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學 愛科學 講科學 用科學—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學科學 愛科學 講科學 用科學
——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普手拉手走進天津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天威向學生們演示微生物實驗 韓博攝

 

 

「微生物能治病嗎?」在科普小課堂上,天津市靜海區蔡公莊鎮四黨口中心小學的學生提出了他的疑問。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天威告訴他:「微生物無處不在,拿我們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來說,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這些微生物可以治療自閉症、糖尿病、腸道感染等疾病,與我們的健康有密切關係。」

 

6月11日,「中科院北京分院科學傳播月——科普手拉手走進天津」活動進入校園。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普達人來到了課堂,與在校學生零距離接觸,通過課堂小實驗,帶領學生們發揮想像力,尋找身邊和環境中的微生物,真切感受科學的魅力。此外,中科院北京分院還向四黨口中心小學和天津市空港學校在校學生贈送了趣味科普書籍。

 

「科普手拉手」作為中科院北京分院科學傳播月活動的重要組成單元,旨在向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們展開科學普及工作。中科院北京分院宣傳教育處處長袁念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勉勵學生們勤奮學習各類科學知識,積極培養對科研的濃烈興趣,將來有志於投身科研事業。

 

科普工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青少年學生是科普工作的重點人群。天津市科技局科技人才服務處處長張華表示,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講座將科學家與青少年學生的手拉起來,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傳播了科學思想。今後科技局將會組織更多專家深入基層中小學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優勢和作用,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科學氛圍。

 

 

相關焦點

  •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尋找身邊的科學
    追溯原因,就是一項又一項的科學發明和創造,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比如,集各種高科技於一體的神舟六號邀遊太空,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能力、中國人的科技實力。可以說,今天我們的一切,都已經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衣到食,從住到行,從學到樂,從個人到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許多童話中的故事變成了現實,人類上天入地不再是美好理想,呼風喚雨不再是痴心妄想。
  • 「學科學 用科學 愛科學」眉山市圖書館舉辦科技活動周主題講座
    本次活動邀請市發明協會會員、蘇祠中學物理老師李志明及市科協「優秀輔導員」、青神縣學道街小學老師餘銳鋒來到東坡小學,以「學科學 用科學 愛科學」餘老師以「開啟創新思維 放飛科學夢想」為題,向同學們介紹了科幻畫的繪製以及如何參加科幻畫比賽等知識,並以身邊的「小發明家」為例,向大家講授了小學生如何進行小發明、小創造,他生動活潑的語言引來孩子們的陣陣笑聲。
  •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9年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2019年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技體驗日活動在廣西科技館舉辦 2019-10-22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科學愛科學 越城區舉行少年實踐暑期科普行
    在「我為防疫獻一計」活動中,學生們從目前的防疫情況出發,紛紛為科學防疫獻計獻策,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宣傳單和消毒紙巾、教市民們七步洗手法等,用自身實際行動,向廣大市民宣傳科學防疫抗疫知識。科普實踐教學則鼓勵學生對身邊的科學現象進行觀測、思考、探索,通過檢測水質、空氣品質、噪音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在進行社區科普知識宣傳時,學生們深入社區,開展五水共治、古城保護、垃圾分類、文明城市建設等宣傳,受到了社區居民的「點讚」。
  • 《科學新聞》簡介
    一份服務於科學界核心人群的新聞雜誌《科學新聞》(雙周刊)將於2009年全新面世。她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時報社主辦,依託於全球訪問排名居於前列的中文類科學網站——科學網(ScienceNet.cn)構建的網絡社區。 《科學新聞》核心讀者群為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的自然科學研究工作者,尤其是那些獨立承擔科研任務的課題組組長/研究室主任及其博士研究生。
  • 從小愛科學小型張意義非凡
    我國郵票小型張之從小愛科學小型張由鄒建軍設計,類別為T字頭特種,郵票題材屬於科教類,全套枚數是1枚,從小愛科學小型張是由郵電部發行的,是在1979年10月3號發行的,當時T41M從小愛科學小型張的發行量是10萬套,屬於相當稀少的藏品,而且加上的遠大的意義和非凡的設計風格更加使得這套藏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的潛力
  • 我和媽媽學科學:為貧困地區婦女兒童打開科學的天空
    「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以提升農村婦女科學素養、滿足她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為目標,定製了數千篇適合農村小學生和母親一起朗讀的科普短文。其中@摩登少兒用卡通動畫片講解「貓科動物雌雄分辨」的科普視頻,播放量近200多萬。 短視頻中,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朗讀者,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展示了家鄉的風貌。來自雲南的思嘉小朋友和媽媽一起,穿著民族服飾給大家講解疫苗的科普視頻,收到大量點讚。
  • 科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設置了14個主題報告和平行論壇,探討了新時代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前沿議題,特別是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塑、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等問題。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現場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
  • 廣東科學中心國慶中秋異彩紛呈—新聞—科學網
    8日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30至17:00。   廣東科學中心座落於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2018年11月,該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弘揚科學精神 普及科學知識 | 我市開展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
    弘揚科學精神 普及科學知識 | 我市開展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 2020-09-27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完成—新聞—科學網
    獲取的樣品   近日,隨著「向陽紅18」科考船安全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組織實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實驗研究
  • 有趣的科學漫畫《愛做夢的愛因斯坦1——光速的秘密 》
    書名:《愛做夢的愛因斯坦1——光速的秘密 》    作(譯)者:(韓)宋恩英 著,(韓)申英宇 繪,張晨 等譯>    出 版 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1    ISBN:9787110076484    定價:¥19.80
  • 激勵大家講科學、愛科學 季維智院士為昆明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
    7月17日,第77期雲南科學大講堂在雲南師範大學實驗中學禮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非人靈長類與生物醫學研究」為題,向在座的師生們普及了科學知識,激勵引導學生們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走科學之路。
  • 激勵大家講科學、愛科學 季維智院士為昆明中學生普及科學知識
    7月17日,第77期雲南科學大講堂在雲南師範大學實驗中學禮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非人靈長類與生物醫學研究」為題,向在座的師生們普及了科學知識,激勵引導學生們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走科學之路。
  • 玩出來的科學 歷城區宋劉小學邀請魏福盛老師來校講科學
    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科學素養,12月1日,宋劉小學特邀請農民科學家魏福盛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一場科學盛宴。桌球桶、舊光碟、玻璃彈珠、晾衣架、棋子、塑料吸管、小木棍,紙箱,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有的甚至被當作垃圾丟棄的東西,在他的手裡,一個個變身為神奇的玩具。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少兒科普雜誌《我們愛科學》 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2014年成功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愛科學》雜誌的訂閱量不降反升,每月發行量穩定在140萬冊左右,其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深深吸引並陪伴著青少年探知和求索科學的奧秘。 趣味內容普及科學知識 「2014年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感覺這一步真的對路了。」《我們愛科學》雜誌主編毛紅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發出了如此感嘆。
  • 曾凡一:愛科學,也愛音樂—新聞—科學網
    以前談到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愛因斯坦和袁隆平拉小提琴的例子總是被反覆提起。而當代科學家中卻鮮有人能夠兼顧二者,難怪有前輩感慨曾凡一的「橫空出世」大大幫助了自己說服別人「科學和藝術無疆界」。 1968年1月出生的曾凡一,自小成長在一個科研之家。
  • 《我們愛科學》
    taonews.html 《我們愛科學
  • 【神奇show】「懸浮術」了解一下~動動手指,輕鬆體驗神秘科學~
    【神奇show】「懸浮術」了解一下~動動手指,輕鬆體驗神秘科學~ 2020-11-30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