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個月誕生一個世界級項目!鄭柵潔書記三度出馬爭搶
因為一項「2017年度全球物理十大突破」的輻射製冷超材料技術,楊榮貴和他的團隊成為各國爭搶的焦點。去年下半年以來,僅中國大陸,就有近30個城市向他們的降溫薄膜項目伸出橄欖枝。但是,這些城市中並沒有寧波。歷史性的轉折發生於1月3日。那一天,降溫薄膜團隊去江蘇考察,應一位奉化籍企業家的邀請,他們臨時決定順路到寧波看一看。
-
《科學》刊發能源學院楊榮貴團隊輻射製冷技術研究成果
該論文提出,被動輻射製冷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實現材料自身降溫製冷。建築物表面應用該材料後,白天陽光直射下,建築物的表面溫度可降低二十餘攝氏度,內部溫度可降低十攝氏度。太空輻射製冷是一種基於對材料光譜性能進行選擇性調控,通過熱輻射將物體表面熱能與宇宙冷源進行交換的技術。
-
輻射製冷助力窗戶節能
研究組將輻射製冷技術應用於窗戶,通過官能團匹配遴選適用於窗戶的透明輻射體,並評估了該策略對於不同氣候條件下降低典型建築製冷能耗意義,為節能窗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亮點:•闡述了日間輻射製冷技術在節能窗戶上的應用。•通過官能團匹配原則遴選可用於窗戶製冷的透明輻射體。
-
科學網—仿生薄膜貼一貼 被動製冷無能耗
受其啟發,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組成的一支研究團隊,基於刻蝕旋塗真空熱固化的新方法,仿生製備出具有長角甲蟲類似結構的柔性薄膜,在被動式輻射降溫的同時,實現了輻射降溫薄膜的宏量製備。 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輻射製冷助力窗戶節能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研究組將輻射製冷技術應用於窗戶,通過官能團匹配遴選適用於窗戶的透明輻射體,並評估了該策略對於不同氣候條件下降低典型建築製冷能耗意義,為節能窗戶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亮點:•闡述了日間輻射製冷技術在節能窗戶上的應用。•通過官能團匹配原則遴選可用於窗戶製冷的透明輻射體。
-
美媒:美國開發輻射製冷系統
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從全球看,大約12%的非二氧化碳排放是冷凍設備和空調帶來的。 報導稱,要理解輻射製冷的工作原理,暫時忘記太陽,想想夜晚的天空。夜空非常寒冷。在夜晚,散熱物體向上釋放的熱量比整個天空發回地面的熱量更多。
-
南京大學唐少春教授團隊在輻射冷卻型降溫節能薄膜材料研究獲進展
、纖維布料等不同基體表面沉積成膜實現高效降溫節能,為高性能輻射冷卻型被動降溫材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材料在應用時不僅能夠自支撐成膜,而且類似於塗料在基體表麵粉刷,具有良好的工業化應用前景。團隊提出的獨特三維複合結構及其輻射冷卻降溫機理示意圖。 傳統的主動降溫系統(如空調)在冷卻降溫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能量損耗以及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溫室氣體排放,尋求低能耗、環境友好的降溫方式成為人們致力追求的目標。輻射冷卻降溫能夠在不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的情況下,將熱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到外太空去,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被動降溫方式。
-
校友楊榮貴教授團隊發明可實現日間高效輻射製冷的新型複合超材料
輻射製冷技術是利用紅外輻射將熱源熱量透過紅外輻射的大氣窗口向外太空冷源傳遞的一種新型製冷技術。
-
新型節能製冷系統:利用輻射冷卻原理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
據外媒報導,來自《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節能製冷系統,只需空調電量的一半。空調的出現使人們能夠更舒適的度過夏季,但是卻及其費電。因此,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被稱為「冷管」製冷系統,它通過吸收人體散發的熱量來工作,因此只需空調一半的電量。
-
新型降溫材料有望替代空調,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正是空調,佔據了建築耗能的30%以上,同時也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可以說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調查顯示,美國如果能減少10%的建築物排放,就相當於減少4900萬行駛車輛的排放量,而整個上海的汽車保有量,才不過330萬輛。那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
每天一篇文獻:不用電的空調——輻射製冷
氣溫下降的原因就是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情況下,我們向外太空輻射熱量。而白天,由於大多數物質吸收太陽光,所以溫度又會升高。如果有一種材料在白天也不吸收太陽能,而且向外太空輻射熱量,那麼就可以實現全天的輻射製冷效果。雖然納米超結構可以實現這種功能(它可以反射太陽光且發出紅外線),但是由於製造困難無法實現商業化應用。所以科學家又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材料,製備簡單,且可以批量生成。
-
技經觀察|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一、「輻射製冷」技術基本原理根據經典熱輻射理論,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能量,通過與高溫熱源或低溫冷源間輻射換熱,物體可以獲得熱量或者冷量。「輻射製冷」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輻射製冷」發電利用了塞貝克效應(又稱第一熱電效應,指由於兩種不同電導體或半導體的溫度差異而引起兩種物質間的電壓差的熱電現象)。
-
技經觀察 | 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一、「輻射製冷」技術基本原理根據經典熱輻射理論,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能量,通過與高溫熱源或低溫冷源間輻射換熱,物體可以獲得熱量或者冷量。「輻射製冷」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輻射製冷」發電利用了塞貝克效應(又稱第一熱電效應,指由於兩種不同電導體或半導體的溫度差異而引起兩種物質間的電壓差的熱電現象)。
-
輻射製冷?這位東大人的科研有點酷!
他的輻射製冷研究,不僅可以成功實現24小時晝夜不間斷降溫,還將太陽能利用與輻射製冷合二為一,為人類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新方法。就在創造輻射製冷技術降溫新記錄的同一年,陳震回到東南大學,開啟了在東大的研究與教學生涯。
-
降溫木頭(胡良兵、尹曉波):高能效建築材料|Science述評
降溫木材中保持了原始木材有序排列的微米孔洞和納米纖維素,其多尺度纖維和通道作為隨機和無序的散射單元,對可見光光譜具有強烈的寬帶反射。降溫木材中纖維素的分子振動和拉伸有利於在紅外區,尤其是8至13微米的大氣透明窗口區域,產生強烈發射。因此,降溫木材通過大氣窗口輻射到宇宙中的熱量超過其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從而實現無需任何能源輸入的比環境溫度更低的製冷。
-
發燒手機救星誕生:5秒降溫8攝氏度
IT之家9月20日消息 近日,一篇有關全新固態降溫儀器的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該研究有望推動可攜式製冷器的發展。研究中的可攜式製冷器由一種基於電熱效應的高分子材料薄膜製成,這種薄膜可根據外加電場的開或關而釋放或吸收熱,其每克製冷功率高達2.8瓦,比現有蒸氣壓縮製冷技術耗電更少效率更大。相關測試顯示,這種製冷器能讓一部三星智慧型手機電池的溫度在5秒內降低8℃,作為對比,相同條件下空氣降溫技術在50秒內僅能降低3℃。
-
美媒:美國開發輻射製冷系統 將比任何冷卻系統更節能
該公司利用了輻射製冷的概念。幾百年前,這個概念就在中東和印度被人使用過。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8月5日報導,隨著世界面臨不斷擴大的氣候變暖危機,這類發明可能會成為力挽狂瀾者。目前的氣候變暖危機是人類活動導致的各種排放推動的。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從全球看,大約12%的非二氧化碳排放是冷凍設備和空調帶來的。報導稱,要理解輻射製冷的工作原理,暫時忘記太陽,想想夜晚的天空。
-
高出兩個數量級,23歲中國博士生「輻射製冷」發電取得新突破
「輻射製冷」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輻射製冷」發電利用了塞貝克效應(又稱第一熱電效應,指由於兩種不同電導體或半導體的溫度差異而引起兩種物質間的電壓差的熱電現象)。二、範鈴羚團隊「輻射製冷」發電取得突破範鈴羚團隊在「輻射製冷」發電方面取得突破,其基礎是範鈴羚的導師範汕洄此前的研究成果。
-
學術科普-輻射製冷詳解:原理、材料、測量及其他
輻射製冷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各種NS不斷,而且各類綜述文章也很多,但是似乎科普類的文獻比較有限。本文針對輻射製冷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這個溫度是低於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的,之所以如此,正式因為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對地球輻射有遮擋作用,也就是說,地球並不是以完全的黑體輻射向外發射能量的。想必讀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到另外一個概念,即「溫室效應」。沒錯!輻射製冷和溫室效應是緊密相關的。很多科學家相信,正是因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增加阻擋了向外的輻射,產生了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
-
Science:木材能製冷?聽聽胡良兵團隊怎麼說
不過,目前空調製冷的工作原理決定了這種降溫方法會帶來大量的能耗。以能耗大戶美國為例,建築物消耗的能源佔美國總能源需求的40%以上,年花費估計在4300億美元上下,而其中供暖和製冷的能耗又佔到將近一半。據統計,美國西南部的家庭平均每年需要花費約400美元為他們的房子「降溫」。除了花費大,空調製冷劑的大量生產和使用,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