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最新出版的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中有3篇出自中國學者。分別是來自於杜克大學徐伯均課題組,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盧柯院士課題組。
11月13日,杜克大學徐伯均(Po-Chun Hsu)和李秀強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 Photon-engineered radiative cooling textiles / 《光子工程輻射冷卻紡織品》的文章, 概述了光子工程設計的輻射冷卻織物。徐伯均和李秀強認為,全球變暖產生了對可幫助穿戴者降溫的創新型紡織品的需求。各種類型的降溫織物可以改善皮膚與環境間的輻射性熱傳遞,提供一種有前途的、通過穿衣控制個人體溫的方式,並能幫助減少對昂貴且耗能的室內空調的需求。小編統計後發現,李秀強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導師為「國家傑青」朱嘉教授。
11月13日,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和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Constrained minimal-interface structures in polycrystalline copper with extremely fine grains /《極細晶粒銅多晶中的約束最小界面結構》的文章,課題組描述了被動輻射冷卻材料的使用,該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當用於屋頂時,這些系統甚至可以在白天和陽光直射下將建築物的溫度降低幾度。小編統計後發現,楊榮貴現任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回國前科羅拉多大學終身正教授。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盧柯院士、李秀豔研究員、周鑫特別研究助理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 Constrained minimal-interface structures in polycrystalline copper with extremely fine grains / 《極細晶粒銅多晶中的約束最小界面結構》的文章,課題組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Schwarz crystal(受限晶體)結構,這種具有極小界面(minimal interface)的三維結構表現出極高的熱穩定性和力學穩定性,在純銅的熔點以下不發生晶粒長大,其強度接近理論強度。這一重要發現表明除非晶固態外,多晶體金屬在晶粒極細時還存在另外一種亞穩固體狀態,其穩定性甚至遠高於非晶固體。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