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零點能

2021-01-18 科之楓

量子理論預示,真空中蘊藏著巨大的本底能量, 它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仍然存在, 稱為真空零點能。對卡西米爾力(Casimir force,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

現代科學認為真空並不意味著一無所有,真空是由正電子和負電子旋轉波包組成的系統。而與這種現象伴生的能量,被稱為零點能,也就是說,即使在絕對零度,這種真空活性仍然保持著。


原理研究

關於零點能的設想來自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概念: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以較高的精確度得知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此,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動;否則,如果粒子完全停下來,那它的動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時精確的測知,而這是違反測不準原理的。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

原理設想

關於零點能的設想來自量子力學的一個著名概念: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以較高的精確度得知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此,當溫度降到絕對零度時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動;否則,如果粒子完全停下來,那它的動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時精確的測知,而這是違反測不準原理的。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

原理描述

狄拉克從量子場論對真空態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把真空比喻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J. Wheeler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達1013J/cm3。


歷史沿革

1948年,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卡西米爾提出了一項檢測這種能量存在的方案。從理論上看,真空能量以粒子的形態出現,並不斷以微小的規模形成和消失。在正常情況下。真空中充滿著幾乎各種波長的粒子,但卡西米爾認為,如果使兩個不帶電的金屬薄盤緊緊靠在一起,較長的波長就會被排除出去。接著,金屬盤外的其他波就會產生一種往往使它們相互聚攏的力,金屬盤越靠近,兩者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強。1996 年,物理學家首次對這種所謂的卡西米爾效應進行了測定。


實驗證據

卡西米爾效應一開始被視作不易探測,因為它的效應只能在極小距離被看到,然而此效應在納米科技的重要性逐日增加。不僅是特殊設計的納米尺度裝置可輕易又精準地測量到卡西米爾效應,在微小裝置的設計以及製程中,此一效應的影響也逐漸需要被考慮進去,以其會對納米裝置施加不小的力及應力,使得裝置被彎折、扭轉、相黏和斷裂。

其他的實驗證據包括有原子或核子的光(光子)自發放射(spontaneous emission)、原子能階的蘭姆位移(Lamb shift)、電子旋磁比(gyromagnetic ratio)的異常值(anomalous value)等等。


推進理論

另一個零點能量研究領域是在於如何用它來產生推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英國航太公司(British Aerospace)兩個單位都有相關研究計劃,不過要做出可用的技術仍有相當遙遠的路要走。要在此領域中取得任何的成功,就必須能做到對量子真空製造出斥力效應(repulsive effec);根據理論是可能的,而製造以及測量出這樣效應的實驗規劃在未來要進行。

Rueda、Haisch及Puthoff三人提出了一個加速中的質量體會與零點場相互作用,製造出一種電磁阻滯力(electromagnetic drag force),而產生了「慣性」此一現象;細節參見隨機電動力學(stochastic electrodynamics)。


相關裝置

卡西米爾效應使得零點能量成為一個沒有爭議、且科學界普遍接受的現象。然而「零點能量」一詞卻已經與一些具有爭議性的領域牽扯上關係:設計與發明出所謂的「免費能量」裝置('free energy' devices),概念上與過去永動機(perpetual motion machines)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在發展的成功度也相類似。在外國有許多業餘愛好者投入研究,宣稱有一定成果,甚至有專門討論免費能量的網絡論壇。這些人自創了一個字用來形容這類裝置,叫做OVERUNITY,是指某個裝置的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也有許多公司宣稱成功研發這類裝置。但是科學界似乎不接受這類發明與發現,這類公司也被批評為詐騙集團。

相關專利

美國專利(U.S. Patent) 5590031——將電磁輻射能量轉換為電力能量的系統

美國專利(U.S. Patent) 6362718──不動式電磁發電機(motionless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


應用情況

現狀

真空零點能(zero point energy)

這種過程的動態能量可以作為工業能源、未來星際航行能源以及家庭生活等諸多領域的能源。量子真空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空間,它充滿時隱時現的粒子和在零點線值上漲落的能量場。早在1891年,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幾個世紀之後,也許我們可以從宇宙中的任意一點提取能量來驅動我們的機械。用今天的科學語言解釋,這種能源就是真空零點能,或稱空間能、自由能等。

華盛頓大學Lamoreaux在他的學生Dev Sen協助下,對卡西米爾效應進行了精確的測量,該測量結果與卡西米爾對這一特殊板間距及幾何構形所預測的力相差不超過5%。Lamoreaux在他的實驗中,採用鍍金石英表面作為他的金屬板。另外一塊板固定在一個靈敏扭擺的端部。如果該板向著另外一塊板移動,則擺就會發生扭轉。一臺雷射器可以以0.01μm的精度測量扭擺的扭轉。向一組壓電組件施加的一股電流使卡西米爾板移動;而另一電子反饋系統則抵消這一移動,使扭擺保持靜止。零點能效應就表現為保持擺的位置所需的電流量的變化。Mohideen等人在加州理工學院作的實驗中,在0.1到0.9μm的範圍內,用原子力顯微鏡對卡西米爾力進行的測量結果,與理論值相差不到1%。

前景

如果零點能可以提取,無疑將是人類所能夠利用的最佳能源了。它是潔淨,廉價的能源,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免費的午餐」。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來源於零點電磁漲落能,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物質粒子不停地與真空零點能發生能量交換,也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物理體系稱得上是孤立體系的。根據物理真空的性質,我們可以從空間任何一點提取零點能,並轉換成我們所需要的能量形式。原子中電子繞核轉;太陽系中,行星繞太陽轉,幾十億年永不停息;超導和超流現象,這些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關於能源的啟示。

十幾年來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科技工作者沒有放棄這項研究。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即使用普通的碳電極在輕水以及輝光放電等其他裝置中也能觀察到「冷核聚變」現象。國際權威刊物《科學》雜誌於1998年6月載文稱:對冷核聚變不懷疑下列事實,多數裝置產生異常能量輸出,有些已投入市場,有些已取得專利。美國核科學協會已於1998年將電化學低能核反應列入了年會的正式討論內容。由於「冷核聚變」與人類的能源問題密切相關,日本、義大利、法國等資源匱乏的國家已投巨資資助「冷核聚變」類型的研究。但是,困擾科學家們的問題是如何解釋這些異常現象。

由於實驗用的是重水和鈀電極,這很容易給人以錯覺,認為這種電化學異常現象就是核現象。因此大部分研究者都在尋求「冷核聚變」的核解釋,但在理論上遇到了強大的阻力,進展甚微。另一方面大多數的理論解釋認為「冷核聚變」 是一種體效應,沒有分析電極微觀結構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江興流教授基於實驗結果,以電極的尖端效應為突破口,分析了電化學異常現象。江興流科研組在電解實驗中,觀察到在電極附近有高度定向的核反應,以及過熱、滯後效應(heat after death)。經過不斷的探索總結出:氣體放電、真空擊穿及液體中的放電(電解)現象,有著共同的物理規律:由於電解過程中電極表面尖端效應產生的聚能過程,在電極表面局部產生氣泡和渦旋運動,氣泡的產生和坍塌過程將發生動態卡西米爾效應而提取零點能並以熱能的方式釋放出來;同時渦旋運動與零點能形成撓場相干而提取零點能,一方面釋放熱能,另一方面形成類星體渦旋結構,在渦旋中心產生高能射線、中子和高能粒子,並伴有高度定向的核反應。可見電極表面尖端處形成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體系,滿足一定的條件就會形成自組織的正反饋渦旋,通過撓場機制提取零點能。從而可以看出「冷核聚變」中的「過熱」,在考慮零點能的提取後不應再被視為過熱,因為此時它並不違反能量守恆定律。而且,既然「冷核聚變」過程中主要發生的不是核反應,冷核聚變這個詞就已經不再適用了,它僅僅是一個代名詞。

江興流教授認為關於「冷核聚變」研究應該將注意力轉移到提取零點能和撓場機制上面來。零點能即物理真空能,它是不確定性原理所要求的最小能量。真空能是開放非線性系統的混沌表現,來源於四維空間的電磁流的三維表現,它可扭曲我們的三維空間,從而改變時空度規。慧勒計算零點能的密度為1095g/cm3,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能源。由真空零點能而帶來的可以直接從實驗觀測的物理結果是卡西米爾效應。撓場理論最初源於愛因斯坦———康頓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若要考慮物質自旋的作用,需引入非對稱的聯絡,即撓率不為零的情況就會導出撓場的存在,撓場的能量來源是零點能。眾所周知,基本粒子的「電荷」對應於電磁場,「質量」對應於引力場,那也應有對應於「自旋」的撓場存在。撓場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它只改變物質的自旋性質;類似於引力場的高穿透性;滯後效應;軸向加速效應。用撓場機制我們就可解釋電化學異常現象中的過熱、核嬗變、滯後放熱等效應。

研究「冷核聚變」的意義已經不限於其本身,它使我們意識到一個新的巨大的能源———真空能的存在。我們可以通過高能粒子的對撞激發真空,也可以通過電化學、渦旋等過程激發真空而提取零點能。而且後面所屬的過程並不十分複雜,這一點可以通過美國的許多效率大於一的專利看出。這就是說大規模提取零點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然而一項創新的實現,總是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由於真空能這種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必然引起世界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對世界經濟格局乃至政治格局都將產生深重影響,傳統勢力會從學術和經濟兩方面阻撓新能源研究的發展。

新能源———真空能的大規模利用為人類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未來:由於零點能十分巨大,加上它的利用過程高效且清潔無汙染,它的大規模利用將解決世界所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乾旱、溫室效應等生態環境問題。

不難看出,新能源———真空能的利用是一項具有巨大戰略意義的創新工程。而我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社會各方面應給與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國家應不失時機地從系統工程的高度加強這方面的領導工作,以期在國家綜合實力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應用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齊聚英國,研究利用「零點能推動宇宙飛船引擎的可能性,一旦成功,人類將可在太空中自由來去,而且不需要耗費任何燃料,飛行數百年之久也沒有問題。截至目前,零點能只獲得初步的驗證:在實驗中兩片金屬通過零點能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微微發熱。雖然這和推動太空船的動力相差了十萬八千裡,但至少證明了利用零點能的構想是可行的。此外,科學家認為物理學定律中的慣性、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動力,可能也是由量子振動而來。若能想出辦法克服慣性的作用,通過原子的運動汲取能量,太空旅行將不再是夢想。


相關焦點

  • 宇宙真空零點能(Zero point energy)
    真空零點能(Zero point energy)  理論公式量子理論預示,真空中蘊藏著巨大的本底能量, 它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仍然存在, 稱為真空零點能。對卡西米爾(Casimir)力(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
  • 狄拉克之海與真空零點能
    這個預言後來得到科學證實,用伽馬射線從真空中提取出了一對正負電子,還測得正負電子對湮滅時,其輻射的光子能量為零點5兆電子伏特,這正好等於一個電子的能量,一對正負電子湮滅產生了一對同等能量的光子,能量剛好守恆。這個實驗使得人類真正認識到真空確實是不空,現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已經可以從真空中提取出許多基本粒子。
  • 量子真空零點能與全息宇宙
    對卡西米爾(Casimir)力(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的精確測量,證實了這一物理現象。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為提取零點能進行了長期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對於真空零點能和撓場(Torsionfield,spinfield)的深入研究,將引起科學和技術的巨大變革。所有的自然現象都與真空相關,引力和慣性來自真空零點漲落,生物的起源和進化應考慮零點能和自旋場,因為零點場攜帶著有意義的信息。
  • 真空質心場源:引力還是斥力,取決於真空零點能調節基本態與激發態
    使物質保持成形始終處於「成、住」的狀態,抵抗拒絕融化返回無形的能量,避免被真空吸收融化消散。真空零點能:「空無一物」但不是無能而真空始終擁有零點能,始終要保持「空無一物」的基本態,總要把有形物質融化復歸於無形
  • 神秘的撓場與真空零點能
    (14)量子真空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空間,它充滿時隱時現的粒子和在零點線值上漲落的能量場。(15)而與這種現象伴生的能量,被稱為零點能,也就是說,即使在絕對零度,這種真空活性仍然保持著。(17)用今天的科學語言解釋,這種能源就是真空零點能,或稱空間能、自由能、宇宙能等。也這種粒子在絕對零度時的振動(零點振動)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點能。(18)電荷和質量分別是電場和磁場在物質(包括物理真空)上的表現,那麼自旋可稱為自旋場在物質上的表現。(19)撓場的存在已被許多實驗事實所證實。
  • 量子真空零點能:真空不空,負能電子海,從虛空溢出物質粒子
    在禁區上方的正能態粒子不會踏進負能區,這樣保證了自然世界中的實物電子的穩定,負能態的電子如果「吃」了至少2m0c^2的能量餐,就會跨過能態禁區,躍遷進入正能態,於是正能區出現了一個正能態電子,而負能區少了一個負能態電子,真空出現「電子空穴」對,空穴就是反電子,相當於正能態電子。反粒子陸續被實驗發現證實存在。
  • 什麼是真空零點能?1立方釐米真空蘊藏的能量真比整個宇宙還多?
    其中一個猜想就認為,EmDrive可能是無意中利用了真空中的量子漲落,使用了神秘的真空零點能,產生虛粒子來推動引擎前進的。那麼什麼是真空零點能呢?真空零點能是量子力學中描述的物理系統固有的最低能量,即使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依然存在,這種能量無法從系統中移除。
  • 什麼是真空零點能?1立方釐米真空蘊藏的能量真的比整個宇宙還多?
    其中一個猜想就認為,EmDrive可能是無意中利用了真空中的量子漲落,使用了神秘的真空零點能,產生虛粒子來推動引擎前進的。那麼什麼是真空零點能呢?真空零點能是量子力學中描述的物理系統固有的最低能量,即使在絕對零度條件下依然存在,這種能量無法從系統中移除。
  • 超越核聚變和反物質的「真空零點能」有多強大?
    這顯然違反了不確定性原理,因此科學家認為,就算是真正實現了絕對零度,粒子也會在不確定原理的影響下發生震動,這個震動產生的能量被稱為「真空零點能」。 「真空零點能」可能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能源,這種能源遠比可控核聚變要強大,不論是可控核聚變還是反物質引擎,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質量,而真空零點能是「無中生有」,如果人類未來的科技達到要求,就可以從宇宙空間中的任意一個「點」獲取真空零點能,並把這種能量轉化成人類需要的能源。
  • 「真空零點能」有多強大?超越核聚變和反物質
    這顯然違反了不確定性原理,因此科學家認為,就算是真正實現了絕對零度,粒子也會在不確定原理的影響下發生震動,這個震動產生的能量被稱為「真空零點能」。    「真空零點能」可能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能源,這種能源遠比可控核聚變要強大,不論是可控核聚變還是反物質引擎,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質量,而真空零點能是「無中生有」,如果人類未來的科技達到要求,就可以從宇宙空間中的任意一個「點」獲取真空零點能,並把這種能量轉化成人類需要的能源。
  • 零點漲落無中生有,暗藏能量真空不空
    例如,熱水瓶為什麼能保溫?因為瓶膽的兩層玻璃之間被抽成了「真空」,其中沒有了大氣,便無法進行熱傳導,所以能保溫。使用鎢絲的電燈泡中是「真空」,燈絲缺乏氧氣,才不會被很快地燒盡。歷史上,從古希臘時代開始,「真空」就是一個備受討論的哲學議題,而在現代科技中,「真空」變成了一種有價值的工業工具和技術,用以達到某種實用的目的。
  • 消失於「零點能」當中
    不僅僅是量子力學,包括相對論裡面的質能關係,也證明了這一點。零點能(量子場)如何消失?很早以前我們就認為,我們肉眼所見的,無色透明、沒有質礙,沒有固定形狀的空間,就叫做「虛空」;而沒有空氣成分,也即沒有氮氣、氧氣、水分等等的虛空,就叫做「真空」。
  • 什麼是零點能?一杯就能煮沸地球上的整個海洋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從稀薄的真空中收集能量,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不要被它的複雜名字嚇到,零點能量就是我們剛剛談到的真空能量,根據量子場論的計算,空間的真空中包含著無限多的零點能量,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利用它的方法,僅僅一杯這種能量,就足夠把地球上所有的海洋煮沸。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 真空真的是空的嗎?
    現代人都有「真空」的概念。例如,熱水瓶為什麼能保溫?因為瓶膽的兩層玻璃之間被抽成了「真空」,其中沒有了大氣,便無法進行熱傳導,所以能保溫。使用鎢絲的電燈泡中是「真空」,燈絲缺乏氧氣,才不會被很快地燒盡。歷史上,從古希臘時代開始,「真空」就是一個備受討論的哲學議題,而在現代科技中,「真空」變成了一種有價值的工業工具和技術,用以達到某種實用的目的。
  • 黑體輻射、對應原理與零點能——普朗克老師的一箭三雕
    1912年,普朗克再次發表了一篇關於黑體輻射的論文 (全文翻譯將發表在《物理》雜誌上) ,在一個新的振子輻射機制假設的基礎上,不僅又得到了一種黑體輻射譜分布公式的推導方式,還捎帶著第一次引入了對應原理以及零點能的概念。黑體輻射、對應原理和零點能,普朗克老師在這個層面上的一箭三雕,真正詮釋了什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人類與「永動機」的千年恩怨:零點能?時間晶體?是科學還是科幻?
    然而,從天堂到地獄,僅僅40天(圖片來源:google)許多物理學家認為,真空是全面理解自然的關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所謂的「真空」其實並不空,也存在一定的能量,這種能量即使在沒有物質的空間也依然存在,因此它被稱為「真空能」。
  • 真空宇宙會有能量存在嗎?
    最低能量狀態被稱為真空零點能(Zero-Point Energy)狀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研究宇宙的科學家都認為真空零點能(Zero-Point Energy)為零。請注意,這並不是出於任何物理原因,而是因為我們只有兩個 試圖達到它的方法,並且兩者都給出了指向除零以外的任何值的問題的答案。
  • 聲音也能通過真空傳播?你的物理書又該改寫了
    那麼,真空裡到底有什麼?這和聲音在真空中傳播有什麼關係?別急,我們馬上就來說一說關於「真空不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將會看到,真空裡的東西不但能傳播聲音,還是讓壁虎能夠趴在牆上的原因,更是大名鼎鼎的霍金輻射的源頭。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四)零點能
    作者按《新量子力學》是如何求解零點能的。十四、零點能若振子具有的能量剛好能越過這個小勢壘而維持振蕩,這個能量就是振子具有的零點能E₀,數值上為波腹處的動能。則零點能為:黑體輻射的空腔就是一個勢阱。當絕對溫度T不為零時腔壁能量不為零,振子與腔壁碰撞時會獲得能量並向外輻射能量子。當絕對溫度T為零時振子不輻射能量,但振子具有零點能以使其剛好能越過波節小勢壘形成振蕩。
  • 黑體輻射、對應原理與零點能——普朗克老師的一箭三雕 |賢說八道
    1912年,普朗克再次發表了一篇關於黑體輻射的論文 (全文翻譯將發表在《物理》雜誌上) ,在一個新的振子輻射機制假設的基礎上,不僅又得到了一種黑體輻射譜分布公式的推導方式,還捎帶著第一次引入了對應原理以及零點能的概念。黑體輻射、對應原理和零點能,普朗克老師在這個層面上的一箭三雕,真正詮釋了什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