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集群!中關村科學城「星谷」璀璨起航

2020-09-21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本報訊 (記者 李爭粉) 9月19日,在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發布會上,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劍華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星谷」項目。

「星谷」項目是海澱區根據北京市高精尖產業整體布局,在大信息產業引領發展的基礎上,依託航空航天領域深厚的研發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的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集群。

中關村科學城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全國一半以上的航天領域院士及專家,航天科技、科工等國家隊領軍企業和科研機構在這裡聚集。特別是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航天城為核心,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機構和北鬥星通、四維圖新、航天恆星、航天宏圖、華力創通、銀河航天、幹乘探索、微納星空、航天馭星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形成了涵蓋衛星研製、地面站與終端設備、衛星測控、衛星運營、「通導遙」應用全產業鏈生態。

發布會現場,林劍華介紹了「星谷」三大功能區(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北鬥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範區)的重點布局、整體空間規劃、產業服務能力建設等主要內容。

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支持衛星網際網路系統設計、推動新一代衛星及核心部組件、軟體定義衛星及柔性載荷、相控陣天線及低成本終端等核心技術突破,創新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及應用模式,促進航天與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與地面5G的融合發展,鼓勵企業參與我國及全球天地融合網絡布局,打造多領域、多業態融合發展的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生態。

北鬥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主要發展高精度的北鬥導航與位置服務,打通從遙感數據資源到數據分析服務和地理空間信息應用的應用鏈條,促進北鬥、遙感應用產業升級。

場景應用示範區以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在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場景應用為主責。

在空間規劃方面,「星谷」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永豐產業基地、翠湖科技園為核心區域,與南區知春路、永定路沿線形成創新資源互動,總建設面積近百萬平方米。

在產業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星谷」將搭建衛星設計與中試服務平臺、衛星測試服務平臺、衛星測控運營服務平臺三大平臺,對海澱區的空天產業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本著「你創新、我服務」的理念,北京市海澱區將為入駐「星谷」的企業提供產業投資基金、初創期房租補貼、研發投入補貼配套、人才落戶、人才公租房等政策支持。下一步,海澱區將密切對接國家層面在空天領域的重大部署,加快實施「星谷」發展規劃。

相關焦點

  • 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崛起!發射一顆衛星「也許只要6個月」
    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在中關村科學城,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規模已達近400億元,空天企業近百家,居全市首位。「航天人」遇上「網際網路人」如果想委託衛星企業定製、發射一顆衛星,需要多長時間?科學城內紮根衛星研發與製造領域的微納星空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也許只需要6個月」。
  • 留住商業航天,北京推千億級重大航天項目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林劍華宣布,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集群。該項目名為「星谷」,計劃建設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北鬥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範區三大功能區。
  • 厲害又軟萌~銀河航天首發星攜福上天!為中關村科學城的他們點讚
    我國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首發星快舟一號甲火箭成功發射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厲害~這是首顆通信能力達到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這顆由海澱企業自主研發的銀河航天首發星。
  • 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總收入超千億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位於中關村豐臺園的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樓下,看到了空氣品質微型監測設備。中關村豐臺園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許淵源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入園企業的獲得感、滿足感,使企業引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豐臺園搭建了重點企業「晚餐會」交流平臺,政府主要領導、委辦局負責人定期與區域重點企業負責人近距離交流,現場辦公,解決企業實際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 學術頭條:中關村發布「星谷」項目,科學家捕捉黑洞吞噬恆星全過程...
    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發布「星谷」項目 建千億級空天產業集群日前,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發布空天產業集聚區——「星谷」項目。「星谷」項目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大信息產業引領發展的基礎上,依託航空航天領域深厚的研發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集群。據介紹,「星谷」項目包括三大產業功能區:衛星網際網路源頭創新區、北鬥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範區。
  • 南京生物醫藥谷: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生物醫藥谷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緊抓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的「雙區」聯動發展機遇,進一步聚焦「基因之城」建設,著力打造以基因細胞產業為引領的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2019年,生物醫藥谷產業收入規模達800億元,已逐步形成以生物製藥、化學藥、現代中藥和醫療器械為主體,基因檢測、第三方檢驗服務為特色優勢,診斷試劑、精準醫療、細胞治療等領域為潛力的產業體系。
  • 從2020中關村論壇洞見未來
    「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大板塊全新亮相,各界精英跨界對話,9月20日,隨著科博會的結束,2020中關村論壇正式落下帷幕。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的形勢下,2020中關村論壇以「合作創新·共迎挑戰」為年度主題,共舉辦了50多場活動。
  • 【奮進科學城】透明鍵盤、人工軟骨…這些石墨烯「黑科技」你造麼 ?
    但其實,它正走進我們的生活在今年智博會上,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邀入駐禮嘉智慧公園「智造重鎮」專題展館。其展示的石墨烯超級電容和石墨烯柔性透明鍵盤吸睛十足。它憑什麼吸睛,有哪些亮點?
  • 西部(重慶)科學城積極吸引人才、項目落戶
    這裡,是科學家的城,創業者的家;這裡,是未來之城、科學之城、生態之城;這裡,將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位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這裡就是西部(重慶)科學城。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懷柔科學城核心區規劃圖 雁棲湖畔,揚帆起航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 中關村科學城上演抗疫閃電戰,彰顯「硬核」科技力量
    它們就是來自中關村科學城的 戰疫「硬核」技術 作為中關村科學城重要支撐的大健康產業成為這一特點的生動註解,諸多代表企業、硬核科技在抗疫過程中不斷貢獻「中關村科學城力量」。
  • 【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現在,在東方,一艘來自中國的「科技航母」,正整裝待發全力起航。它就是中國北京的懷柔科學城。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人們才期待世界科技發展的版圖會因此而發生裂變。  2016年年初,懷柔科學城建設納入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當年9月,懷柔科學城被國務院列為首都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三大科學城之一,從而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球最大光源將落戶懷柔科學城 將成北京新地標
    全球最大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將落戶懷柔科學城。建成後,這座直徑達700米的圓環建築將成為雁棲湖畔北京「新地標」。「最大光源」沙盤。李博 攝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近日獲批,這座規劃建設中的科學城規劃面積為41.2平方公裡,將成為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 長城腳下 科學之城揚帆起航
    懷柔科學城,秉承的就是「懷柔」一詞的本義,吸引科學家和各路英才前來安身立業、安居樂業、安心創業!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
  • 光谷到底是個什麼谷?
    這裡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兩釐米的地方」此後經過6次東進南擴到2010年5月光谷擴容近22倍面積增加至518平方公裡足足有大半個新加坡大小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谷」▼當然它的巨大蛻變遠不止地理環境上的變化因光而生聚光成谷
  • 金融業增加值突破千億!今天,海澱發布一組重磅數據……
    近五年來,海澱區金融業增加值從500億元增長到上千億元,年均增速達14.8%,佔全區經濟比重達到12%,成為繼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之後的第三大支柱型產業,初步形成了以全國創新資本中心、企業上市發展中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海澱創新基金系」和金融領域創新合作夥伴關係為「四梁八柱」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