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所在多晶材料內耗峰值的尺寸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4 機經網

       振動的琴弦可持續很長時間,而某些材料在沒有外部激勵時會很快停止振動,兩者的差異通常由材料內部的微觀結構以及微觀結構的耗散導致,物理上稱之為「內耗」,即固體振動過程中的能量耗散,表徵材料的阻尼性能。作為多晶材料重要的內耗源,晶界力學弛豫會引起內耗。

  194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庭燧首創可測量低頻內耗的「葛式扭擺」,在多晶鋁中發現晶界內耗峰(又稱「葛式峰」),並用晶界粘滯性滑動模型給予解釋,為「滯彈性」學科點定實驗基礎。此後,科研工作者們測量了許多多晶材料的內耗譜,但得到差異很大的實驗結果,其中有的材料並不出現晶界內耗峰,有的材料則出現多個晶界內耗峰。基於晶界粘性滑動假設的已有理論難以解釋這些實驗現象。

  近期,中科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微觀變形機理出發,就晶界中粘彈性蠕變與擴散耦合,發展了用於描述晶界中粘彈塑性變形的數值方法,以研究多晶體中晶界弛豫引起的內耗。通過建立三維多晶模型,研究團隊計算了損耗模量頻率譜,發現除晶界切向應力的弛豫會導致損耗譜上產生耗散峰外,晶界法向應力的弛豫也會引起耗散峰的出現。這一雙峰弛豫臨界頻率與晶粒尺寸d 具有不同的冪律關係,其中低頻峰臨界頻率正比於d ^-3,高頻峰臨界頻率正比於 d ^-1。研究兩個耗散峰存在條件,發現高頻的「葛式峰」由晶界的粘滯性滑移引起,低頻峰由晶界的法向弛豫導致。該工作有助於研究晶界內耗峰的物理機制,以及地震波在多孔介質以及顆粒材料傳播過程中的衰減。

  相關成果以Scaling of internal dissip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solids on grain-size and frequency為題,發表在Acta Materialia上,博士研究生段闖闖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以及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的支持。

三維多晶的內耗峰尺寸效應:(a):Wigner-Seitz 模型。(b):不同晶界體積分數 Φ 下的多晶體的損耗模量頻率譜。高頻峰對應於「葛式峰」,由晶界的粘滯性滑動引起;低頻峰是新發現的耗散峰,由晶界的法向弛豫引起;。(c):兩個峰對應的臨界頻率值與晶界體積分數 Φ 的關係。晶界體積分數 Φ 與晶粒寸尺 d 成反比,低頻峰臨界頻率正比於 d ^-3,高頻峰臨界頻率正比於 d ^-1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22 星期四
    2、福建物構所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獲進展>3、古脊椎所發現三疊紀大型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4、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6、力學所在多晶材料內耗峰值的尺寸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7、物理所在籠型富氫化物LaH10高溫超導電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 材料力學尺度效應研究獲重大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研究生餘倩,在導師孫軍教授、肖林教授,和該研究中心教授馬恩、單智偉的悉心指導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李巨、丹麥瑞瑟國家實驗室黃曉旭博士合作,對微小尺度金屬單晶材料中的孿晶變形行為及其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了單晶體外觀尺寸對其孿晶變形行為的強烈影響,以及相應材料力學性能的顯著變化
  • 力學所在納米材料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進展
    ),經典連續介質力學理論與尺寸無關,不再適用於預測納米材料力學行為,發展考慮表面效應的彈性力學理論成為必要。  應用新理論模型解析表徵了納米薄膜雙軸拉伸、固支及懸臂納米梁彎曲、納米梁振動頻率、納米顆粒表面能密度等問題中材料力學行為的尺寸效應,得到了與已有實驗、數值計算一致的結果。
  • 工學院段慧玲課題組在金屬材料強度尺寸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晶體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與晶粒尺寸和樣品外觀尺寸相關。材料屈服強度隨晶粒尺寸減小而增加的現象由著名的Hall-Petch關係描述,然而,材料的屈服強度隨樣品外觀尺寸增加而減小直到變得與樣品尺寸無關這一重要特性的內在物理機制及統一描述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長春光機所在鈣鈦礦光敏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新型鈣鈦礦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材料之一,其相關研究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大面積加工製造和集成到經典的電子器件中。但是,基於鈣鈦礦材料的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仍然較少,已報導的工作存在載流子遷移率較低、傳輸機理不明等問題。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多層範德華材料的彎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為題,於9月9日作為封面論文、主編推薦論文,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等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10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德國明斯特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究並取得進展。  研究以一系列非晶合金(金屬玻璃)及其對應的晶化產物為模型體系,開展了系統的低溫(1.9-100K)比熱測量。通過細緻分析低溫比熱的聲子和電子貢獻,精確分辨出各拓撲無序態非晶合金的波色峰位置和強度。研究發現,非晶合金的低溫比熱波色峰包含過剩的準局域聲子散射和背景的電子激活兩部分貢獻,但前者是主控的。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機理研究獲進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在鎢晶界合金元素強化界面作用機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ta Materialia (2016,120,315-326)上。 金屬鎢具有高熔點、低濺射、氫滯留極低等特性,是一種最具潛力的面向等離子體第一壁材料。然而,純鎢具有明顯的室溫脆性和輻照脆性等缺點。因此,改善鎢基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抗輻照性能是聚變材料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微合金化和晶界優化設計是提高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途徑,通過添加一些有益的合金元素來強化界面,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強度與韌性。然而,目前合金元素強化鎢晶界的作用規律與機制尚未清楚。
  • 深圳先進院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技術  多鐵材料是一種同時具有鐵彈、鐵電、鐵磁兩種或兩種以上序參數耦合的多功能材料。多鐵磁電材料能展現出獨特的磁電耦合效應,其在傳感器、多態存儲、自旋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多鐵納米材料由於能夠促進電子器件的多功能化、集成化及微型化,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微電子所在阻變存儲器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研究室在阻變存儲器(RRAM)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RAM是重要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高速、低功耗和易於3D集成等優點。如何精確的測試導電通路內部的載流子傳輸機制是目前RRAM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微電子所劉明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在RRAM的阻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繼用實驗手段直接觀測到RRAM器件中導電通路的動態生長過程(Adv. Mater.
  • 電工所在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驗室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商業化節能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厚的CdTe(碲化鎘)多晶薄膜。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2.78%,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力學所在乾酪根結構的機器學習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06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趙亞溥研究團隊前期針對珍貴的深部頁巖樣品,基於大量實驗及計算,構建了目前國際最大的乾酪根分子群,建立了乾酪根的時間-溫度-成熟度關係[Global Challenges 3, 1900006 (2019);Fuel 278, 118264 (2020)]。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從幾何結構上看,隨著金屬顆粒尺寸的減小,低配位原子逐步暴露且比例漸漸升高,顯著改變催化材料活性中心的結構和比例。從電子結構上看,金屬顆粒的電子能級也因量子尺寸效應發生顯著改變,極大地影響催化材料和反應物之間的軌道雜化和電荷轉移。由於金屬納米催化顆粒的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隨其尺寸同步改變,使得人們無法有效區分兩種結構效應對催化反應活性、選擇性的貢獻以及對尺寸的依賴關係。
  • 《自然》:孫軍等發現金屬孿晶變形的強烈晶體尺寸效應
    《自然》:孫軍等發現金屬孿晶變形的強烈晶體尺寸效應
  • 徐志平等揭示二維材料奇異力學特性中的拓撲與幾何效應
    石墨烯作為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材料,具有獨特的機械、電、光等性質。與三維體相材料相比,空位、摻雜、位錯等缺陷對於二維材料性質的影響更為顯著。受到單晶石墨實驗製備手段的限制,石墨烯晶粒尺度大小目前最高僅可達到釐米量級,因此宏觀尺度的石墨烯連續薄膜往往有著多晶的微觀結構。
  • 力學所在基於梯度缺陷的薄壁圓筒吸能主動控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力學所在基於梯度缺陷的薄壁圓筒吸能主動控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7-26 力學研究所   面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衝擊與耦合效應課題組提出了基於梯度缺陷的主動控制方法來調控壓潰歷程,並通過賦予不同的梯度參數獲取不同趨勢的壓潰力演化特徵。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