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去展覽後,文物被嚴重損壞

2020-12-04 小春說歷史

越王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去展覽後,文物被嚴重損壞

中國歷史是一部充滿戰爭的歷史,兵器在其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兵器鍛造技術的革新推動著歷史的前進,歷史上著名的寶劍「越王勾踐劍」即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2400年前的中國,列國爭雄、烽煙四起。各路諸侯競相製造精緻實用的戰爭武器,以展現自己的國力。春秋晚期霸主越王勾踐也不例外,據說他一共擁有五把在當時可說極為名貴的青銅寶劍。史書評價這些寶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寶劍一事當然只是傳說,但「越王劍」本身卻是名不虛傳。

20世紀60年代的湖北江陵,在望山一號楚墓中的黑漆木箱內,一把青銅劍被人發現。當工作人員首度開箱亮出越王勾踐劍時,在場記者無不驚嘆連連。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劍,居然毫無鏽蝕,且依然鋒利無比,閃爍著炫目的青光,寒氣逼人!在場文物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此後就被調侃越王劍出土時「滴血認主」了。

越王勾踐劍由青銅製成,製作極其精美,從外形上來看,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4.6釐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靠近劍格的地方有兩行鳥篆銘文,共8個字:「越王鳩潛,自乍(作)用劍」。

據說「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勾踐打造出來的這五把寶劍,正是當時越國國力的體現,國家強盛才可能有科技發展的空間,如果人們連飯也吃不飽,哪裡會有心思發展鍛造業呢?更讓人驚奇的是,越王勾踐劍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鏽斑。它千年不鏽的原因是什麼呢?其中蘊含著什麼樣的科學原理呢?

越王劍的主要成分是青銅,其實它是一把銅、錫、鐵等金屬的合金劍。越王劍因其劍的各個部位作用不同,銅和錫的比例也不一樣。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而刃部含錫高,硬度大,使劍非常的鋒利。

但是,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把劍上又是怎樣鑄成的呢?專家們考證後認定,它採用的是複合金屬工藝,即兩次澆鑄然後使之複合成一體。這種複合工藝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直到近代才開始發明使用,而我國在春秋時期就開始發明使用了,這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1994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展覽,展覽結束時,越王劍被卡在展覽櫃中,工作人員因為強行取出,這個過程中不小心將劍刃卡在了有機玻璃上,結果導致劍身出現了一條裂痕,為了不再讓珍貴的文物受到傷害,越王勾踐劍被禁止出境展出。

越王劍自發現到20世紀90年代末之前,在國內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慶前夕,越王勾踐劍先是運抵首都北京做短期展出。1999年國慶節後運回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

相關焦點

  • 千年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後遭嚴重破壞
    越王勾踐劍出土越王勾踐劍的發掘過程中還是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因為從它入土到出土接近兩千多年了。當時這把劍就放在墓主人內棺屍首左側。當時一個專家想在拔其出竅是不下心劃破手,鮮血不小心滴在了勾踐劍上,這也就是傳說中的「滴血認主」啊。
  •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新加坡借走展覽,回國時為何多了一條裂縫?
    此劍便是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曾作為楚文化的代表前往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展出,以展示中華兩千多年前的楚文化。然而,在2002年後,越王勾踐劍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境展覽文物。這是為何呢? 想必國人都知道前兩年,兵馬俑博物院中的一具秦俑被美國借走展出。
  •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光潔如新,真的一次可劃破18層紙?什麼材料?
    確實如此,這把寶劍出土於湖北江陵,時間是1965年12月,確定的鑄劍人是春秋時有名的大師歐冶子。當時曾經有人就做過這樣的實驗,將20多張紙疊起來,然後用這把寶劍輕輕一划,劍過紙破,數一數,破了的紙居然有18張之多。
  • 出土時鋒利無比,做工像現代工藝,古人是如何造出越王勾踐劍的?
    在湖北省博物館,有個展品是入館必看的,它不僅是我國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湖博的鎮館之寶,它就是越王勾踐劍。而越王勾踐劍之所以被禁止出國展出,除了那次新加坡展被意外劃刻上一條傷痕外,還因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精美工藝和巨大的文物價值。越王勾踐劍劍身雖略顯小巧,只有半米多點,但卻代表了先秦,甚至整個古代最高的鑄劍水平。
  •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埋藏千年無鏽跡,18層紙輕鬆割斷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再次現世有一次驚豔了眾人。這把劍現如今還是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和曾侯乙編鐘是一個地位。剛出土時,這把劍沒有任何鏽跡,當時有人蹭了一下劍刃,手立馬就流血了,甚至當時有工作人員直接調侃說:「這是要滴血認親的節奏」。從這把劍能夠把人手劃破來說,這把劍鋒利無比。後來根據劍身上的文字來研究,專家知道了這把劍就是某某越王的劍。後來經過多方學者研究,確定了這把劍就是越王勾踐劍。
  • 兩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踐劍,出土後絲毫沒鏽,依舊削鐵如泥
    後來越王起兵大勝吳國,自己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的霸主,而在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正是當年勾踐在戰場上使用的一把,傳說中這把劍削鐵如泥,十分鋒利,更是被列為了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這把劍長半米,劍柄長8.4釐米,外觀有非常均勻的黑色稜形花紋,上面還篆刻著「越王鳩淺,自作用劍」。
  •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兵馬俑出土1把「普通」兵器,比「越王劍」還先進,專家難以解釋! 秦始皇兵馬俑不僅是世界奇蹟,也是秦始皇開拓疆土、徵服四方的英雄精神的見證。
  •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一次可劃破二十多層紙?考古專家:是真的
    有「天下第一劍」之稱的越王勾踐劍,在剛出土的時候確實劍氣如虹,寶劍出鞘那一刻,絲絲寒氣讓人膽顫,當然,這柄寶劍的鋒利程度也毋庸置疑,因為考古專家譚維四親自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張桌在上鋪上厚厚的一疊紙,然後用越王勾踐劍劃在紙上,結果輕鬆劃破了二十多張紙,要知道,當時譚維四並沒有用力,越王勾踐劍的鋒利程度可見一斑
  • 為何青銅劍歷經2000年依舊削鐵如泥?專家用X光檢測後,發現真相
    就比如說中國考古學界曾經出土了一把2000多年前的青銅劍,然而就把青銅界留給後人們的驚喜還有很多,比如說這把青銅劍直到現在還能夠吹毛斷髮,這又是為什麼呢?1965年湖北省地區出土了楚墓群,而在1號墓中就出土了春秋時期越王的勾踐劍。這把劍現在正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遊客們可以進博物館瀏覽其真實模樣。然而這把寶劍的長度超過了55釐米,手柄的長度有8.4釐米,勾踐劍的寬度有5釐米左右。
  • 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為什麼會出土於楚墓之中
    提起劍這項兵器,中國人可謂是耳熟能詳,劍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便能鑄造出質量極其精良的銅錫合金劍,也就是現在人常說的青銅劍。說起這青銅劍,就不得不提到有著「天下第一劍」美譽的「越王勾踐劍」,以及其背後所隱藏的謎團。
  •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當專家們將古劍拔出時,卻驚異的發現該劍竟然毫無鏽蝕,不僅如此,青銅劍鋒利無比,20層紙摞在一起,只要輕鬆一划便可割斷。該劍長約半米,劍身有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柄附近有兩行鳥篆銘文。經專家破解後,發現字義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 青銅時代的奇蹟: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立刻有人把這個情況通知了當地文物部門,考古專家火急火燎地趕來,生怕現場遭到破壞。經過仔細的勘測,考古隊驚喜地發現,這一帶竟然有五十餘座古墓。夠他們忙活好一陣子了。陸續出土的文物證明,這一帶都是楚國的墓葬。於是專家稱其為望山楚墓。在清理規模比較大的望山一號墓時,先是挖出了數百件隨葬品,青銅器、玉器和漆器都有。
  • X光下的「越王勾踐劍」,出現神奇的一幕,美國專家:這怎麼可能
    這可嚇壞村民們了,這個消息傳開之後,也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裡,文物專家一聽,這事有蹊蹺,於是來到現場後,對這口井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不久後,秦始皇的兵馬俑就出土了,兵馬俑坑十分的大,村民們挖開的僅僅是兵馬俑坑的一角。考古學家在這裡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幾千座形態各異的兵馬俑,還有無數的青銅兵器。
  • 古墓出土4大逆天文物,一件像遠古手機,圖3確定不是穿越?
    在中國古代,每個朝代的帝王在自己生前都會把陵墓給修建好,死後在下葬時他的後人會將他生平喜愛的物品放在墓中,直到後人考古挖出。從古墓中挖出土的好些隨葬品,現如今都是放在博物館裡,成為中國重要的歷史文物。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非常奇特的4件文物,似乎像極了穿越了的文物。
  • 金屬都會生鏽,越王勾踐劍為何2000年不生鏽,用雷射掃描發現原因
    越國青銅器,中國一級文物,該劍在中國國內一直是「藏而不展」。直到1999年4月,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春秋越王勾踐劍才運抵北京作短期展出。專家在通過3000倍的放大顯微鏡的觀察後,從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屬表層發現了化學處理痕跡。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一樣的時期也出現了許多 不一樣的珍貴文物。例如劍,便是中國古代皇室會隨身佩戴的一種兵器。
  • 中國現存最霸氣的五把神劍,一把禁止出國展覽,一把卻不在中國
    越王勾踐劍: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這把劍現在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列為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墓出土。這把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劍身不見絲毫鏽斑,依舊寒光閃閃、鋒利無比。劍身鑲嵌寶石,劍首八道同心圓,最小間距只有0.2毫米,再加上這把寶劍存放千年,竟然毫無鏽跡,連考古學家都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 越王勾踐劍的鋒利不可複製?現在隨便拿把菜刀穿越,都是絕世好刀
    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總結出了許多寶貴的生活生產經驗,如今我們想要探究古人的社會或者生活方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那些出土的文物。文物之所以寶貴,並不僅僅因為它們本身是由金銀或者珍稀的美玉製成,更因為在文物本身,被賦予了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歷史價值。它們是歷史的見證,保留了歷史的印記。
  • 越王勾踐劍天下第一?這兩把出土的寶劍比它還神,是天外之物
    說起古代比較神神奇的寶劍,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湖北一處的古墓中,考古隊挖出了這把寶劍,20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御用寶劍。看到以後,在場的考古人員全部震驚了。如今,這越王劍已經被國家極為一級文物,並不允許它處境展出,此舉可見其地位不是一般高。但是,它並不是之最,有兩把劍比越王劍還神!一個乃「天外之物」,一個專家都無法解釋。在古代寶劍界中,鐵劍的地位或許不如青銅,因為沒有青銅劍的古色古香。再者,鐵劍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點就是容易生鏽。
  • 古墓出土的4把寶劍,2把擁有金屬記憶功能,一把已成「廢鐵」
    不過,在新中國的考古挖掘中,已經出土了不少珍貴的寶劍,這些古代的寶劍堪稱逆天神劍;其中以這4把為最。秦劍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考古挖掘中,考古家除了出土一批非常珍貴的兵馬俑之外,還出土了不少「秦劍」。其中有一把出土自2號兵馬俑坑,考古家發現時正被一尊高級軍吏俑壓彎。
  • 十大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圖3曾被農婦用作雞食盆,圖9疑似是穿越
    在目前出土的珍貴文物中,一些文物由於過於珍貴,國家嚴禁它們出國展出,目的在於「切實保證珍貴文物尤其是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安全。」這照片反映了部分被嚴禁出國展覽的文物,它們都是國寶級文物。圖:戰國早期的曾侯乙青銅尊盤,為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