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霖筱筱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深深觸動了我,看完之後,不禁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56歲的蘇敏,在一年前就開始有了要「逃離」的念頭,因此,她醞釀了一年之久。
疫情結束後,旅遊項目開放,她終於可以出發了,於是她拋下丈夫、孩子、外甥,開著一輛小POLO獨自去自駕遊了!
原因很簡單:離開家庭,下定決心要為自己活一次。
之所以用「逃離」這個詞,是因為她的前半生真的很苦,用她自己的話說:「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幸福的方法》一書中說: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是上天賦予的,任何人、宗教、思想或是政權都無法把它奪走。
但是,這份能力也要自己堅守,而不是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
01
逃離家庭,
擁抱自我
和很多婚姻裡的女人一樣,蘇敏按照被安排的一切,走完了這半生:
結婚,生小孩,把女兒撫養長大。女兒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小孩,她便再照看外孫到上學的年齡。
當然,生活裡還有丈夫,但是丈夫這個角色,並沒有豐富她的人生,反而令她感到失望。
因為她和丈夫沒有共同語言,甚至在女兒上初三寄宿後,兩個人就開始分房睡。
丈夫霸道、脾氣古怪,蠻橫不講理,蘇敏過著「牢獄」般的生活,沒有行動自由,亦沒有言語自由。每天只能等丈夫離家後,她才有權擁有沙發、電視機的使用權。甚至連話都不敢多說,因為丈夫的樂趣就是百般「挑刺」,嚴重的,還會摔東西,或者打蘇敏。
說話不自由,生活AA制,夫妻睡上下鋪,被用凳子砸後背等等,這些我們無法想像的現象,都真實地發生在蘇敏身上。蘇敏說:那雙相親時令她心動的大眼睛,現在已經讓他感到恐懼了。
耗盡半生,終於履行完社會意義上的所有母職和妻責。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月經的消失和記憶的衰退,這些生理現象仿佛在無聲地給了她一個信號:不能再等了。
去年冬天的某一個下午,她那灰暗的人生,被猛然照亮了。
通過網絡,她看到了自駕遊,這是人生的另一種活法,自此,她那顆不安分、渴望自由的心,開始騷動起來,久久不能平息。
不過,在這樣的家庭裡,這種想法卻得不到支持。
女兒生了雙胞胎,「理所當然」地叫她照看,丈夫需要她做飯,看上去是這個家需要她,其實不然,只是大家早已習慣,習慣於她多年「免費」的付出。
即便如此,蘇敏也毅然走了出去。
當車子開出去幾百公裡後,蘇敏給母親打了出門後的第一個電話,母親反應仍是不理解,勸蘇敏好好過日子,母親和其他人的看法一樣:沒有出軌,怎麼就走到這一步了呢?
或許他們永遠不會知道,婚姻的底線,不是非得出軌。
那種一直被忽視的感覺,讓人很難受,特別寒心。
如果女人在家庭中永遠得不到支持,辛勞一生也換不到一絲尊重和理解,那麼果斷自由出逃,也並無不妥。
一個人,一旦喪失了自我,那麼很可能將失去所有。
02
為自己而活,
不論什麼時候都不晚
忍耐多年後,蘇敏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為自己而活。
就算56歲又怎樣?人生再晚的開始,都不算晚。
看過了西安的鼓樓,走過了成都的巷子,獨自旅行的蘇敏,是歡快的、自在的、無拘無束的,沒有家庭的瑣事,沒有世俗的看法,只有自己的夢想。
這份灑脫,讓她深陷其中,並且更清楚人生的意義: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真的很爽。
接下來她想先去昆明,再去麗江、大理,在洱海邊露營,聽著鳥鳴入睡,走完這一圈,正好是春節,那就去溫暖的海南過年。
原本女婿想讓她趕在過年前趕回家,但蘇敏卻表明了態度:「不想給大家幹活了」。
她要扔掉妻子和母親的標籤,不再做保姆的工作,要為了自己的追求奔赴遠方。
蘇敏的故事被報導出來後,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點讚和支持,因為她曾經是千萬中國式家庭女人的縮影,如今卻能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份勇氣多麼難得啊!
在現實生活裡,很多女人步入婚姻後,就被「好妻子」、「好母親」的身份束縛著,在看似偉大的責任制背後,其實是在對她們實施「道德綁架」。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愛情的意義在於幫助對方提高,同時也提高自己。
婚姻同樣如此。好的伴侶,會幫助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更不是無視你的付出。
03
無論婚姻還是人生,
請做一個「選擇者」
與蘇敏相反的事例,在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漫漫曾經也是一個獨立的女孩,但是進入婚姻後,就失去了自我。
漫漫和丈夫雖然是自由戀愛,但婚姻並不牢固,這或多或少和丈夫的原生家庭有關。因為他長得夠帥,所以大家都覺得是漫漫佔了「便宜」,殊不知,以漫漫的經濟收入,要想換人也輕而易舉。但是這樣的話聽多了,就在漫漫的觀念裡根深蒂固了。
在孩子三歲多的時候,漫漫在急診值班的時間多了起來,巧合的是,這段時間裡丈夫「出差」的次數也比以往更頻繁了。
每次和丈夫視頻通話的時候,漫漫都會感嘆一番:感謝公公婆婆幫忙帶孩子,他們才能放心搞事業。
這種日子持續了兩個月,漫漫在一次出診的時候,偶遇了自己的丈夫和一名女子,舉止親密,她甚至在丈夫臉上看到了從未有過的寵溺。漫漫傻了眼,原來從始至終,只有自己在專心搞事業,人家是在搞女人。
第二天一早,漫漫回到家就翻出結婚證,吵著要去離婚,丈夫自然不同意,於是便鬧開了。
這一鬧,家人朋友都知道了個大概,於是紛紛勸說:像他這樣帥的人,有幾個不花心的?
他就犯了一次錯,他平時對你多好?他父母對你多好?
離婚了孩子會被別人說閒話的。
……
漫漫聽後,開始動搖了當初堅決離婚的念頭,甚至覺得是因為自己上夜班太多,工作太忙才造成這樣的悲劇。
而她丈夫呢,絲毫沒有悔過之意,拿捏住了漫漫的心理,敷衍地道個歉就算完事了。
所以,在後來的婚姻生活中,漫漫倍受煎熬,但又沒有勇氣重頭再來。
其實,漫漫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幸福婚姻的基礎,永遠和伴侶之間的感情有關,至於其他因素,不過是起到輔助作用而已,並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一旦理不清這層關係,就會深陷在這個死循環裡,沒法走出來。
而這也與「選擇」有關。
有心理學家把人分成「選擇者」和「挑選者」。
所謂「挑選者」,往往是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從眾多現有的選擇中選定一個。
而「選擇者」呢,正好相反,會積極主動地根據自己想要的來選擇,自己掌握主動權,並且主動給自己增加選項。
56歲以前的蘇敏和漫漫,都是挑選者,無法自己做決定。56歲開始自駕遊的蘇敏,便是選擇者,主動選擇了人生。
不論是婚姻還是人生,只有做「選擇者」,才能給自己創造幸福。
04
活出自我,
不要違背本心
美國著名畫家摩西奶奶說過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真正地愛自己,不是去犧牲掉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打拼什麼輝煌的未來,而是在當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自己的內心充盈著喜悅,讓現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度過。
我們終其一生,只想活得精彩,並且有意義。
其實,只要內心堅定,思想獨立,不論你處於什麼角色,都能做好自己。
查理卓別林寫過一句詩: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我們這一生,很短,只有做自己的主角,才能暢快地為自己活一次。
婚姻不是盲目的追求,而是愛情的歸宿,婚姻也不是人生的終點,活出自我才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潘幸知,你的貼身情感諮詢師。如果你需要專業幫助,私信我,幸知幫你度過情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