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絨椋鳥利用「混淆效應」躲避捕食者

2021-01-16 科學網

 

一個視頻遊戲正在幫助研究人員多深入了解體型「嬌小」的植絨椋鳥,如何讓捕食者陷入困境。近日,相關論文發表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每年冬天,椋鳥都會成群結隊地飛往溫暖的英國以躲避寒冬。通常,成千上萬隻植絨椋鳥會聚合在一起,形成規模壯大的鳥群。這種椋鳥群具有迷惑性且能有規律變化,擺出風格各異的造型。

有的人認為植絨椋鳥成群結隊是為了嬉戲或者交流,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於生存的需要。一直以來,研究人員懷疑這種龐大的鳥群,能讓獵鷹等捕食者更難以捕捉到鳥陣中的個體,某種程度上利用了人們所說的「混淆效應」。

現在,研究人員從人類獵人身上分析了這種效應。科學家使用3D電腦程式模擬了椋鳥群,並讓25位玩家充當飛行的獵鷹,以分析捕食者如何瞄準和追逐這些虛擬植絨椋鳥。而且,研究人員對植絨椋鳥飛行模式的模擬基於採集的現實椋鳥群的數據。

研究結果證實了這種小鳥使用了「混淆效應」:虛擬椋鳥群規模越大,捕食者就更難瞄準和捕捉單只鳥。因此,有時待在擁擠的人群中,可能並不是壞事。(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一塵)

 

相關焦點

  • 「可視」尾部幫助海蛇躲避捕食者
    新華社雪梨2月19日電 由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些澳大利亞海蛇的尾部進化出了獨特的感光能力,從而幫助它們躲避鯊魚等捕食者的攻擊。這項發現為生物感光性的遺傳和進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只有當獵人或獅子等捕食者差不多走到它們眼前時,它們才能發現。為了保護自己,當它們發現有較大的動物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時,它們就會發起自衛性衝鋒。犀牛極差的視力,通常給了非法盜獵者們可乘之機。即使犀牛的嗅覺非常靈敏,但只要獵人逆著風,就可以在犀牛5米之外自由行走,而犀牛卻毫無察覺。因此,對於一隊經驗豐富的獵人來說,捕獵一頭犀牛並非難事。
  • 靜電植絨工藝介紹 靜電植絨工藝流程
    靜電植絨工藝介紹 靜電植絨工藝流程 2019-12-11 14:04: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靜電植絨工藝介紹,靜電植絨工藝流程,靜電植絨是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 大自然界的「絢麗奇觀」動物為了躲避危險的群集生活!
    當捕食者在附近時,負責守衛的人越多,就越安全。那些容易被其他動物捕食的物種在某種程度上傾向於群居。只要他們中的一個或幾個發現了敵人,他們就會立即發出信號通知其他同伴。第二,集群可以混淆捕食者。對於鳥類、魚類或昆蟲來說,它們很容易躲開捕食者,將自己藏在成百上千的同伴中。
  • 靜電植絨膠配方檢測成分分析
    靜電植絨膠的常用膠黏樹脂是AA樹脂,這個AA樹脂是用於靜電植絨紡織物比較多的膠種,其原理是利用靜電效應進行植絨到基材的表層。 一、靜電植絨膠簡述 靜電植絨膠是具有自交聯特性的AA酯聚合物乳液,主要是與多種功能單體聚合而成的,它對基布、絨毛具有出色的附著力,使植絨產品具有耐磨性,手感柔軟,耐水,耐溶劑和透氣性。主要用於PVC,PV,EVA等基材的植絨,膠水少,可滿足合格的質量要求。
  • 靜電植絨紗線的開發及應用
    關鍵詞:靜電植絨,紗線,開發,性能1 靜電植絨的發展現狀1.1靜電植絨的原理靜電植絨是利用高壓靜電場與絨毛的相互作用,經過一定電著處理的絨毛在靜電場作用下產生極化和駐極而帶電,帶電絨毛經轉動、振動、平動等複雜運動後,最後作直立定向運動,依靠電場力作用,植入塗有黏合劑的基材(如底布)表面。
  • 城市中的鳥類軍團——絲光椋鳥
    他們真正的名字叫作絲光椋鳥。絲光椋鳥(學名:Sturnussericeus)身體灰褐色,雌鳥頭部汙灰色,而雄鳥頭白,像一位頭髮向後梳的大佬!飛翔時翅下有白斑。常有觀鳥新手把絲光椋鳥與八哥混淆,八哥飛翔時身體黑色,翅下白斑,他倆體色不同,而且他倆飛行姿態也有差別,絲光椋鳥飛行時顯得更加迅速敏捷。
  • 蝴蝶可扇動翅膀產生微型噴流以躲避捕食者
    通過在實驗室環境下對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展開風洞研究,瑞典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終於揭示了這種昆蟲是如何快速飛行、以及躲避捕食者的。
  • 研究稱性愛如廁時看簡訊源於躲避捕食者本能
    這種行為可能源自於人類躲避捕食者的本能。  對於在如廁時或者用餐時發簡訊等行為,大學生的接受度不斷提高。此外,這種行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人類躲避捕食者的本能。  研究過程中,賓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在收到簡訊後往往立即回復,收到簡訊的通知聲和亮起的屏幕讓他們無法抑制住立即查看的衝動。這種行為可能源自於人類躲避捕食者的本能。大學生可能意識到在洗澡時或者在葬禮上發簡訊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但很多人還是照做不誤。
  • 植絨印花設備及技術
    歐洲同時開始將植絨技術應用於廂套及底墊的生產以獲得高品質的視覺外觀效果及降低噪音功能。從70年代開始,大部分的植絨技術   在所有領域範圍內得到廣泛普及,特別是在汽車工業、化妝品、留聲機以及照相器材等領域。同時,隨著全球體育運動的普及,運動服裝上的球隊標誌及植絨技術的應用引導了另一個巨大的植絨產品市場。
  •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的鳥類,淺灰色椋鳥
    灰頭椋鳥,是椋鳥科亞洲椋鳥屬的鳥類。中等體型的淺灰色椋鳥。灰頭椋鳥,頭及後枕具絲狀珍珠色羽,肩無白紋。灰頭椋鳥,與灰背椋鳥及絲光椋鳥的幼鳥的區別在外側尾羽慄色,腰色深,兩脅具些許棕色。灰頭椋鳥,中小型鳥類,體長17-20cm。嘴橙黃色。
  • ABS塑料件植絨牢度測試
    而在一些高端的汽車零部件如儲物盒、手套箱等會採用植絨的方式來提高品質和觀感,進而提升汽車內飾的檔次。水性聚氨酯汽車內飾植絨膠塑料件的植絨需要選擇合適的植絨膠水,對環保性耐用性要求更高的汽車行業來說,選擇合適的植絨膠尤為困難
  • 動物的逃生技巧:地球上的9種以奇怪方式躲避捕食者的生物
    野生世界裡充滿了神秘和未知,每一種生物都在為生存而戰鬥,任何生物都有可能被突襲,所以為了避開捕食者的攻擊,許多生物都進化了自己的防衛機制,它們的方式甚至會讓我們感到難以置信和震驚。通過本文,小編要和你分享,動物的逃生技巧:地球上的9種以奇怪方式躲避捕食者的生物。
  • 能靠空中彈射躲避捕食者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科學家們最近發現,有一種蛆蟲能夠把身體變成一種「改良版」的彈簧,並把自己彈射到空中來躲避捕食者
  • 滿城樟樹落果引絲光椋鳥「聚餐」 來漢過冬鳥兒越來越多
    一團團「黑霧」升上天空,盤旋,下壓,鑽進茂密的樟樹叢中,噼裡啪啦,黑色彈丸狀的樟樹果實砸落地面,行人紛紛躲避……入冬以來,上述場景不時在武漢街頭上演。  這是絲光椋鳥在「組團」覓食。據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統計,目前全市行道樹中有樟樹26.8萬棵。
  • 神奇的椋鳥與雞鴨,是蝗蟲的殺手
    康樂院士說,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
  • 關於植絨EVA泡棉的那些事
    感冒藥那麼多,有人選吃過感覺有效的、有人選複方的、有人選朋友推薦的……而包裝盒內襯的選擇,同理,有的人會選擇帶有防水功能的,有的人會選擇防靜電功能的,有的人會想讓包裝內襯顯得高檔,就會選擇植絨EVA泡棉。
  • 絲光椋鳥
    2020年4月15日,我正在株雷路旁一水田邊拍攝林鷸,突然有兩隻絲光椋鳥闖入畫面。
  • 科學家:果蠅能聞到捕食者的威脅,即使它從來沒見過捕食者
    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應用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本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昆士蘭果蠅可以通過嗅覺檢測出周圍潛在的捕食者的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項研究還發現,昆士蘭果蠅還會根據這種檢測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對不同的捕食者採取特殊的逃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