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發!一天內3篇Science來自中國學者

2020-11-16 木木西裡科技

11月13日,最新出版的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中有3篇出自中國學者。分別是來自於杜克大學徐伯均課題組,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盧柯院士課題組。


11月13日,杜克大學徐伯均(Po-Chun Hsu)和李秀強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 Photon-engineered radiative cooling textiles / 《光子工程輻射冷卻紡織品》的文章, 概述了光子工程設計的輻射冷卻織物。徐伯均和李秀強認為,全球變暖產生了對可幫助穿戴者降溫的創新型紡織品的需求。各種類型的降溫織物可以改善皮膚與環境間的輻射性熱傳遞,提供一種有前途的、通過穿衣控制個人體溫的方式,並能幫助減少對昂貴且耗能的室內空調的需求。小編統計後發現,李秀強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導師為「國家傑青」朱嘉教授。

11月13日,科羅拉多大學尹曉波和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Constrained minimal-interface structures in polycrystalline copper with extremely fine grains /《極細晶粒銅多晶中的約束最小界面結構》的文章,課題組描述了被動輻射冷卻材料的使用,該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當用於屋頂時,這些系統甚至可以在白天和陽光直射下將建築物的溫度降低幾度。小編統計後發現,楊榮貴現任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回國前科羅拉多大學終身正教授。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盧柯院士、李秀豔研究員、周鑫特別研究助理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Science 發表了題為 Constrained minimal-interface structures in polycrystalline copper with extremely fine grains / 《極細晶粒銅多晶中的約束最小界面結構》的文章,課題組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Schwarz crystal(受限晶體)結構,這種具有極小界面(minimal interface)的三維結構表現出極高的熱穩定性和力學穩定性,在純銅的熔點以下不發生晶粒長大,其強度接近理論強度。這一重要發現表明除非晶固態外,多晶體金屬在晶粒極細時還存在另外一種亞穩固體狀態,其穩定性甚至遠高於非晶固體。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爆發!中國學者一天發了三篇Science
    11月13日,最新出版的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中有3篇出自中國學者。
  • 編輯部發函關切中國學者,或成我國首篇被撤稿Science論文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2020年狂發71篇Science,國內科研成果大爆發
    截至2020年8月31日,Science(《科學》)共刊發國內機構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文獻71篇,主要涉及的欄目包括 RESEARCH ARTICLE 、REPORT 、PERSPECTIVE 、TECHNICAL COMMENTS 、LETTERS 以及 WORKING LIFE 等。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爆發:Science同期發表3篇中國學者文章:中科大、北大、南大上榜
    2019年1月18號,Science同期在線發表了3篇中國學者的文章,分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趙博等人的Observation of magnetically tunable Feshbach resonances in ultracold 23Na40K + 40K collisions
  • 寒武紀大爆發後,章魚疑似來自外星,科學家給出證據
    國外多名科學家發表權威論文,指出外星生命參與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據了解,2018年國際著名期刊《生物物理學與分子生物學進展》發表了一篇關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作者是來自不同國家的33位科學家,由此可見這篇論文的權威之高。論文指出,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和之後的古生物化石,發現這是現代進化論無法解釋的現象。
  • 涉嫌數據造假,Science正式表達對中國學者文章可信度的關切!
    中國地質大學宋懷兵/朱斌Science:半導體異質結大幅降低燃料電池工作溫度然而,文章剛發表,文中的圖就被質疑,此前已有公眾號報導。而今日,這篇文章數據可信度正式受到Science官方的關切!Science編輯部收到兩個獨立來源的郵件,聲稱文中的圖S9B和S10和作者之前的論文中的圖高度相似,而數據的來源是不同的電池組成。這些控告後來發表到PubPeer上。
  • 真要成為中國首篇被Science撤稿論文?NS要集齊了!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中科院這個科研部門,一個月投中2篇Science!
    任文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於2020年3月完成兩篇論文並投稿至Science,隨後皆被錄用。第一篇於8月7日刊發,第二篇於10月30日刊發。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連發2篇Science的中科院金屬研究生所也是人才輩出,往屆所長就是學術圈的知名學者:盧柯院士,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畢業,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97年起在史丹福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神經生物學課程,並組建實驗室研究神經通路的發育和功能。駱利群在發育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於突觸分枝以建立和維持神經迴路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間: 2011-10-12 23:30 來源:CUOG 作 者:CUOG 點擊: 242次 China Unconventional Oil & Gas海底生物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7日-19日,中國地質學會辦2020年全國青少年地學線上夏令營活動,以「我是小小科學家——解譯古生物演化密碼,探索新能源利用奧妙」為主題,分為地學知識講座、動手實踐和論文寫作三個模塊。達爾文最困惑的科學命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大爆發!中國學者一天發了三篇Science,與兩所985高校有關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10月9日,中國學者在燃料電池領域的一篇重磅文章——《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因圖片錯誤問題被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正式撤稿。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南科大:兩天發表《Nature》和《Science》各一篇!
    前44家機構進步最快的全部來自中國,前100家進步最快的則有84家來自中國。反映了在過去幾年我國發表的高質量科研成果顯著增加。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更是表現搶眼。例如,上周上海科技大學一天兩篇Science,這周又一天兩篇Nature!
  • 南科大:兩天發表《Nature》和《Science》各一篇!
    前44家機構進步最快的全部來自中國,前100家進步最快的則有84家來自中國。反映了在過去幾年我國發表的高質量科研成果顯著增加。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更是表現搶眼。例如,上周上海科技大學一天兩篇Science,這周又一天兩篇Nature!
  • 中國學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團隊稱疫情溝通不暢導致錯誤
    ,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宋懷兵副研究員,第一作者為該院的吳豔副教授。論文於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3月完成定稿,在此期間恰逢武漢封城,作者只能在不同城市之間溝通。尷尬的是,三個月前,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團隊的Nature封面論文也被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