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測火星如火如荼,成功終靠科技經濟實力。

2020-08-27 那片風景

2020年7月23日,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自豪和慶祝的日子:中國長五遙4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開始奔向漫漫旅途目的地——火星。這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小步,卻是中國太空星際徵程的一大步!

自人類1960年開始探測火星以來,截止到2020年7月23日,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印度、日本和阿聯進行過火星探測行動,只有美俄(前蘇聯)中三國嘗試登陸火星。美俄中三國已經執行了19次登陸火星的任務,只有9.5次成功,其中美國成功9次,前蘇聯0.5次,因為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前蘇成功實現了一次登陸,但是著陸器登陸20秒後失聯,甚至還沒來得及向地球發送任何信息,因此只能算成功一半。中國這次成功與否尚需時間來證明,但以如今中國強大的太空探測能力,成功登陸火星概率極大,我們拭目以待。

為什麼全世界目前僅僅只有三個國家敢於嘗試登陸火星呢?因為登陸火星技術難度太大,不僅需要來自國家意願層面,而且更需要強悍的科技和經濟實力提供支持。縱觀世界,真正有科技經濟實力並且有意願支撐探索深空的只有中美兩國。諸如印度歐盟之流要麼不具備科技經濟實力,要麼欠缺探索意願。

中國「天問一號」這次的火星探測之旅,集「環繞、降落、巡視」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前蘇聯)歐盟都沒有做到的!更是把印度等一幹國家遠遠的甩在後面!

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更重要的是其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的理想星球,儘管目前探測火星技術難度巨大,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探測火星的國家也越來越多,相信人類會在不久的將來能開發利用並且移民火星。

看過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的人都知道,浩瀚宇宙,存在無限可能,未雨綢繆才是正途。茫茫太空,那裡才是人類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人類火星探測史:蘇聯最早啟動火星探測,但成了美國獨角戲
    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但是競爭就能促使人類科技的進步。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領導權而展開了軍事和科技競賽。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緊接著就在四天以後,即1960年10月14日第二枚火星探測器升空。然而這兩枚火星探測的先行者卻連地球軌道都沒能到達。之後蘇聯的探測器再次失敗。
  • 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火星究竟有什麼「寶藏」,使它成為各國太空探測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去過火星的太空旅者們都發現了什麼?火星還有哪些可能的驚喜亟待人類發掘?漫漫探火路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美國21次,蘇俄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23次,成功率約53%。
  • 阿拉伯探測火星:玩大貓當寵物已過時,土豪開始玩科技
    「希望號」是今年7月計劃發射的三個火星探測項目之一。美國和中國的火星表面探測器據悉都在最後準備階段。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7、8月間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2021年2月到達火星,然後放下火星表面漫遊車巡視探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五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7月17日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預計2021年2月18日登陸火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印澳網友卻眼紅了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笑】前言:據央視新聞報導,本月23日,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領域至關重要一步。這本應可喜可賀,然而一些外國網友卻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詆毀中國言論,印度網民看到中國發射成功後便開始&34;中國,顯然是在嫉妒中國成就。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Emirates Mars Mission,EMM)由阿聯總統於2014年7月宣布,目的是豐富阿聯工程師的能力並增強人類對火星大氣的了解。四是在深空探索方面,2003年日本成功用M-Ⅴ火箭發射了隼鳥一號探測器,於2010年6月第一次為人類從絲川小行星上帶回了微粒子樣品,2010年日本又使用H-2A火箭成功發射了「拂曉號」金星探測器以及「伊卡洛斯號」太陽帆太空飛行器。雖然筆者對於阿聯為何忽略美國而選擇性價比不高的日本火箭(H-2A火箭發射價格約9000萬美元)仍存疑慮,但是阿聯本身具有「土豪」屬性,在資金方面應該不做最主要考慮。
  • 發射成功!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據介紹,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因此,探測並研究火星對於認識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其實,中國並非是第一個成功獲取月壤的國家,此前美國和蘇聯也曾獲帶回過部分月壤。早在上世紀70年代,冷戰期間的美蘇兩國為了在"軍備競賽"中取得優勢,均把戰略要點放到了"太空"。
  • 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月球資源的"爭奪",在這個時代才會變得如此"激烈"。不僅如此,美國對登月的熱情與投入,也是為後續的火星探測計劃打下基礎。因為美國人深信,對於人類來說,火星才是最有可能宜居的星球。
  • 人類探測火星的簡要歷史
    人類對火星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探測始於20世紀六十年代,很大的動力來自於六十年前的美蘇爭霸格局。 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技術不成熟的前提下依舊進行了大量空前規模的火星探測計劃!(早期有能力探測火星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 首先,蘇聯於1960年10月10日向火星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專為火星而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然而卻連地球軌道都沒到達就失敗了!
  • 探測火星 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歷經半個多世紀,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火星究竟有什麼「寶藏」,使它成為各國太空探測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去過火星的太空旅者們都發現了什麼?火星還有哪些可能的驚喜亟待人類發掘?漫漫探火路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火活動,其中美國21次,蘇俄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23次,成功率約53%。
  • 火星探測技術難度有多大?為啥成功率那麼低?中國首次能否成功呢?
    其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在四十億年前又曾經和現在的地球一樣有山川湖泊,人類一直對火星之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好奇,火星探測計劃也就應運而生。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資料圖: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