拉緊、然後放鬆每個肌肉群。

它可以幫助你關注肌肉緊張和放鬆之間的區別,更清楚地感受自己的身體。

比如,先拉緊/放鬆腳趾的肌肉,然後逐步向上到頸部和頭部——拉緊肌肉5秒、放鬆30秒,然後重複。

3)可視化(Visualization)

想像一種精神意象,比如去一個寧靜的海邊進行視覺旅行。

這個技巧的重點是多感官想像,包括嗅覺、視覺、聽覺和觸覺。比如想像鹹海水的味道、海浪拍打的聲音和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

總得來說,深度放鬆著重於「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一些能使你平靜的事情上,並提高對你身體/當下/存在的意識」。

也就是說,將你的思緒從負面情緒中拉出來,回到當下,這就是「正念(mindfulness)」。

對於沒法放鬆的人來說,「正念」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為人在焦慮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永遠都是「別的」。

久而久之,你把所有的「現在」都過成了「別的」,然後你就永遠沒了現在。

如果你最近看過電影《心靈奇旅》就知道,將你從壓力深淵中撈出來的,常常就是「當下」。它可能是一朵梧桐葉,一顆朋友給的糖……任何東西。

放鬆,就是學會體驗「活著」本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遠離「過勞」,生命之花才能盡情綻放
    「過勞死」已不再是某一行業的特有現象,並且呈年輕化趨勢。(3月12日《工人日報》)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然而,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企業裡,加班都是「家常便飯」,「5+2」「白+黑」,甚至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員式」的工作模式,讓勞動者的身心承受巨大的壓力,停不下來的加班引發的「過勞死」更是整個社會之痛。   儘管法律界人士痛批,儘管全社會關注,儘管一些單位承諾減少加班時間,但過度加班甚至「過勞死」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
  • 瑜伽獅子式,適合冥想之前練習,美容養顏,放鬆身心
    其實,獅子式是非常好的體式,可以防止和減緩皺紋生長,讓你的面部肌膚更有彈性,具有預防或者治療喉嚨不適,強健肺部等功效。呼吸5~10次慢慢將舌頭收回口內閉上嘴,用鼻子慢慢調節自己的氣息一般來說,獅子式是要把眼睛睜大,兩眼注視自己的眉心上方,當你這麼做了,表情真的會比較搞怪,就像是一個人鬥雞眼又吐舌頭。我後來在一本瑜伽著作裡看到,瑜伽裡面的眉心其實不是真的眉心,是指「天眼」。只是「天眼」的概念太過抽象,用眉心來表達比較實在,所以,我們注視眉心成了鬥雞眼。
  • 想通過瑜伽放鬆身心,緩解壓力?這些體式最適合!
    以下這7個放鬆的瑜伽姿勢,可以讓您的身體和頭腦平靜:您可以完整地練習這些瑜伽姿勢,也可以選擇幾個姿勢來做。1. 束角式 Baddha Konasana練習該體式時您可以通過調整腳的位置來調整姿勢,腳跟越靠近身體,臀部的伸展力就越大。
  • 「過勞時代」與下沉的中產階級
    作者森岡孝二是日本關西大學的名譽教授,他不僅一直以來熱切關注過勞問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的第一人,而且長期擔任「大阪過勞死問題聯絡會」會長,積極推動解決過勞問題的政策實踐。但遺憾的是,在《過勞時代》中文版出版的前幾個月,森岡孝二教授自己卻不幸「因嚴重過勞,心臟病發作而離世」。
  • 音樂與按摩融合,摩也放鬆器幫助白領緩解疲勞放鬆心情
    【獵雲網深圳】11月24日報導(文/來福的外甥)摩也放鬆器是一款與網際網路技術結合的按摩器,在配套App中基於虛擬放鬆館的理念,內置預設了8中生活場景方案,每種場景都有配套定製按摩動作,以及相應場景對應匹配的音樂,讓音樂與按摩結合,從而讓使用者達到身心放鬆的狀態。
  • 醫護人員如何快速放鬆身體,有效緩解疲勞?華師博士總結出5种放松方法
    醫護人員如何快速放鬆身體,有效緩解疲勞?近日,華中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博士宋小波,總結出一套適合醫務工作者快速放鬆的方法。 「醫生工作繁忙,在工作中長期處於單一姿勢,會引起關節周圍主動肌及其韌帶、肌筋膜等軟組織過度緊張攣縮,而其拮抗肌被動拉長,改變了原有的長度和狀態,最終引起不適或形成慢性疲勞性損傷。」
  • 慢跑放空大腦 閒聊放鬆心情
    黃德慶建議初三同學在最後一周的衝刺階段,複習需要回歸基礎知識,不要再去鑽研難題。課間和課餘時間,一定要走出課室調節、舒展一下,不要長時間轟炸頭腦。他還特別提醒考生,一定要嚴格按學校的作息時間休息,保證每天都有良好的睡眠。
  • 感覺剝奪可以使人感到放鬆嗎?
    這種做法淵源已久,不過近年來才成為一種流行的減壓方式。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試試運動健身。這種方式也一度很受人歡迎,甚至被寫進了醫學書籍裡。你還可以找人傾訴,這種做法近半個世紀以來變得越來越流行。或者……你還可以讓自己漂浮在一個黑暗的水箱中,讓絕對的安靜將你淹沒。感覺剝奪水箱是什麼?
  • 站樁的原理:站樁是如何放鬆我們的大腦和身體?
    身體會一直以為處於危急狀態,交感神經就會一直這樣興奮下去,副交感神經(鎮靜神經)持續不能工作,身體得不到放鬆和休息能不生病嗎?那有沒有辦法讓交感神經(興奮神經)不那麼興奮?當然是有的,就是要去刺激交感神經(興奮神經)的死對頭副交感神經(鎮靜神經)。副交感神經(鎮靜神經)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感到放鬆,愉快促進營養的吸收,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幫助身體消炎。
  •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研究"放鬆"究竟研究出了什麼?
    自主肌肉的放鬆帶來精神和情感活動的放鬆,如果患者學會如何去放鬆自主系統,相似的平靜也會發生在包括心臟、血管和腸道等內部器官中,同時情緒也會在放鬆的時候變得平靜。現在PMR也是對抗焦慮的一大利器。1.首先,做三次腹式深呼吸,呼氣時要慢,邊呼氣邊想像全身的緊張感開始從體內流走。2.攥緊拳頭,保持7~10秒, 然後鬆開拳頭15~20秒。以同樣的時間間隔放鬆其他肌肉群。3.雙手前臂抬起,前臂與上臂儘量靠攏,繃緊肱二頭肌,保持……然後放鬆。
  • 6種方法緩解壓力放鬆心情,年輕朋友多選第3種,第6種是女性最愛
    這時候,舒緩壓力和放鬆心情就成了頭等大事。當你感到身心乏力時,可以嘗試這5種方法來放鬆一下心情,很多朋友都極力推薦!方法1:運動當你感覺到心情煩躁的時候,出去運動一下,跑步、遊泳、打球,一切能讓你盡情去出汗的方式都可以嘗試!
  • 小溪流水,林間鳥鳴,愜意輕純音樂,瑜伽舒緩樂,深度放鬆身心
    小溪流水,林間鳥鳴,愜意輕純音樂,瑜伽舒緩樂,深度放鬆身心 2020-12-26 12:03 來源:真正的英語思維
  • 用音療實現放鬆-中新網
    用音療實現放鬆 2014-07-08 16:48:52  聲音帶特定的頻率,能夠穿透身體細胞而產生共振,而這共振可調整身體的振頻,從而達到放鬆舒緩和處理緊張情緒。作為輔助性治療,它能夠在身心的層面起到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在助人放鬆、恢復平靜,讓人深度放鬆緊繃肌肉和筋腱,進而達到舒緩疼痛、改善失眠、減少壓力和緊張的功效。
  • Science:對再生醫學監管的放鬆會在國際上引起連鎖反應
    2019年8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和英國的研究人員指出放鬆再生醫學監管的國家可能會導致國際標準的螺旋式下降。他們提醒道,如果只有一個國家決定放鬆這個領域的監管,那麼高度的競爭意識可以激勵其他國家做同樣的事情。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監管放鬆是否最有利於競爭、科學或患者。
  • 高考四種自我減壓放鬆法 幫考生舒緩焦慮心情
    如何幫助考生們減壓放鬆,是學校和家長頗為關注的問題。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諶益華教授表示,應試緊張會由於考試的不同階段而衍生出四種不同表現,掌握多種自我放鬆技巧,能幫助考生在不同緊張階段,舒緩焦慮的心情,在考試中發揮最佳水平。
  • 8種食物讓你遠離抑鬱
    抑鬱症的發生使得不少人走進困境,其實在生活中做好預防,就能遠離抑鬱症。食物也能有效的預防抑鬱症,那麼遲什麼預防抑鬱症呢?下面為大家介紹8種食物,常吃讓你心情愉快,就能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櫻桃具有天然阿司匹林之稱,含有一種叫做花青素的化學成分,可刺激神經系統,有解熱鎮痛、放鬆心情,使人產生欣快的感覺
  • 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沒比過勞死好多少的過勞肥咋破?
    前兩天#日本三成年輕公務員突破過勞死線#上了熱搜,具體說的是: 在東京中央政府工作的5萬多公務員中,10月和11月的每天平均加班時間約2小時。 其中作為幹部候選人的公務員,加班時間更長,10月平均每天加班2小時55分,11月3小時21分。
  • 全球最美的水上洋房,有機會去放鬆放鬆吧!
    全球最美的水上洋房,有機會去放鬆放鬆吧!無關乎豪華的酒店套房和優雅的沙灘別墅,它們坐落在地球上最清澈、最具誘惑力的水域上,四周環繞著純淨的白色沙灘,宛如天堂一般,多麼讓人心醉神迷啊!馬爾地夫阿雅達島有超過1000種魚類、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棲息,被稱為潛水員和海洋愛好者的天堂。有50座海景別墅和62座海邊別墅。24小時待命的的管家隨時提供有關馬爾地夫旅遊熱點和酒店設施的資料。島上度假村於2011年11月開始營業。波拉波拉艾美酒店每個小屋都有單獨的甲板和直接通入水中的樓梯波拉波拉艾美酒店位於世界上著名的熱帶島嶼--波拉波拉島。
  • 舒眠 |《Dolphin Serenade》:深度的身心放鬆,治癒...
    音樂的頻率非常的平穩深邃,讓你完全地放鬆,信任,交託,有一種回歸源頭的合一感。營造了一個舒適,祥和的氛圍,讓你身心浸浴其中,滌蕩所有的思緒,淨化身心的汙漬,全然放鬆,安然地睡在宇宙的大床上,像在媽媽懷抱一樣幸福。
  • 用英語告訴他人:「放鬆點!」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或學習後,每個人都應該適當地放鬆一下。在因遇到突發事件而緊張、失措時,也切莫慌張,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聽音頻中的五個句子,學習用英語告訴他人:「放鬆點!」。 放鬆點。 搭配「take it easy」用來勸人不要慌張,意思是「放鬆點,休息一下」。 2. Chill out. 別緊張。 動詞短語「chill out」也可以用來勸人放鬆、冷靜下來,意思是「別緊張」、「放鬆點」。 3. Don’t stress. 別緊張。 動詞「stress」的意思是「緊張、焦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