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不一樣的視野
軟體工程師 / 蔡謦宇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不斷接收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落地、接地氣,也是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此次北京之行的每個參訪點,都給予我非常大的衝擊。同時也使我了解到,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使自己更進步。
首站「軟通動力」,科技結合城市,將所有資料量化成數據,並精準評估各項產業發展,教育、交通或是城市安全......以精準的科技去解決城市裡的問題,降低以往繁雜的程序,以數據來呈現各種情況達到便利性更高的智慧城市。
從智慧城市、大健康、社群流量到影視傳媒,各領域的產業要如何產生關係?專業的老師做資源整合,從零到一整合各方面的資源,讓團隊一步一步的壯大,老師們不吝於分享個人經驗,交流的同時,不斷學習、梳理獲取的知識,讓自己不斷的進步。
「如何看得更遠,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謝此次「北京之行」讓我有機會來北京開啟不一樣的視野。同時也體悟到了一句話,「比你成功的人都在努力,那你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共創雙贏
郭佩珊
很榮幸能有機會來北京參訪,這完全是我人生計劃外的行程,報名前還猶豫是否要同行,畢竟此次參訪與我的職業並無相關,但是此刻真的要感謝這次的「北京之旅」,除了見識到北京強大的實力, 也開啟了更高的眼界,更對北京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北京之行參訪了「軟通動力」,映入眼帘的智能城市,讓我無比的驚豔,原來大數據與5G時代的應用是如此的廣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可以為人類帶來全方位的福祉, 我相信未來的時代將會全面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令人期待萬分。
對傳媒和電影領域的參訪學習,讓我簡單的了解了電影票房市場的分布以及主要目標市場取向。 其中也學習到「流量」的作用,這簡單的兩個字,卻包含無限的商機與技術,背後是強大的人脈與錢脈,再一次的了解到資源整合有多重要!
知識的變現、網際網路的應用、資源的整合、融資的重要性......此次參訪,除了見識北京這個城市,了解北京的生活,更體會到北京的「速度感」與競爭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只有來一次北京,才能有真真實實的體驗。行動支付、網約打車、網上訂餐......北京的文化讓我對這城市有新的熟悉感。
臺灣青年看北京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到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願意來京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或交流的臺灣青年比比皆是。他們在參訪體驗中了解北京,在工作生活中感悟北京,在實現人生出彩的舞臺上融入北京、紮根北京。
在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京彩臺灣」推出專欄《臺灣青年看北京》,從臺灣青年的角度,展現他們眼中不一樣的北京,展現新時代青年身上所傳承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之五四精神。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