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木頭(胡良兵、尹曉波):高能效建築材料|Science述評

2021-01-15 ScienceAAAS


中科院青促會特邀評述 李恬

(馬裡蘭大學)


李恬為本論文第一作者

 

評述論文:A radiative cooling structural material (Science 24 May 2019: Vol 364, Issue 6442)

 

木材已經使用了數千年,由於其經濟上和環境上的優勢,極有可能替代鋼和混凝土,成為重要的可持續建築材料之一。由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團隊和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教授團隊聯合報導了一種可以自動降溫的高性能結構材料。這種材料通過一種新型被動輻射冷卻技術產生永久散熱路徑:通過大氣透明窗口將熱量從這些結構散發到具有零能耗的超冷宇宙中。這種新技術對提高建築物能源管理效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由於木材纖維素的低光學損耗和無序的光子結構,降溫木材呈現出極高的光學白度,不吸收可見光。降溫木材中保持了原始木材有序排列的微米孔洞和納米纖維素,其多尺度纖維和通道作為隨機和無序的散射單元,對可見光光譜具有強烈的寬帶反射。降溫木材中纖維素的分子振動和拉伸有利於在紅外區,尤其是8至13微米的大氣透明窗口區域,產生強烈發射。因此,降溫木材通過大氣窗口輻射到宇宙中的熱量超過其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從而實現無需任何能源輸入的比環境溫度更低的製冷。與天然木材相比,降溫木材的機械強度提高了約8.7倍,韌性提高了10.1倍。降溫木材在夜間和白天(上午11點至下午2點)的平均冷卻功率分別為63 W/m2和16 W/m2。全天的平均冷卻功率為約50 W/m2。夜間和白天分別能夠實現平均低於環境溫度>9 ℃和>4 ℃的降溫。

 

圖1.(A)天然木材和(B)降溫木材的照片。(C)降溫木材的SEM圖像中顯示出排列整齊的微米級通道和 (D)納米級纖維素。(E)木頭的多孔結構表現出太陽光譜的強烈散射示意圖。(F)纖維素官能團的分子振動引起的紅外發射示意圖。(G)降溫木頭性能的實時測量。

 

該團隊使用木材這種可再生和可持續的生物材料,來實現輻射發射的方法,與以前的利用納米光子諧振器的策略有所不同。馬裡蘭大學的胡良兵教授表示:「這是我們研究組實現的木頭和纖維素納米技術的又一重大進步:降溫木材僅由木材製成,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其他例如聚合物的成分,可以作為綠色建築材料有效冷卻您的房屋」。該團隊的李恬博士表示,「這種木材通過大氣透明窗口將熱量輻射到超冷的宇宙中去,不需要任何能量輸入,可以有效減緩全球變暖和能源危機。

 

科羅拉多大學機械工程系尹曉波和楊榮貴教授團隊致力於研發大規模生產日間輻射製冷薄膜材料以及可24小時連續工作的千瓦級輻射製冷系統。團隊的翟耀博士表示:「日間溫輻射製冷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節能降溫技術。具有輻射製冷功能的木頭材料會在建築領域產生巨大影響」。

 

東北林業大學的李堅院士表示「輻射製冷木頭通過光熱管理技術,實現了原始木材的可持續性製冷功效,顯示出在新能源領域的巨大潛力, 這項工作極大地拓展了木材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具有強勁的創新性,巨大的學術價值和商業潛力。」


「胡教授和合作者展示了另一種木材的用途,這種木材不僅結構堅固,而且還可用來有效的能源管理。有趣的是,木頭這種燃燒時可以釋放熱量的材料可用於降溫,為綠色新能源建築提供了可能,」芬蘭阿爾託大學生物製品和生物系統系教授奧蘭多羅哈斯(Orlando Rojas)說。

 

胡良兵教授在過去的8年致力於木頭和納米纖維的研究,發明了一系列相關的高端科技,包括高霧度光學紙、高清晰紙、鈉電池紙、儲能木頭、透明木頭、海水淡化木頭、超強木頭(超級木頭)、離子木頭、納米絕熱木頭、高柔性木頭、海綿木頭,和降溫木頭。胡教授作為公共創始人的一家公司(Inventwood LLC)正在進行這系列木材相關的技術商業化。

 



作者簡介:李恬

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課題組博士後,馬裡蘭電子工程系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本科,曾獲馬裡蘭大學電子工程院系傑出論文獎、馬裡蘭大學傑出助研獎、美國區福布斯「30 under 30」等榮譽。作為第一作者的發表論文包括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兩篇Science Advances等。







點擊「在看」,助力傳播 

相關焦點

  • 今日Science:華人學霸強強聯手、超級木頭送熱上天
    2017年,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和楊榮貴研究組聯合在Science發表論文,報導新型輻射製冷超材料,貼哪冷那,高達10度,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和產業的熱烈追逐。2018年,馬裡蘭大學胡良兵和李騰研究組聯合在Nature發表論文,報導他們所加工研製的超級木頭,強度提高10倍,超過鈦合金,也引起轟動。胡良兵更被譽為木頭大王。知社曾對此做系列報導。
  • Science:木材能製冷?聽聽胡良兵團隊怎麼說
    近年來,科學家們開發了一些被動輻射製冷(passive radiative cooling)材料,這些材料一方面對太陽光有著高反射率,避免被陽光加熱,另一方面在大氣紅外輻射窗口(8-13 μm)具有很高的輻射率,能將吸收的熱量以紅外的形式發射向外太空。這樣一來,無需外部能量輸入就可有效幫助建築物降溫。
  • 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課題組:超級陽離子木頭
    納米多孔材料在海水淡化,能量轉化,以及離子和分子的納米過濾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大量研究集中於帶有陰離子型納米通道的材料,大規模製備帶有陽離子的納米通道,且高離子導電性的納米薄膜需要進一步研究。為解決這一挑戰,近日,馬裡蘭大學的胡良兵教授團隊利用天然木材中高度有序的纖維素納米纖維的特性,通過化學改性在天然木頭中引入陽離子基團,製備出一種具有高緻密結構,高強度,高離子導電性能的超級陽離子木頭膜。
  •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級木頭,和鋼一樣堅硬
    之後,在 150 華氏度(約 65 攝氏度)的溫度中,對木頭進行壓縮,實現木材中纖維素納米纖維的有序排列並增強其緊密度,實現木材的完全緻密化,從而極大程度地增加纖維素納米纖維之間的氫鍵密度,使經處理的木頭在斷裂過程中耗散大量能量,最終實現高韌性。經處理過的木頭,厚度最終會縮小到原先的五分之一。
  • Nature:強度媲美鋼的超級木頭!
    2月8日,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和李騰教授研究團隊關於超級木頭的最新發現。該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原生木材直接處理成為一種超強超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通過簡單的兩步處理方式獲得的超級木頭的各項機械性能,包括拉壓彎強度、韌性、剛度、硬度、抗衝擊性能等, 都超出原生木材10倍以上。其拉伸強度達到587 MPa,可以和鋼材媲美;而比拉伸強度高達451 MPa cm^3/g,超過幾乎所有的金屬和合金材料,甚至包括鈦合金(244MPa cm^3/g)。
  • 「超級木頭」——未來鋼材的替代品
    經過處理的木頭,被稱為「超級木頭」。它的優勢在於,與同一品種且尺寸相同的天然木塊相比,「超級木頭」要堅固 12 倍,可以和鋼鐵、鈦合金、甚至碳纖維相媲美。然後,在 150 華氏度(約 65 攝氏度)的溫度中,對木頭進行壓縮,使木材中的納米纖維有序排列並增強其緊密度,實現木材的完全緻密化,
  • 科學家開發出能替代鋼材的超級木頭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7日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能把木材直接處理成為一種超強超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可與鋼材媲美,在建築、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方法分為兩步,首先去除木材中部分木質素,然後在10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壓縮。
  • 行業 || 超級木頭來了,竟然能替代鋼材??
    而我們鋼鐵行業近期就出現了這麼個「挑戰者」、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能把木材直接處理成為一種超強超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可與鋼材媲美,在建築、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
  • 新型降溫材料有望替代空調,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正是空調,佔據了建築耗能的30%以上,同時也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可以說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調查顯示,美國如果能減少10%的建築物排放,就相當於減少4900萬行駛車輛的排放量,而整個上海的汽車保有量,才不過330萬輛。那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 胡良兵Nature時隔一月又發Science封面:合成八種元素的高熵合金
    將多種金屬元素合金合成單個納米級產品提供了可能會超過單一元素(或一元)納米粒子材料性能的前景。製備NMNPs的當前和主要途徑來自溼化學合成,可以獲得各種粒度,形狀和相。然而,大多數通過溼化學方法的研究報告中合金組成不超過三種元素,這限制了組成空間。此外,更多的合成技術,包括基於印刷和光刻的方法,已經將組元向四元甚至五元納米結構轉移。
  • 尹曉波:返鄉創業「鳳還巢」 扶貧路上譜華章
    龍江縣現有返鄉創業人才151人,頭站鎮北華村村民尹曉波就是其中一員,他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開啟創業之路發展特色種植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尹曉波從小出生在頭站鎮北華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在22歲時就遠離家鄉到瀋陽打拼,通過多年的打拼,積累了豐富的流通渠道和市場經驗,決定要回家鄉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
  • 1天狂發8篇Science,就是封面有點冷
    世界上已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經歷了產生熱應激的條件,建築工人和農場工人死於高溫的風險分別是其他工人的13倍和35倍。隨著這一趨勢的加劇,世界人口正流向城市,而城市往往比農村熱,而且全球許多人口正在老齡化和日趨沉重,這些條件增加了與熱相關的傷害風險。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文獻連結:A nonconjugated radical polymer glas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o7287)   材料牛資訊詳戳:今日Science:導電聚合物的重大進展
  • 胡良兵等人《Science》子刊:巧妙地克服了雙金屬合金不混溶性!
    本文以非平衡得平衡,巧妙地通過一種非平衡合成策略,克服了雙金屬材料的不混溶性,能夠獲得一系列通過傳統方法不能合成的新型雙金屬材料。雙金屬化合物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其化學性質與單一的金屬化合物不同。然而,由於組成元素的熱力學不混溶性,獲得均勻合金雙金屬化合物的途徑有限。因此,如果克服雙金屬系統固有的不混溶性,將創造具有獨特性能的雙金屬。
  • 校友楊榮貴教授團隊發明可實現日間高效輻射製冷的新型複合超材料
    輻射製冷超材料的微觀結構圖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的楊榮貴(Ronggui Yang)教授和尹曉波(Xiaobo Yin)教授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複合超材料。這種新型超材料是由許多直徑在8微米左右的二氧化矽微球隨機地鑲嵌在聚甲基戊烯中製成的50微米厚的薄膜。這種材料可以以紅外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從而達到製冷的效果。
  • 10大家居創意新材料,顛覆你的認知!
    那你真是太out了,未來的家居生活,也會有更多新穎的家具材料出現,徹底改變我們的家居生活。1透明木頭木頭是不是覺得很常見?但你能想像有一天會出現透明木頭,甚至取代玻璃嗎?美國馬裡蘭大學的華人科學家胡良兵與他的團隊就研究出一種透明木頭,並認為它將來能應用在家具、建築材料等多個領域。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先進材料》雜誌上。胡良兵副教授等人首先去除木頭中有顏色的木素成分,然後填充光折射率匹配材料環氧樹脂,實現了木頭在光學上的透明。測試結果表明,總透光率可以達到90%。
  • 中國學者一天發了三篇Science
    分別是來自於杜克大學徐伯均課題組,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盧柯院士課題組。徐伯均和李秀強認為,全球變暖產生了對可幫助穿戴者降溫的創新型紡織品的需求。各種類型的降溫織物可以改善皮膚與環境間的輻射性熱傳遞,提供一種有前途的、通過穿衣控制個人體溫的方式,並能幫助減少對昂貴且耗能的室內空調的需求。小編統計後發現,李秀強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導師為「國家傑青」朱嘉教授。
  • 一天內3篇Science來自中國學者
    分別是來自於杜克大學徐伯均課題組,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盧柯院士課題組。徐伯均和李秀強認為,全球變暖產生了對可幫助穿戴者降溫的創新型紡織品的需求。各種類型的降溫織物可以改善皮膚與環境間的輻射性熱傳遞,提供一種有前途的、通過穿衣控制個人體溫的方式,並能幫助減少對昂貴且耗能的室內空調的需求。小編統計後發現,李秀強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導師為「國家傑青」朱嘉教授。
  • 華人科學家登上Science封面:一分鐘完成燒結陶瓷
    《Science》May 1 封面圖(來源:官方)鈦媒體5月1日消息,美國馬蘭學帕克分校的科研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學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在惰性氣氛中輻射加熱,採用大數據計算方式,開發了一種超快高溫燒結(UHS)工藝方法,10秒合成,最多需要1分鐘時間加熱,就可輕鬆完成燒結陶瓷過程,從而製備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