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2021-01-21 閱讀修身

我們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事情,最喜歡做的事或者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不平則鳴,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冤屈終究無處申訴呢?

在自然界裡也是如此,捕食者總是很低調,而吱吱亂叫的總是被掠食者。正如猛禽以稍弱的動物為食,但是叫的響亮的總會被吃掉。

我們不平則鳴只是為了引起注意,但是真正能夠引起注意和重視的又有多少。並且我們又有多少次當了輿論的幫兇,從而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我們渴望簡單一點的人際關係,但是又不得不和周圍的人打交道,發生一些必要的聯繫。我們不想做一些事兒,但是為了生存卻又不得不做。我們想要去一些地方,但是又沒有錢和時間走出去。我們想要和親愛的人在一起,但是又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得不暫時離別。這些事情正如被捕食者的吱吱叫一樣,沒有任何意義。

魯迅先生的筆法和刀鋒我學不會,但是我也想用自己的筆抒發自己的鬱悶之情。

興之所至,能長則長,不能長則短。

參考文獻

魯迅,朝花夕拾[M]山東:中國華僑出版社,2018(5):1-186

相關焦點

  •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數量關係
    最新的研究揭示,不管捕食者的體重如何,大約10000公斤的獵物才能維持90公斤捕食者的生存。這個普遍法則可以幫助研究者預測各種食肉動物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識別不斷減少的受保護食肉動物物種的重要因素。植物和動物的種群密度被認為是與植物和動物的個體大小有密切關係:個體越小的需要的能量越少,因此理論上在有限資源的地區可以存活更多的個體。
  • 《魔獸世界》頂級捕食者的渴望怎麼獲取 頂級捕食者的渴望獲取方式...
    導 讀 魔獸世界9.0版本帶來了很多新圖紙,比如橙裝類有一個圖紙叫做頂級捕食者的渴望。那麼這個圖紙怎麼獲取?
  • 科學家:果蠅能聞到捕食者的威脅,即使它從來沒見過捕食者
    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應用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本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昆士蘭果蠅可以通過嗅覺檢測出周圍潛在的捕食者的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昆士蘭果蠅還會根據這種檢測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對不同的捕食者採取特殊的逃避方式。
  • 裸海蝶和海蝶,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不同的生命之美
    裸海蝶 裸海蝶生活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冰蓋之下,北冰洋延伸進入俄羅斯西北部內陸的海域,叫做白海。 海蝶漂浮在海洋水流中,白天沉到海面下100米的水深處躲避捕食者,晚上浮到海面上吃點海藻。海蝶會用粘液編織一個比身體大上5倍的粘液網,用網來兜住浮遊植物,慢慢享用食物。
  • "捕食者"無人機空投袖珍型無人機(附圖)
    今年夏季"捕食者"成為第一種能夠攜帶並空投袖珍型無人機的作戰型無人機。照片顯示的是在美軍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一架化學檢測型"發現者"袖珍型無人機正從大型的"捕食者"無人機上被投放。    在今年六月中旬,RQ-1型"捕食者"無人機成功的在飛行過程中空投了一架袖珍型無人機,成為首架具備攜帶並空投另一架無人機能力的作戰型無人機。    掛裝在"捕食者"機翼下的袖珍型無人機被稱為"空中進入可消耗偵察探測器"FINDER"發現者",重量為57磅,在1萬英尺高度被"捕食者"投放。"
  • 《爐石傳說》頂級捕食者BOSS怎麼打 頂級捕食者BOSS打法技巧卡組攻略
    導 讀 爐石傳說頂級捕食者怎麼打?
  • 盤點原始海洋五大致命的捕食者!
    遠古時期的海洋存在著恐怖的深海巨獸,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前五名致命怪物 第五名:巨型水蠍 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捕食者之一,在原始海洋中,棲息著種類繁多的蠍子。體型最大的海蠍,體長超過2米,是現存最大蠍子的1千倍。
  • 捕食者的痛,動物界「刺頭」盤點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大阪市立大學老白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自然界中捕食者捕食獵物,獵物躲避捕食者,一切的弱肉強食如同人類社會中的柴米油鹽一樣普通。擁有尖牙厲爪的捕食者總給人以欺凌弱小的感覺,不過也有那麼幾位「刺頭」,連強大的捕食者也不敢輕易招惹。
  • 植絨椋鳥利用「混淆效應」躲避捕食者
    一個視頻遊戲正在幫助研究人員多深入了解體型「嬌小」的植絨椋鳥,如何讓捕食者陷入困境。
  • 《上海堡壘》曝預告 鹿晗舒淇與捕食者熱血開戰
    面對來勢兇猛的捕食者,鹿晗與舒淇所在的「上海堡壘」全力抵抗,無人機、自行火炮等與捕食者激戰的畫面動人心魄。在外星文明入侵的危機之下,人類凝聚勇氣與力量攜手抗敵,盡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情懷,也令人對這部發生在中國的科幻戰爭電影更加期待。
  • 「可視」尾部幫助海蛇躲避捕食者
    新華社雪梨2月19日電 由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些澳大利亞海蛇的尾部進化出了獨特的感光能力,從而幫助它們躲避鯊魚等捕食者的攻擊。這項發現為生物感光性的遺傳和進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軍事|無人機|丹尼斯·費杜季諾夫|俄羅斯_軍事|捕食者|全球鷹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6日報導,俄羅斯無人機系統專家丹尼斯·費杜季諾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新型無人機將身兼偵察和打擊一體化能力。費杜季諾夫稱:「『Altius』新型無人機的任務是進行高空偵察和區域動態監視,類似於美國『全球鷹』無人機。美國和北約就經常使用這種無人機沿俄羅斯邊境進行偵察。
  • 宏碁推出捕食者Triton 900 售價15,999
    宏碁發布了其最新的遊戲筆記本電腦,(從左起)捕食者Helios 300,捕食者Triton 900和Nitro 7。北青網訊 宏碁擴大了其硬體家族,推出了新款和升級的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領先的遊戲陣容是捕食者Triton 900,具有性能驅動的功能,如Nvidia GeForce RTX 2080顯卡,第9代英特爾酷睿i7處理器和8GB RAM。
  • 蛇類捕食者對蜥蜴的影響:體溫升高,跑得更快
    棲息於伊豆群島的整體物種數量較少,因此,它也是研究生態和進化過程的簡化版天然實驗室。在群島系統中,蜥蜴物種——日本石龍子 (Plestiodon latiscutatus)在所有島嶼均有分布,但它的捕食者——日本四線錦蛇(Elaphe quadrivirgata)只在其中部分島嶼居住,因此,群島系統中的日本石龍子種群面臨著不同的進化壓力(被蛇類捕食及免受蛇類捕食)。
  • 魚類物種數量越少 捕食者攻擊越頻繁
    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假設,新結論認為捕食者攻擊與大洋魚類的物種數量是呈負相關的。 對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和保護,是當前全球密切關注的問題。因為環境危機兩個彼此息息相關的要素,就是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進一步了解各種類生物的行為與多樣性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此前研究認為,越接近赤道,陸地和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常常也更高。
  • 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能夠產生某種精神控制:一旦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了大腦,後者似乎就不再害怕貓,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大餐。
  • 捕食者飛行達15萬小時 具有裡程碑意義(圖)
    近日,美國通用原子能航空系統公司(GA-ASI)宣布,上個月,公司研製發展的「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完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15萬個飛行小時,並且其中2/3以上(10萬小時)是執行作戰任務的時間。  目前,「捕食者」系列無人機每月飛行大約5000個小時,在美軍中繼續保持著最高的運行效率。
  • 科學網—寄生蟲消除齧齒動物對捕食者恐懼
    老鼠怕貓,那是謠傳 但一項新研究認為,剛地弓形蟲對齧齒動物的這種影響,並非只是為了貓。實際上,這種寄生蟲讓小鼠更有探索的欲望,並減輕它們對任何捕食者的恐懼感。 剛地弓形蟲可以感染任何溫血(恆溫)脊椎動物,包括人類。但是,它與貓的關係是特殊的。因為只有在貓科動物的腸道裡,它才能進行有性繁殖,並發育為一種生命力頑強且具傳染性的形態——卵囊。卵囊被排洩出後可感染更多的動物。
  • 「捕食者」無人機已到位,印媒:或監視中印邊境
    導讀: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兩架租賃美國的「捕食者 據悉,「捕食者」配備了先進的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這為其偵查並實時傳輸戰場形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於其優越的技術條件和硬體配置,「捕食者」的空中偵查能力在無人機裡頭可謂是難逢敵手。
  • 研究發現:與人類接觸使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在動物的世界中,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應對捕食者的反應,或者在理想情況下完全避免捕食者。從大鼠到土狼,如果動物感覺到食物鏈上方的某種動物在附近,那麼這些動物就會裝死、逃跑或採取其他某種「躲避行為」。這種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圈養(動物園)、馴養(寵物)、城市化(住在城市中的貓和鴿子等)。事實上,如果一隻動物在接近人類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它似乎就會喪失大多數躲避捕食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