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越王勾踐劍,出土後絲毫沒鏽,依舊削鐵如泥

2020-12-04 眾說紛壇是我

在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發生了非常多的勵志故事。而在古代也流傳下來了非常多的典故,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個的典故、一個個的故事,才構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繁榮體系。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霸主名叫勾踐,而今天就講一個越王勾踐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96年,勾踐的父親退位給了勾踐,而在勾踐上位後立馬就率領全國,在前兩年時間裡,與多個國家發生戰爭,但因為國力薄弱,最終都以失敗退兵。

所以勾踐想要改變現狀,他重用所有的人才,大力發展國家。在越王勾踐的管理下,越國的實力也是越來越強大,所有百姓都非常高興在公元前482年,在吳王參加黃池之會的時候,越王率兵一舉拿下了吳國,雖然吳王奮起反抗,但最終還是越國獲得了勝利。

後來吳國也是發憤圖強,成功報仇,越王勾踐被俘虜成為了階下囚。因此也有了「臥薪嘗膽」的典故,雖然表面示弱,但暗地裡一直在發展越國的軍事力量。後來越王起兵大勝吳國,自己也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的霸主,

而在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正是當年勾踐在戰場上使用的一把,傳說中這把劍削鐵如泥,十分鋒利,更是被列為了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這把劍長半米,劍柄長8.4釐米,外觀有非常均勻的黑色稜形花紋,上面還篆刻著「越王鳩淺,自作用劍」

根據新聞報導,這把劍在出土以後,非常嶄新一絲鏽跡都沒有,而且工作人員也必須非常小心的研究,因為不小心就會將手劃破,這把劍在經歷了兩千多年,依然能這麼鋒利,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在古代沒有那麼精準的技術前提下,能做出這樣的劍,真的可以說是奇蹟,這也體現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這把劍通體都是青銅和錫製作的,非常容易氧化和出現劃痕,但是越王勾踐劍卻依舊非常嶄新,而且鋒利無比,真是感嘆當時的技藝。

而根據現代學者們研究後總結出,如果要製造上好的青銅劍,每一個的比例都需要掌握得非常精準,而且還受燃料、加熱時間、和淬火的時間有關。可能只是稍有偏差就會毀掉整把劍,所以能造出越王勾踐這把劍可能嘗試了數百次才能鑄造出來。

由此可見,古人在科技非常低的情況下,能造出這把劍非常的不易,雖然可能削鐵如泥,吹發可斷有誇張的成分,但這個在當時非常珍貴的劍,出土後依舊震驚了世人。

相關焦點

  • 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為什麼會出土於楚墓之中
    提起劍這項兵器,中國人可謂是耳熟能詳,劍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便能鑄造出質量極其精良的銅錫合金劍,也就是現在人常說的青銅劍。說起這青銅劍,就不得不提到有著「天下第一劍」美譽的「越王勾踐劍」,以及其背後所隱藏的謎團。
  • 青銅時代的奇蹟: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所有在場的人都 吃了一驚,時隔兩千多年,這把青銅劍竟然沒有絲毫鏽跡,劍身明亮,寒氣逼人。這把劍製作非常精美,又異常鋒利。劍長55.7公分,寬4.6公分,劍柄長8.4公分。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上面鑄有11道同心圓圈,極其精細。最細的圓箍處,如同一根頭髮絲。靠近劍柄的劍格部分,鑲著藍色玻璃,後面鑲嵌的是綠松石。考古人員拿到暗處看了看,寶石發出隱約的藍光。
  • 越王勾踐劍-兩千年如一日
    說到越王勾踐劍腦海裡就會出現幾個關鍵詞:青銅器,國寶,春秋戰國。這把劍是我國國寶之一,並不是因為這把劍的歷史,也不是因為它的背景。而是因為它自己的實力,出土後無任何鏽跡,寒光閃閃,十幾張報紙一劍兩段(這點現在的刀具不仔細磨刀都做不到)。
  •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新加坡借走展覽,回國時為何多了一條裂縫?
    要知道,一般的青銅器在地下兩千多年基本都會被氧化,從而形成一層銅綠;出土時,寶劍已經是傷痕累累,別說劃傷考古家了,就算砍也砍不傷。 唯獨此楚墓出土的這把青銅劍,不僅歷經兩千多年不腐不鏽,而且鋒芒畢露,像是武俠小說裡等待主人出現一般。
  • X光下的「越王勾踐劍」,出現神奇的一幕,美國專家:這怎麼可能
    這可嚇壞村民們了,這個消息傳開之後,也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裡,文物專家一聽,這事有蹊蹺,於是來到現場後,對這口井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不久後,秦始皇的兵馬俑就出土了,兵馬俑坑十分的大,村民們挖開的僅僅是兵馬俑坑的一角。考古學家在這裡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幾千座形態各異的兵馬俑,還有無數的青銅兵器。
  • 出土時鋒利無比,做工像現代工藝,古人是如何造出越王勾踐劍的?
    在湖北省博物館,有個展品是入館必看的,它不僅是我國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湖博的鎮館之寶,它就是越王勾踐劍。而越王勾踐劍之所以被禁止出國展出,除了那次新加坡展被意外劃刻上一條傷痕外,還因其讓人難以置信的精美工藝和巨大的文物價值。越王勾踐劍劍身雖略顯小巧,只有半米多點,但卻代表了先秦,甚至整個古代最高的鑄劍水平。
  • 越王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去展覽後,文物被嚴重損壞
    越王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去展覽後,文物被嚴重損壞中國歷史是一部充滿戰爭的歷史,兵器在其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兵器鍛造技術的革新推動著歷史的前進,歷史上著名的寶劍「越王勾踐劍」即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 X光下的「越王勾踐劍」,出現不為人知的一幕,專家:怎麼可能
    考古學家看到這把鋒利閃著寒光的寶劍,忍不住用手指觸碰了一下,沒想到手就這樣被劃破了,越王勾踐的寶劍,也太鋒利了,即使經過了兩千年的歲月刷洗,也沒有生鏽,依舊閃耀著攝人心魄的光芒。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的越國君主,他稱霸中原,是春秋五霸之一。
  • 越王勾踐劍的鋒利不可複製?現在隨便拿把菜刀穿越,都是絕世好刀
    我們國家的冷兵器文化一直是非常發達的,自古以來,很多古墓出土過不少寶劍,其中有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越王勾踐劍。這柄劍,自從出土就被人們賦予了一層神秘的氣息,甚至在傳聞中,它削鐵如泥,寒光攝人,實際上我們要告訴你,這柄劍可能還不如你家裡的菜刀。
  • 千年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後遭嚴重破壞
    如果大家要在研究傳世名劍的時候,一定不得不說越王勾踐劍,因為它是實打實的流傳至今,還可以看到實物(在湖北省博物館),它也是當前傳世寶劍中製造工藝最為高超的一把寶劍。越王勾踐劍出土越王勾踐劍的發掘過程中還是比較具有傳奇色彩的,因為從它入土到出土接近兩千多年了。
  • 越王勾踐劍出土後,一次可劃破二十多層紙?考古專家:是真的
    有「天下第一劍」之稱的越王勾踐劍,在剛出土的時候確實劍氣如虹,寶劍出鞘那一刻,絲絲寒氣讓人膽顫,當然,這柄寶劍的鋒利程度也毋庸置疑,因為考古專家譚維四親自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張桌在上鋪上厚厚的一疊紙,然後用越王勾踐劍劃在紙上,結果輕鬆劃破了二十多張紙,要知道,當時譚維四並沒有用力,越王勾踐劍的鋒利程度可見一斑
  •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埋藏千年無鏽跡,18層紙輕鬆割斷
    1965年,越王勾踐劍在湖北出土,再次現世有一次驚豔了眾人。這把劍現如今還是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和曾侯乙編鐘是一個地位。越王勾踐劍和純鈞劍是不是同一把已經不知道了,但是這把劍著實是非常珍貴。剛出土時,這把劍沒有任何鏽跡,當時有人蹭了一下劍刃,手立馬就流血了,甚至當時有工作人員直接調侃說:「這是要滴血認親的節奏」。從這把劍能夠把人手劃破來說,這把劍鋒利無比。後來根據劍身上的文字來研究,專家知道了這把劍就是某某越王的劍。
  • 越王勾踐劍、大馬士革刀……削鐵如泥的古代名刀能被複製嗎?
    「削鐵如泥,吹毛即斷」從古代開始就是我們形容刀劍鋒利程度的至高標準。如今我們可能無法百分百復刻一把大馬士革刀,但要製造出達到古代「至高標準」的刀具,現代技術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以削鐵如泥為例,工業工具機上用來加工其它金屬零件的各種刀具切削起鐵來簡直比砍瓜切菜還要輕鬆。Part. 2打造一把鋒利的刀需要幾步?首先,硬度是決定鋒利程度的首要因素。
  • 越王勾踐劍其實是史前文明遺物?它的性能遠遠超越時代
    考古人員認為,這就是越王勾踐的佩劍。公元前494年,吳國大敗越國後,越王勾踐獻上絕世美女西施,免於亡國。隨後勾踐臥薪嘗膽,厲兵秣馬長達20年,最後反攻吳國。經過激戰,勾踐最終越國消滅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
  • 媲美越王勾踐劍的「神劍」:一把變形後自動還原,一把千年不鏽
    說到古時候的寶劍,讓大家非常熟悉的肯定是越王的劍了,這把寶劍經過上千年的光陰,依然鋒利如初,讓人不得不佩服古時候先人們的智慧。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除了越王勾踐劍之外,還有兩把媲美越王勾踐劍的「神劍」:一把變形後自動還原,一把3000年不鏽。
  • 據說越王勾踐劍一次可劃破18層紙,真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嗎?
    越王勾踐劍一次可以劃破十幾層紙?誰這麼奢侈,敢拿價值連城的國寶來做實驗。還真有這樣的人!不但做了劃紙實驗,甚至還分析了越王勾踐劍的金屬成分!一九六五年,湖北江陵當地政府組織人挖水渠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楚國古墓群,命名為望山古墓群。
  • 金屬都會生鏽,越王勾踐劍為何2000年不生鏽,用雷射掃描發現原因
    直到1999年4月,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春秋越王勾踐劍才運抵北京作短期展出。專家在通過3000倍的放大顯微鏡的觀察後,從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屬表層發現了化學處理痕跡。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一樣的時期也出現了許多 不一樣的珍貴文物。例如劍,便是中國古代皇室會隨身佩戴的一種兵器。
  • 2400多年的前的越王勾踐劍、寒光四射、為何沒有一點鏽跡?
    引言:越王勾踐,春秋五霸之一,他的祖先是夏禹的後代,勾踐是夏後帝的庶子。越王勾踐最出名的事跡莫過於臥薪嘗膽。當時越國與吳國相互攻伐,最終越國不敵吳國。越王勾踐為了自己的子民向吳國俯首稱臣。勾踐向越國臣民下詔罪己,然後去吳國給夫差作奴僕,親嚐糞便,最終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回國之後,趁吳國城內空虛,攻入吳國都城,滅掉了吳國。而這把埋藏2400多年的青銅劍,就是越王勾踐的自作用劍,最後也隨著勾踐一起下葬。
  •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考古部門聽聞消息後,立馬成立專家組前來對此地進行保護性發掘。該墓葬群古墓,大大小小共有50多座,多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墓葬,由於地處湖北望山地區,因此專家們稱其為望山沙冢楚墓。在望山沙冢楚墓的1號墓中,專家們在墓主人的棺材內人骨架的左手邊,發現了一柄裝在黑色漆木劍鞘中的青銅古劍。
  • 上世紀湖北出土越王勾踐劍,專家用X射線檢測後,為何連說不可能
    大家都聽說過越王勾踐,他是一個應該是眾所周知的人物,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臥薪嘗膽,在古代,這種人物有很多,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也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物為,他忍辱負重,在夫差手下盡心竭力地諂媚,最後終於徹底打消夫差的疑慮,順利返回家鄉,得以暗中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