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隨著我們進入2020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困擾我們一年的SARS-CoV-2似乎並沒有消失的跡象。在缺乏疫苗和廣泛有效療法的情況下,有些人認為,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與COVID-19共存。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讓SARS-CoV-2在大部分人群中傳播,同時保護老年人群和嚴重疾病的高危人群,從而在人群中形成某種程度的潛在免疫力?還是繼續採取控制措施來以消滅病毒為目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eamesBOT
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時,研究人員會提出一種名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即大約60%的人口會對某種疾病存在免疫力,通過在人群中建立自然免疫力來控制傳染病這在此前似乎並未實現過。群體免疫能通過靶向性疫苗的接種來實現,而目前科學家們還並未開發出針對COVID-19的疫苗。
以天花為例,其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也是人類唯一消滅過的病毒。與COVID-19不同的是,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總是會出現症狀,所以其能被有效發現並被隔離起來,而且沒有死亡的人群都會得到終生保護。但我們只有通過互相協作的疫苗運動才能夠徹底擺脫病毒的侵襲,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範圍內達到足夠高的保護性水平,而這也是群體免疫的門檻。
大約四分之一的普通感冒是由多種類型的冠狀病毒感染所致,SARS-CoV-2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那麼是否存在一種相類似的保護性效應呢?目前我們知道的是這種保護性作用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比如,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就表明,一些人在同一個冬季會不止一次地感染同一種類型的冠狀病毒,這就表明,自然免疫力或許並不能假定為人群與冠狀病毒之間關係的事實,而且群體免疫力似乎也並不會自然發生。的確,如果我們能夠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獲得自然免疫力,這或許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這種情況此前並未發生過。
圖片來源:Global Voices
大多數感染COVID-19的患者都能康復,但目前全球大約3%的陽性患者已經發生了死亡,研究者並不清楚在取得康復的患者中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人會出現長期的副作用。研究者對2000年初感染的SARS患者進行研究顯示,其中一些人在15年後仍然會存在肺部的健康問題。
面對這樣的統計數據,我們應該努力確保儘可能多的人免受COVID-19的感染,而不是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我們需要繼續採取日常措施,儘可能阻斷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那麼這意味著,2020年很多國家都要採取不同程度的封鎖。我們確實需要限制人們的自由,並在允許其與親人相聚和謀生之間達到一定的動態平衡,SARS-CoV-2並不像天花、SARS或MERS,我們無法從此前的傳染病中汲取經驗,同時這也超出了我們對群體免疫、消除或學會與病毒共存等概念理解不清的範圍。
似乎SARS-CoV-2的爆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成為現實,但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並不意味著其會感染大量的人,研究人員制定的計劃是確保更少的人被感染。
參考資料:
【1】Direct Observation of Repeated Infections With Endemic Coronaviruses
【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3】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4】Can we actually learn to live with coronavirus?Not until we have a vaccine
by Sarah Pitt,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