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裡這些奇怪的符號,90%的人都不認識!

2021-01-20 字媒體


作為一個對自己的中文水平有追求的孩子

文字君閒來無事就喜歡翻翻字典

沒想到這一翻就翻出了問題:

漢字旁邊這些奇怪的符號到底是什麼鬼?

刷臉頻率竟然還這麼高?

幾乎每個漢字旁邊都有它!

 

 

等等,好像看起來有點似曾相識……

 

/ 《妖貓傳》中飾演空海的染谷將太用日語接受採訪 /

 

轉念一想,不對啊

我拿的明明不是日漢詞典呀!

日文的假名怎麼會出現在漢語字典裡?

難道是走錯了片場

 

非也非也

其實這些根本就不是日文裡的假名

而是漢語注音符號啊!



 



現在說到給漢字注音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漢語拼音

但實際上咱們除了拼音字母

還有一套神奇的注音符號

 

我國古人一般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

來給漢字注音

直音簡單粗暴地用同音字注音



反切則有點魔幻

簡單來說就是用兩個常用字的讀音

註明目標漢字的讀音

第一個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

第二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發明這麼反社會反人類注音方法的人

你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就拿龍傲天既視感的「龑」來說吧

古代語言文字工具書《篇海類編》中對它的解釋是

「於檢切,音掩。高明之貌。」

 

「於檢切」說到底即取「於」的聲母

加上「檢」的韻母和聲調一起拼讀

從而得到「龑」的讀音

而「音掩」則是採用直音法

表示「龑」的音跟漢字「掩」一樣

都讀作[yǎn]

(文字君已成功把自己繞暈)



 

單從這點看,直音法似乎更容易一點

但要是碰上同音字也是生僻字

或沒有同音字的情況就尷尬了

所以在中國古代

反切法才是注音方式中的老大


 

不過它也不是沒有BUG

古今音變影響了它的準確性

對基礎知識的要求

又使它在解救文盲方面變得無力



要普及教育、改良文字

非得搞出一套新的注音方法才行



當時在日本避難的國學大師章太炎

看到日本人用片假名來標註讀音

嘖嘖嘖!這實在是太方便了

頓時靈機一動

咱們何不也截取漢字偏旁來表示漢字讀音呢?

表音之餘又不會丟掉漢字傳統

簡直一舉兩得嘛!

 

/ 章太炎 /

 

於是他說幹就幹

模仿用日本的假名文字

用「簡化偏旁」的辦法

搗鼓出一套含有36個紐文(聲母)

22個韻文(韻母)的記音字母

並在1908年把它們發表在《民報》上


章大師這套採用漢字筆畫式的記音字母

實際上就是注音符號的前身



 


 ▽


在1913年召開的「讀音統一會」上

章太炎的方案從偏旁派、符號派、羅馬字母派

等眾多提案中脫穎而出

得到了大會的青睞

 


但大會也不是照單全收

而是在其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

從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中選取15個字母

再改造部分漢字

擬定了39個注音字母

後來又減為37個:



音節採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制

聲調則一共有五個:

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行這套注音符號

各種用於推廣注音字母的「國語傳習所」

如雨後春筍般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

小學教科書也順應潮流

用注音字母標註漢字的讀音

善於蹭熱點的傳教士

甚至搞出了自帶注音字母的聖經

可以說是很貼心

 

 

為了強調注音字母的用途僅在於標註漢字讀音

而不是與漢字並行的拼音文字

1930年民國政府又將注音字母

改稱為「注音符號」

此後直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通過之前

我國一直使用著這套注音符號


 



新中國成立之後

考慮到採用拉丁字母更有利於國際交流

我國在1958年開始推行漢語拼音


自此,注音符號基本上可以算是

退出了歷史舞臺

僅在工具書裡能找回一點昔日存在感

 所以也難怪大家都不認識




在用慣漢語拼音的今天

注音符號除了在字典夾縫裡艱難生存外

也只有顏文字表情包

還能給它們刷臉的機會了



例如:

「ㄓ」是憤怒的小鋼叉↓↓↓

 

(`д´ )ㄓ

 

「ㄈ」是正在發射的動感光波↓↓↓

 

(゚д゚ )σㄈㄈㄈㄈ弌⊃

 

「ㄐ」和「ㄟ」又仿如戲精的兩隻手

在廣場舞的節奏中放飛自我↓↓↓

 

ㄐ(´0`)ㄟ

 

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在顏文字表情包裡

注音符號畫風清奇的特點

得到了完美呈現

呆萌程度也上升了好幾個level

實乃(裝傻充楞)賣萌撒嬌的必備佳品



 

不過話說回來

注音符號雖然基本上已淪為表情包

但在中國臺灣

這些注音符號卻依然在發光發熱



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

都要先學習注音符號

遇上不會寫的字就直接用注音符號代替

跟我們用拼音一樣嘛

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群機智的小學生啊

 



在生活裡注音符號刷臉的機會就更多了

既可以用來標註生字的讀音

讓你免於陷入沒文化的尷尬

 

又可以變身輸入法為你傳遞愛的信息

據說上手之後

比拼音輸入法還要快上好幾倍呢!

  

 

千萬不要以為模樣傳統的注音符號內心也很死板

它們其實跟漢語拼音一樣會玩

可以配合你的腦洞

表達出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聲音

漢語拼音能用「duang」加特效

注音符號也會用「ㄎ一ㄤ」(kiang)來搞笑

  

/ 翻譯:旋風陀螺!超kiang的甩頭瞬間 / 


而且注音符號雖然長著一張高深莫測的臉

但實際上卻一點都不難學

學過漢語拼音的人掌握起來簡直毫無難度

 

為啥呢?

因為大部分注音符號

都跟漢語拼音存在著對應關係!

 

 

舉個慄子

「萌」的拼音寫作「méng」

「m」對應的注音符號是「ㄇ」

而「eng」對應的則是「ㄥ」

加上「萌」是讀第二聲

所以組合起來就是「ㄇㄥˊ」

 

漢語拼音怎麼拼

到注音符號裡還是怎麼拼!

你要做的只是把它們的對應關係背熟而已

(背誦才是最難的好嗎?)




隨堂測試題:

請用你的聰明才智

把以下注音符號「翻譯」成漢字


ㄗˋ ㄇㄟˊㄊㄧˇㄏㄠˇㄨㄢˊ!



文趣星駕到是微信公眾號「字媒體」出品的漢語趣讀類欄目

策劃丨李楚翹

撰文丨邱妍

編輯&製圖丨蘿蔔豆芽



00後奇葩新聞丨明星有毒籤名

姓牛和姓苟誰更難取名丨全國馬路上的搞笑店名

跟朋友聊天最容易鬧笑話的十個字


相關焦點

  • 這麼多人都在噴 《新華字典》,但我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導致我們都特麼變成了提筆忘字的人,更不要說還要在意筆順這樣的事情了。。。但是我想大家應該沒有忘記當年為了在田字本裡規規整整的寫字的事情吧。全特麼是回憶!筆順、偏旁和讀音都是當年我們啟蒙教育裡面最重要的東西。作為一個叫人學字查字的 App ,它都有啊!那麼為什麼大家要說他貴?吃像難看呢?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我國最生僻的5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今天要介紹的5個生僻的漢字,都只有一筆,專家卻說認識這些字的人鳳毛麟角。它的讀音是「zhǔ」,《六書正譌》裡解釋它同「主」,是主的異體字寫法,與之對應,在《說文》中有言:「鐙中火主也。」意思就是,燈中最主要的就是火。此外,《康熙字典》裡還提到「丶」可以用作姓氏,但並不常見。
  • 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18個奇怪事物,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下面就是一組網友們看到的卻不認識的奇怪事物,看看有沒有你遇到過的!,許多人以為是UFO留下的痕跡。6、有人在美國郊外的建築上看到刻有一些奇怪的符號,這是一句用於驅逐惡魔的咒語,是來自冰島的一種神秘符號。
  • 20世紀上半葉最有名的漢英字典,收錄了12種方言的讀音
    他被當時人譽為「研究中國方言的最高權威」。正因為如此,翟理斯便邀請其幫助做漢語語音方面的工作。 莊延齡1892年1月至11月,上海別發洋行出版了共三卷的第一版《華英字典》。字典出版之前,很多書商都不看好,拒絕贊助或購買;然而問世之後,很快成為外國翻譯學生人手必備的日常工具書。
  • 星星太奇怪了:奮豆一如既往的考得零,從此字典裡充滿了「跪」字
    在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貴」這個詞,因為Fendou benzun家裡有幾十億美元,真是讓人羨慕嫉妒,老師大聲說芬帕很有錢。當芬豆拿著一張零分的試卷回家,被芬爸爸問到分數時,奮豆害怕地把試卷交給芬爸爸,遭到了一頓暴打和懲罰。芬神父罰他在房間裡跪了一晚,此時此刻中的奮豆想哭而不流淚,他的字典裡全是「跪」個單詞。
  • 學生時代的「數學符號」,學渣只認識幾個,都知道的是學霸!
    但真的讓你回到學生時代,你還會記得哪些數學「符號」。數學裡的「符號朋友」們,還記得哪些?第一個:「Ω」歐米伽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名字心裡的第一反應就是「手錶」,這個符號它有著跟手錶一樣的名字,但用途是不一樣的。
  • 手機信號欄這些奇奇怪怪的英文符號,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手機信號欄上的這些符號: G、E、H+......這些奇奇怪怪的英文符號,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雖然屬於第三代通信技術,但由於技術不夠成熟,實際上比2G快不了多少。「3G」這個大家應該都猜得到什麼意思了吧?3G代表著更快更穩定的傳輸速度,它伴隨著手機移動應用一起出現。
  • 「網際網路+」《新華字典》須更好發揮知識普及作用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還記得小時候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嗎?它如今又有了另外一種打開姿勢,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以來,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啟蒙教育,至今仍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可以說,新華字典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深嵌入每個人的文化記憶中,堪稱「國典」。 《新華字典》在國內的權威地位無可動搖。當生活中人們為某個字的用法或讀音發生爭執時,往往以《新華字典》的詮釋為最終裁奪。
  • 你認識這些符號嗎?
    古代佔星家和天文學家給日月和行星設計了不少專用符號,這些符號在一定程度上與它們的名字和歷史有關聯。但這個符號並不僅限於基督教,它在全球多種文化中被廣泛使用。其中包括挪威神話(太陽或歐丁神的十字)、美洲土著文化(表示四方神靈和四種神聖的元素)、凱爾特人十字、希臘十字和埃及十字章。也許要歸功於簡潔的設計,這個十字形符號實際上在舊石器時期的歐洲祭儀洞穴巖畫中就已經出現,並貫穿整個史前時期,直至鐵器時代。
  • 一圈人研究一個字:老家譜中的「奇奇怪怪」,沒古文功底對付不了
    一圈人圍著研究半天,總算明白是什麼字了。(不明白左邊框裡是什麼字的話,請把手機右轉90度。)在研究老家譜(包括老碑刻)時,總能遇到些奇奇怪怪的字與文,而你又不能迴避。為什麼呢?如果突破不了,先人、前輩留下的那些東西就是廢紙一疊,瓦礫一堆,你繼承什麼?揚棄什麼?所以,想要修編好一部族譜,首先要認真地整理舊家譜,把前人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解、領悟透徹。而想做到這一點,對現代人來說很難,需要編修者有相當的古代文化功底。
  • 老愚:《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
    在陝西境內遍尋不著,在臨省河南倒是發現了一個「陝縣」,儘管覺得這縣名怪異,冥冥中似乎與陝西有關,但也不敢把它和陝西的「陝」勾連在一起。大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陝」——指陝西,中國官方欽定的《新華字典》這樣解釋「陝西」——我國的一省。至於「秦」,前者釋義有二:一為姓,一特指陝西;後者則更乾脆:陝西省的別稱。在權威詞典裡轉了一圈,我還是弄不明白,「陝」「秦」二字的真義。
  • 中國最簡單的「漢字」,認識的卻沒有幾個人!真是長知識!
    這樣看來,連《康熙字典》的零頭都夠不上。現在人掌握的漢字,連《康熙字典》收錄的漢字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將一些字看做「亂碼」,就不足為奇了。現如今,在朋友圈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的事情。就是好事者會選取很多超級複雜難認的漢字,然後在這些複雜的漢字中,雜入幾個簡單的字,如「沒文化,多讀書」,「一介文盲」「我只會吃」等等。這些有趣的事情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漢字淡出人們視野的遺憾。除了超級複雜的漢字,《康熙字典》裡還有一些超級簡單的漢字,辨認起來也是很有難度的。今天作者分享一些,給大家長長見識。
  • 【微警說事】這些內部人的話,連標點符號都不要信!
    【微警說事】這些內部人的話,連標點符號都不要信!各種「內部人」「關係人」也不斷出現只要端起酒杯就成了無所不能的高人但是有一些人無論說的多美妙 都不能信,連一個標點符號都別信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中國人能在其中找到的,是父母一頁頁翻著這本字典為兒女挑選名字的身影,是小學寫作文時咬著鉛筆頭苦苦查找「大詞」的煩惱,是第11版問世前還始終號召「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鬥志昂揚,是這個國家過去62年的時代胎記。
  • 為什麼字典上還有像日語一樣的符號,那些字符現在還有實用意義嗎...
    注音符號也是來自於漢字的一部分,和假名是同源,本質上說是半音節文字。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章門子弟馬裕藻提議採用其師的獨體漢字作為音標,由於讀音統一會和教育部部員章門子弟眾多,這一提案通過。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定名「注音字母」。1930年,由吳稚暉提議改名「注音符號」。
  • 人與符號的時代共奏:我們正在成為符號人?
    人與符號的時代共奏,不單純是現實的娛樂,也不單純是一種便利,而是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什麼樣的共奏符合符號、思想、認識同構的規律,會幫助人們成長為理性、科學的符號人?
  • 書法,寫的是人生符號
    《魯班經》裡記錄的符,看起來象漢字,我卻不認識。《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裡找不到這個符所對應的字,也許這個符就是一個帶有神秘功能的圖吧。我每天練字,練著練著忽然覺得好象也在畫符,而不是寫字。問題是這樣產生的。雖然王羲之丶顏真卿、趙孟、啟功等古今書法名家為後人練習書法提供了標準字體技法,但是他們寫出了漢字的本來面目嗎?
  • 「嗯」根本不讀「en」?讀錯不怪你,真正的讀音連字典都查不出來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ng」這個讀音逐漸被「en」取代,而且因為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很多人都不知道漢字其實是有很多特殊讀音的,像ng、n、m、ê這些讀音都是可以不依靠元音字母而單獨成音,並且還可以標明音調。
  • 人類身體90%都是微生物?三本書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再忙再累,都要照顧好身體,推薦三本讓你重新認識身體的書,學新知,做新人!Gut: The Inside Story of Our Body’s Most Underrated Organ《腸子的小心思》是德國圖書界的黑馬,口嫌體正直的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