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鍾院士曾患心肌梗死,治癒後多年未復發,是如何調理的?

2020-12-04 中醫院徐醫生

提到鍾南山院士,大家可能都比較了解,我們對鍾南山院士84歲的高齡,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健康的身體都很敬佩和羨慕。不過其實大家知道嗎?鍾院士在04年的時候因為身體過度勞累導致心梗發作,心臟部位還放了一個支架。然而距今已經有16年了,心梗一直沒有復發,而且他的身體也一直保持比較健康的狀態,他是如何調理的呢?其實鍾院士說的一些話就已經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下。

01良好的心理健康,帶來身體健康

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最容易導致人出現疾病的原因莫過於負面的情緒。當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僅身體得耗氧會增加,而且還會導致心跳變快、血管收縮等情況。這時候一些器官組織就會出現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腦和心肌部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而且當我們處於負面的情緒之中,往往身體免疫力也會下降,會給很多疾病可乘之機。所以你可以看到生活中那些心態比較好的人往往很少生病,而情緒比較差的人一直有大病小病不斷來。

02生命在運動,堅持運動

鍾院士年輕的時候就比較喜歡體育鍛鍊,雖然年紀大了過後鍛鍊的機會少了,但是有時間他還會做一些適當的鍛鍊,所以院士也常常建議大家堅持運動。而且他告訴我們,堅持鍛鍊也對他的身體健康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年紀輕的人平時可以多嘗試一些運動方式,等到自己身體素質下降時,可以選擇一些慢跑、走路或者太極有氧運動。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遊泳館遊泳,不僅可以促進家庭和睦,對自己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也有幫助。最好是把鍛鍊身體,養成一個自己的習慣。

03健康離不開呼吸

鍾院士告訴我們雖然說每個人都會呼吸,但是懂得健康正確的呼吸的人往往比較少。大家平時的呼吸方式一般都是胸式淺呼吸,使用這種呼吸方法會讓我們的肺部增加工作負擔,肺必須增加工作的頻率,這樣才能確保我們有足夠的氧氣。而且這種呼吸方法會使得心臟的搏動加快,對心臟健康也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正確的呼吸應該怎麼做呢?應該採用腹式呼吸法,簡單來說就是深而緩的呼吸全身放鬆,利用腹部來呼氣吸氣。

04良好的作息習慣也很重要

年紀大的人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作息習慣,主要是提醒我們中老年人最好在11點半左右睡覺,一直睡到早上的7點鐘,確保7個半小時的睡眠時間,中午還可以再休息半個小時。不過有的人體質不一樣,可能休息了六七個小時,精力就能恢復得比較足夠,有些人可能還需要休息更長的時間。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事情。但是一定要確保一定的規律,養成按時休息的好習慣,不要出現熬夜或者睡懶覺的情況。

相關焦點

  • 鍾院士「豪華」早餐公開,調侃一般人吃不下,難怪84歲還這麼精神
    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鍾南山院士的影響。2020年新冠肺炎來的浩浩蕩蕩,本該熱鬧歡喜的年變得冷清,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赴一線,眾志成城之下最終我們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而通過這一次的疫情,鍾南山院士的大名幾乎是無人不曉的。
  • 50歲鍾 麗緹談備孕努力多年做試管試管嬰兒未成功,到底受什麼影響
    好多幸運的寶媽,都在備孕後沒幾個月便有了寶寶,也有的寶媽為了寶寶備孕好幾年才成功,更有極個別的,在求子路上磕磕絆絆了七八年。  50歲鍾 麗緹的備孕歷程,可謂波折多多  剛過完50歲生日不久的鐘 麗緹,近日接受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備孕歷程,稱她和寶寶的緣分不知何時能到。
  • 弱視可以治癒嗎?需要多長時間治癒?終於有答案了
    1.怎樣才算弱視治癒?需要多久?經調節以後,雙眼視力達到0.8以上,在3年內不下降,並且有完善的雙眼視覺功能,就算弱視治癒了。治癒弱視所需要的時間因病情嚴重程度和孩子配合調理的程度而有差異。對於弱視是否可以治癒的問題,是根據弱視的不同成因來進行的,以及進行弱視治療時孩童的年齡。有些弱視孩子在視力提高到0.7左右時,會有較長時間的停滯。此時父母不要灰心,要堅持督促孩子調理和訓練,並且配合醫生診斷和調整調理方案,促進孩子視力早日恢復正常。2、調節弱視的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摘眼鏡?
  • 40歲就查出乳腺癌,為什麼活到了106歲?乳腺癌到底能不能治癒?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管患上了大病小病都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尤其是癌症這種「不治之症」,給許多家庭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然而隨著醫學上的發展很多癌症即便無法根治,但是它的臨床治癒率在不斷提高,復發的可能性也在不斷降低。
  • 結腸癌輔助治療後,如何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
    核心提示: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患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 腫瘤醫院院長:患癌十多年我是如何活下來的?|徐克成
    今年80歲的徐克成,精神矍鑠。2001年,他以61歲高齡創辦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暨南大學附屬醫院,隸屬於廣東省衛計委直管),設立「不收紅包、不收回扣、不接受吃請」廉醫規矩。2006年,66歲時,身為腫瘤醫院院長的他,體檢時卻發現自己患上肝癌。後來他反思、研究治療方案, 摒棄傳統落後的治療方式。如今14年過去了,癌症都沒有復發。
  • 鍾萬勰院士:84歲的堅守
    鍾萬勰院士:84歲的堅守 2018年05月04日 13:59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鍾萬勰院士:84歲的堅守 84歲的計算力學泰鬥、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鍾萬勰院士
  • 淚目,84歲鍾南山院士連線央視節目突然「短路」,他實在太累了
    1月20號,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節目連線鍾南山院士,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最新情況。在節目進行到21:56時,鍾南山院士回答了解病毒病源情況,「…第二,這個病源是什麼,它的源頭是什麼動物現在基本上還不清楚,只是從各方面流行病學的調查的話,它是來自野生動物,可能性比較大像竹鼠,獾這一類的。那麼它那要進一步注意的是什麼?
  • 講「辛」求「新」——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三尺講臺寄深情
    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 周學飛 攝央廣網大連4月17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新學期,每周一、周四10時05分,一位老者拄著拐、步履仍舊穩健,走進一公共大教室,教室裡坐滿了學生,老先生底氣十足,思維敏捷,理論解析、公式推導娓娓道來。
  • 首個在國內提出「心肌梗死」醫學名詞、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灝珠逝世
    據新民晚報消息,今天凌晨3點09分,中國工程院院士、「當代心臟病學之父」陳灝珠院士逝世,享年96歲。2019年是陳灝珠院士從事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70個年頭,95歲高齡的他從臨床一線光榮退休。70多年來,陳灝珠院士培養了博士後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碩士研究生24位,上過他課的學生更是不勝枚舉,其中不少學生都已經在各自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做到了老師所期望的「無愧於這個時代」。陳灝珠院士有一句座右銘,「勤學獲新知,深思萌創意,實幹出成果」。
  • 世界首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癌症復發,臨終前呼籲人們繼續戰鬥
    柏林病人1995年,Timothy被自己的男友傳染上了愛滋病,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後,他的愛滋病被成功控制了10年。然而,禍不單行,2006年Timothy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他的主治醫師在經歷61次實驗後,成功找到了一個攜帶有CCR5基因缺失突變的骨髓配型。
  • 院士呼籲:以「功能性治癒」新思路對抗B肝
    人類與B肝病毒之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唯有實現功能性治癒才能根治B肝。在日前由上海院士中心主辦的B肝功能性治癒院士研討會上,來自全國B肝領域的院士專家們提出,應該集合全國相關基礎科研和臨床力量,清除患者B肝表面抗原,阻止停藥後復發,向B肝功能性治癒發起挑戰。
  • 82歲院士患癌20年,至今無復發!他的3個「堅持」人人都能學
    24歲,他研製出我國首臺電動激振器。56歲,他開發了我國首臺超聲電機。75歲,他研製的超聲電機首次在中國航天領域成功應用,讓「嫦娥三號」輕裝上陣。他就是趙淳生,我國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妻子曾是籃協副主席與姚明媽同宿舍
    84歲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實至名歸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就在9月8號,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談及去領獎的細節,84歲的鐘南山頑皮地說:「大家都知道,我年紀也很大了。所以走上紅地毯去領獎的時候,我就走得快一點,故意想要展現自己還沒老,還能幹點事。」有網友說鍾南山院士84了,看上去像48歲一樣。
  • 腫瘤患者手術治療後,是否還需要做化療來預防復發?
    有不少患者問醫生:「我做了切除根治手術,聽說這個病容易復發,您看還要不要做個hua療,或者吃個靶向藥預防鞏固一下?」其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一旦生了病,就要找到病因完全根治才算治癒,才能安心。癌細胞狡猾就狡猾在它會未雨綢繆,有可能在你癌症出現前,它們就會讓一些癌細胞先轉移到其他器官,先紮根,等到條件允許了,又繼續「生根發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症轉移復發。它的轉移復發能力有多強?
  • 患癌多年,治癒後沒有再復發,他的4個堅持,或許大家可以借鑑
    癌症的可怕的有三點:晚期、轉移和復發,這三樣都會給治療增加很大的難度。陶先生曾患有胰腺癌,比較幸運的是他發現時是早期,因此術後出院後他擔心癌症再次復發,請教了多名醫生和病友,總結出四個堅持,他真的做到了術後再也沒有復發,活得很健康。他的四個堅持,或許對大家也有幫助,不妨借鑑參考一下。
  • 神經母細胞瘤復發 4歲娃治療需百萬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盛佳婉)去年6月,本報《大愛深圳》報導了3歲貧困兒吳昊強患神經母細胞瘤,高昂的手術費愁壞家人後,小昊強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籌集到了醫療費,做了移植手術。然而,時隔一年之後,噩耗再次降臨,小昊強的病復發,他不得不住院繼續接受治療。
  • 東北老父親患肺癌:化療後復發,不要插管搶救只想安靜的走
    關良把父親接到北京,很快掛上了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專家號,醫生對病人綜合判斷後,做了右肺葉切除術。 兩個月後的化療結果,出乎意料理想,檢查發現右肺葉的癌細胞殺得很乾淨,不到120斤的老爺子雖然身體瘦弱,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副作用並沒有想像的明顯。
  • 世界首例愛滋病治癒者,不幸白血病復發
    曾被稱為「柏林病人」的美國患者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2008年成為世界上第一例被成功治癒愛滋病毒的人,然而現在罹患晚期癌症,正與死神抗爭。蒂莫西·雷·布朗。布朗的伴侶蒂姆·霍夫根(Tim Hoeffgen)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布朗沒有再患愛滋病。「自從他痊癒後,他的血液中就再也沒有發現過愛滋病病毒。愛滋病毒已經徹底消失了。白血病又來了。天哪,我討厭癌症。」現年54歲的布朗正在美國加州棕櫚泉的家中接受臨終關懷護理。布朗稱:「我會繼續戰鬥,直到我再也不能戰鬥了。」布朗在家中接受臨終關懷護理。
  • 精神病可以治癒嗎 如何預防精神病的發生
    在我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人數也是挺多的,那麼患上精神病可以治癒嗎?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怎麼知道是否患上精神病,精神疾病的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精神病可以治癒嗎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一個人一旦患了精力病,治好的期望是很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