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率先實現鈮酸鋰單晶薄膜產業化

2021-01-09 人民網

  科技日報訊 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現已研製出鈮酸鋰單晶薄膜產品並量產,此舉使我國具有了全球領先產業化生產鈮酸鋰單晶薄膜的能力,標誌著我國在光電新材料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鈮酸鋰晶體是集電光、聲光、壓電、光彈、非線性、光折變及雷射活性等效應於一身的人工合成晶體。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採用離子注入及直接鍵合等技術,從鈮酸鋰體材料上剝離出厚度僅有數百納米的單晶薄膜,用其製成器件與傳統器件相比在性能、體積、功耗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在聲表面波、電光調製、探測器、集成光學、非線性光學、信息存儲等器件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目前,鈮酸鋰單晶薄膜已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這一創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能改變相關產業結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並有望在更多應用領域實現突破。(劉玉)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把鈮酸鋰單晶做成「世界第一」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積極落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新機制、新政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泉城創業氛圍,為實現「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發展目標匯聚了巨大動力支撐。  8月16日,「發現雙創之星」大型主題系列活動來到山東。我省確定了30名人選作為創客代表參加活動,其中濟南有8名創業創新代表入選。
  • 【科技日報】我國高性能聚醯亞胺薄膜實現產業化
    中科院化學所與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由雙方合作研發的高性能聚醯亞胺薄膜已成功實現產業化,從而打破了國外廠家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加快了我國在航空航天、太陽能等高端材料領域的國產化進程。聚醯亞胺薄膜是電力電器的關鍵絕緣材料,廣泛應用於輸配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變頻電機、高速牽引電機及高壓變壓器等的製造。
  • 我國薄膜太陽能電池亟待產業化
    一些專家和學者建議,應加大基礎研究,瞄準柔性電池強化研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產業化,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升級換代。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率先實現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
    無論是空客A350、波音B787還是我國的C919客機都大量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來減輕重量、增加強度。然而,碳纖維的關鍵技術被部分國家長期壟斷。2016年6月,章勝華與鄧飛合夥創辦深圳烯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烯灣科技」),致力於解決下一代碳材料——碳納米管纖維的量產製備及其產業化應用。
  • 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
    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  自然資源部26日在此間宣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
  • 地質調查局副局長:中國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2017年5月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後,其產業化進程正在步步推進。8月25日在京舉行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介紹稱,中國是世界上既有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有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極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從目前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進程來看,我國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下一步,我國通過大力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有望率先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
  • 鈮酸鋰單晶薄膜(LNOI)開啟高速光子時代
    藉助於與先進的微納加工技術,基於絕緣體上鈮酸鋰薄膜(LNOI)的集成光子學器件被大量的研發。未來,高性能LNOI材料將支撐著基於LNOI的微納光學、集成光子學、微波光子學進一步的發展。鈮酸鋰光電子學器件邁向產業化的應用,高性能LNOI材料的產出將是其中重要的環節。
  • 熱電薄膜材料產業化前景廣闊
    熱電材料薄膜不僅能夠通過低維結構調控其熱電特性,且能與目前的微半導體器件工藝兼容,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通常而言,熱電材料的應用主要通過熱電器件來實現。我和課題組自2009年開始採用具有產業化特性的物理氣相沉積技術,研發傳統Bi-Sb-Te體系及新型Zn-Sb、Co-Sb等體系的熱電薄膜,並探索其相關物理機制。
  • 微電子學院江安全課題組研製出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高密度存算一體化...
    近期,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江安全課題組柴曉傑和江均等聯合韓國首爾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中北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浙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以及濟南晶正公司等研發出的新型鐵電疇壁存儲器,採用鈮酸鋰單晶薄膜材料與矽基電路低溫鍵合(圖1),存儲介質無缺陷、晶界和空洞等,突破了新型多晶薄膜存儲器的單元一致性和高可靠性集成技術的瓶頸。
  • 我國CdTe多晶薄膜電池取得新進展 轉化效率達14.4%
    日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在CdTe多晶薄膜電池上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在普通廉價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的CdTe多晶薄膜,經中國科學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4.4%,距2012年報導的12.78%
  • 我國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實現產業化
    由上海交通大學承擔的863納米材料專項課題「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的應用與產業化」超額完成了合同規定的指標並實現產品的產業化,該課題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硬質合金拉拔模具內孔和其他耐磨器件表面塗覆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研究得到了製備納米金剛石塗層的成熟工藝,完成了納米塗層結構和性能檢測工作,利用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技術研究開發出各種塗層拉拔模具和耐磨器件產品
  • 全球首批產業化輻射製冷降溫薄膜在奉化誕生
    工人展示全球首批量產的降溫薄膜。(記者 餘建文 攝)  寧波日報12月28日訊(記者 餘建文 奉化記者站 嚴世君)昨天上午,全球首批產業化輻射製冷降溫薄膜產品在位於奉化的寧波瑞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線。公司總經理徐紹禹內心激動:「一年之內,將一項世界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變成量產品,我們創造了奇蹟!」
  • 我國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技術實現產業化結構
    據析:由上海交通大學承擔的863納米材料專項課題「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的應用與產業化」超額完成了合同規定的指標並實現產品的產業化,該課題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硬質合金拉拔模具內孔和其他耐磨器件表面塗覆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研究得到了製備納米金剛石塗層的成熟工藝,完成了納米塗層結構和性能檢測工作,利用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技術研究開發出各種塗層拉拔模具和耐磨器件產品
  • 我國實現矽基鈣鈦礦 有望促進X射線平板探測器走向產業化
    近日,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場發射的冷陰極X射線源—矽/銅薄膜基底上硫化亞銅納米線/氧化石墨烯異質結構,壽命高於傳統場發射材料碳納米管一個量級。低成本、高壽命、低閾值場強X射線源走向大規模市場成為可能。實現矽和鈣鈦礦的單片集成結構是將高性能鈣鈦礦X射線探測器推向大規模產業化的核心要點。
  • 多地企業投建石墨烯項目 常州薄膜和粉體應用均取得重大突破
    《年報》指出,我國石墨烯產業化發展勢頭迅猛,各地企業積極投建石墨烯項目。2018年以來,石墨烯粉體和薄膜生產項目取得進展。常州第六元素千噸級氧化石墨烯粉體規模化生產線已在南通開工建設;南京科孚納米在江西贛州投資5億元,建設高純合成石墨烯球形粉體生產項目,預計實現年產量達5000噸。
  • HJT:國產設備降本助推產業化提速
    2020-2025年HJT設備需求空間有望超過600億元,率先布局的設備企業有望享受產業化初期較高的訂單彈性。設備降本或打響產業化提速「發令槍」:預計HJT電池後續主要通過效率提升、銀耗降低、設備降價、矽片減薄等途徑實現降本,其中設備降價不僅可直接降低折舊成本,還有望推動HJT產線投資回收期快速下降。
  • 矽基薄膜電池產量逐年下降,CdTe薄膜太陽電池產量大幅增長
    目前CdTe、CIGS和非晶矽電池均已實現產業化,染料敏化電池的進程相對落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鈣鈦礦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PSC)異軍突起,作為一種問世僅10年的新路線,其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已達29.1%,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其他電池,已經成為光伏電池研究領域最閃亮的明星。
  • 電工所在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驗室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商業化節能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厚的CdTe(碲化鎘)多晶薄膜。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2.78%,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 我國新型蛋白類生物藥分離純化介質實現產業化
    11月21日,從在蘇州召開的國家生物製藥發展專項工程投產儀式暨納微新一代單分散矽膠色譜填料和高載量離子交換、ProteinA親和層析介質規模上市發布會上傳來信息,由蘇州納微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和國家衛計委聯合實施的2013年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發展專項——「蛋白類生物藥新型工業分離純化介質產業化能力建設」項目,通過3年的組織實施,已達到各項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