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學生發明「火箭筒救生圈」 靈感源自榴彈發射器

2021-01-18 中國日報網
 「火箭筒救生圈」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24歲的大學生薩姆·阿德洛尤(Sam Adeloju)10月5日贏得著名的詹姆斯•戴森設計獎及獎金1萬英鎊。他設計的「火箭筒救生圈」射程150米,遇水即膨脹,可以在第一時間給溺水者提供幫助。

新南威爾斯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學生阿德洛尤把這個發明稱為Longreach。它重約3.5公斤,從外觀上看像個火箭筒, 其「火箭彈」是由疏水性泡沫製作的,遇水15秒內就會迅速膨脹40倍成為救生圈。「火箭筒救生圈」還配備有夜間照明用的LED燈和呼救哨子。

Longreach可以讓遇險者浮在水面更長時間。阿德洛尤表示:「這給了營救者一點評估形勢的時間,以避免輕率施救而搭上他們自己的性命。」他還指出,這種快速膨脹的泡沫很大的一個優點就是不用擔心救生圈會被巨浪裡的殘片刺破。

阿德洛尤稱,他的靈感來自於預備役軍訓期間,他當時看到一些發射榴彈和信號彈的武器。「知道了榴彈發射器的發射技術後,我必須要找到一種遇水後能在15秒內膨脹40倍的物質。經過4個月的實驗,我發現疏水性泡沫的特性符合這個要求,於是Longreach的設計理念便很快形成了。贏得詹姆斯•戴森設計獎使我有了製作發明原型和繼續測試的經濟支持。」在阿德洛尤贏得1萬英鎊獎金的同時,他所在的設計系也獲得了同等數目的獎金。

阿德洛尤已經與澳大利亞水上救生部門商討如何量產自己的產品。今年有數百件作品參加這項專為青少年舉辦的設計比賽,獲得第二名的發明是來自舊金山大學霍夫曼設計的救生艇,它能利用太陽能將海水轉化為淡水,為救生艇上的人隨時提供淡水補充以延長等待救援時間。

(來源:中國日報網 蔡東海 編輯:婧遠)

相關焦點

  • 澳男子發明火箭筒救生圈:遇水可迅速膨脹40倍
    據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雪梨24歲的塞繆爾·安德魯尤設計了 「火箭筒救生圈」,並藉此獲得「詹姆斯·迪森獎」獎金。這種救生圈的射程是500英尺(152.4米),用疏水性泡沫製成,遇水後會很快發生膨脹,為落水者提供浮力。
  • 二戰的玩笑:火箭筒的變形是什麼?見過重達一百公斤的火箭筒嗎?
    然後其中一人丟下一根管子跑了,那是地上的火箭筒。在二戰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美國人首先使用了它們。你看,德國人發明了虎式坦克、噴氣式戰鬥機和飛彈,但當時他們沒有火箭發射器。於是德國人在大街上大懸賞,誰繳獲了美國人的火箭筒,誰就立功。最後,它被抓獲了。畢竟你要考慮到這個東西最早出現在北非。美國人剛到北非的時候,基本上是德國人在地上蹭。
  • 《堡壘前線》火箭筒怎麼用 火箭筒使用技巧分享
    在這款手遊堡壘前線中不僅有各種槍械,還有一種特殊的武器叫火箭筒,這種武器的威力非常大,在遊戲中比較適用於近距離攻擊,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下RPG7火箭筒的介紹吧... 堡壘前線火箭筒使用技巧是什麼?
  • 絕地求生鐵拳火箭筒在哪刷新 鐵拳火箭筒刷新方法
    新武器:鐵拳火箭筒在第 6 賽季到來後,我們曾先後在多個視頻中向各位展示過鐵拳火箭筒。現在,這件武器終於要與大家見面了!鐵拳火箭筒以它強力的範圍攻擊見長,但這件武器也存在一定缺點。首先,鐵拳火箭筒需要佔據一個寶貴的主武器欄位!其次,雖然鐵拳火箭彈能以較快的速度飛向敵人,但只要對方聚精會神,就仍有足夠的時間看清飛來的火箭彈並避開它!最後,各位需要小心鐵拳火箭筒的尾流傷害,在發射鐵拳火箭彈之前請務必注意後方的情況,以免誤傷了友軍!
  • 絕地求生鐵拳火箭筒武器簡介 絕地求生鐵拳火箭筒獲取方法
    絕地求生鐵拳火箭筒怎麼樣?絕地求生在最近的更新中上線了新的武器和新玩法,在這次第6賽季第3輪更新上線的鐵拳相信是不少軍迷愛好者期待已久的武器。作為一個火箭筒級別的武器那麼必然有著獨特的特性,那麼這件新武器的詳細內容是什麼呢?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絕地求生鐵拳火箭筒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新武器:鐵拳火箭筒
  • 抗日神劇:面對我方發明的竹筒迫擊炮,敵人拿起了光學瞄準火箭筒
    抗日神劇:面對我方發明的竹筒迫擊炮,敵人拿起了光學瞄準火箭筒說到抗日神劇,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了,劇中的人物往往能夠飛簷走壁和各種閃躲子彈,讓人們像看武俠片一樣過癮,並且為了追求收視率,部分導演更是在劇中注入了玄幻的元素,時常讓主角發明一些高科技武器來打敗對面,比如在抗日神劇中我方小戰士不僅發明了包子雷
  • 戲說二戰:火箭筒的異化體是什麼?重一百公斤的火箭筒見過沒得?
    火箭筒是一種輕便的反坦克武器,這個大家都知道,玩遊戲的時候,誰都喜歡不管三七二十一,抄起一個對準敵人就打,痛快無比。但是長得和反坦克炮差不離的火箭筒,大家聽說過嗎? 一.漫談火箭筒 火箭筒我估計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美國大片裡老有這個鏡頭,美國大兵正在戰鬥,猛然有一個人大喊:RPG!
  • 拉風火箭筒:1秒鐘四發連射,越南戰爭中的叢林毀滅者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  說起火箭筒,大家可能會想到很多,但是像美軍的M202式66mm四管火箭筒這樣拉風的卻是不多見,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因此在二戰後這種火焰噴射器已經逐漸從美軍中退役,而使用反坦克火箭筒來承擔火焰噴射器的工作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 約旦計劃2012年引進俄羅斯RPG-32火箭筒生產線
    資料圖:俄羅斯約旦聯合研製的RPG-32「哈西姆」榴彈發射器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約旦阿卜杜拉國王二世設計與發展局(KADDB)計劃2012年5月引進俄羅斯RPG-32「哈希姆」多用途火箭筒生產 線。工廠的建設得到了KADDB投資公司的贊助,是中東地區首個能夠生產RPG-32火箭筒的工廠,預計年產量為60000具。
  • 這個能發射核彈的火箭筒,為何被稱為冷戰最愚蠢的發明呢?
    為了面對蘇聯的裝甲洪流,美國急需一種能夠大量消滅坦克的武器,當時美國發明了一種可以發射核彈的大炮的時候,卻因為目標大,而且效率還低。因此就誕生了一種單兵戰術核武器被提上了計劃當中,而這時候核無後坐力炮,也就是核火箭筒就孕育而生了。
  • 絕地求生:新版本迎來重磅內容——鐵拳火箭筒,射程可達150米
    這個道具叫做——鐵拳火箭筒,其實跟我們常常在說的「RPG」火箭筒相差不大,都是榴彈助推器,它擁有著非常高額的傷害,在絕地求生這個槍戰遊戲當中,他絕對是一個大殺器,如果說手雷被削弱,導致今後再無「一雷四響」的高光,那麼這個「鐵拳火箭筒」則會成為新的可能,甚至還會超越。
  • 俄羅斯將利用約旦擴大中東武器出口,RPG-32火箭筒即將外銷
    科任表示,俄羅斯已允許約旦向第三國出口經俄方許可在本國生產的RPG-32可攜式反坦克火箭筒,這些客戶包括突尼西亞、阿聯和其他中東國家。   RPG-32肩射式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是俄羅斯展出了其與約旦聯合研製的,在2011年阿布達比防務展上展出的新型RPG-32式
  • SOLAS公約救生圈條款的思考
    原文內容為:1.2  船舶每舷至少有1個救生圈應裝有符合規則2.1.4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長度不少於其存放處在最輕載航行水線以上高度的2倍,或30m,取較大者。1.3  不少於總數一半的救生圈應設有符合規則2.1.2要求的自亮燈;這些救生圈中不少於2個還應設有符合規則2.1.3要求的自發煙霧信號,並應能自駕駛室迅速拋投;設有自亮燈的救生圈和設有自亮燈及自發煙霧信號的救生圈,應均等地分布在船舶兩舷,這類救生圈不應是按本條之1.2要求的裝有救生索的救生圈。
  • 無後座力炮和火箭筒究竟有何區別,專家給出這樣的結論
    資料圖如果說世界上有兩種外貌和性能無比接近,卻擁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的名稱的話,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位肯定是其中之一沒跑了這個答案就是根據兩者出膛時的工作原理,來判斷這個款裝備究竟應該劃分給火箭筒還是無後座力炮這兩大家族,究其原因,實際上是因為兩者實在是太過於類似了,而真要細究的話太過複雜化,而如果是根據發射/拋射時的工作原理的話,即可簡單有效的對兩者進行區分,這也是各國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 國外小夥發明,全球首款「蜘蛛俠發射器」,能在空中自由飛行
    但是在英國,卻有一個小夥子宣稱自己發明了一款「蜘蛛俠發射器」,人們可以用這個儀器穿梭於空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英國小夥叫Trajan Dimsey,來自英國林肯俊。這個小夥子可是一個蜘蛛俠的絕對影迷,從小就幻想著自己可以和蜘蛛俠一樣吐絲結網,在空中行走。為此他用了18個月的時間發明了一款蜘蛛俠抓鉤發射器,希望藉助這款發射器實現自己空中穿梭的夢想。
  • 船舶救生圈配備及注意事項
    配備一迅速拋投裝置,該裝置將自動投放和啟動信號及相關的與救生圈相連的自亮燈,其質量不超過 4kg。註:這兩個 4KG 的重量可能會有人混淆, 第一個指的是救生圈本體的重量;第二個是其連接的投放裝置及裝備的重量。
  • 英國小夥發明「蜘蛛俠發射器」,穿在身上,可以空中自由穿梭
    如今就有一個蜘蛛俠的影迷出於對蜘蛛俠的喜愛,發明了一款「蜘蛛俠發射器」,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款。通過使用這款「蜘蛛俠發射器」,就能夠實現在空中自由穿梭的夢想。發明者是一位英國的小夥子,叫做trajan dimsey,來自於英國的林肯郡。三十四歲的他在電器與機械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因此才能夠將兒時的夢想變成現實。
  • 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籤」阻擋解放軍
    臺軍為了和解放軍抗衡,開始仿造美國的M72輕型火箭筒,編號是66火箭筒。這種66火箭筒在當年算是相當優秀,2公斤多的重量,破甲力高達300多毫米,可以輕鬆擊穿解放軍的59式坦克正面裝甲。這種火箭筒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面,還有很重要的性能:一次性使用不佔編制。臺軍計劃生產3.5萬個火箭筒,但因技術不過硬,壓電引信經常出問題,只生產了約1萬個。
  • 學生小發明申請專利 磁懸浮筷子能飄起來(圖)
    青島50中八年級四版趙愷順開動腦筋,用了五六分鐘就解決了這個小難題,為了讓寫作業的學生和備課的老師方便固定住課本,他找來一塊透明的有機玻璃,中間掏空成了方框,寬的一側還留下底座,看上去就像取走鏡片的鏡框。將書本翻開插入這個多功能書夾,交叉之後便固定住,不論是32開還是16開的書本,都非常實用。
  • 二戰蘇軍的秘密武器: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證明「真香定律」
    這本小說與眾不同的是主人公瓦西裡·瓦塔曼使用的武器,那是繳獲的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小說內容並非虛構,而是來源於真實的人物和事件,這就是瓦西裡·瓦塔曼和他使用的「鐵拳」。最初,德軍裝備的是「Faustpatron」槍榴彈,這種武器通過安裝在步槍前端的套管發射。利用空包彈的火藥燃氣推動空心裝藥戰鬥部,槍榴彈尾部是摺疊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