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像個囚籠,液態固態氣態環境,有適合三態的超級生物嗎?

2021-01-08 v雷電風v

我們的大自然,風光明媚,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偶爾會狂風暴雨,偶爾會電閃雷鳴,偶爾會地動山搖,偶爾會巨浪滔天。這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同活在一個空間,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好好珍惜。大自然選擇了我們,我們也選擇了這個自然環境。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

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是從海洋裡爬出來的,從海洋生物,經過萬年進化,形成陸地的王者,不過,我們並沒有離開生存的框架空間,只是從一個裝滿水的「瓶子」進入到一個裝滿空氣的「瓶子」。一旦我們離開這個「瓶子」範圍,我們就會死亡。這個瓶子是我們的囚籠嗎?

生存在水裡的魚,可以在水裡暢快遨遊,正所謂如魚得水,只要在適合的空間裡,動物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本領,一旦離開了水,就跟「鹹魚」一般。人跟陸地動物也一樣,在自己適合的生存環境,得心應手,生龍活虎,而一旦掉進水裡。有的人不懂水性,會顯得狼狽不堪。

是環境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選擇了環境?相信進化論的人會認為環境選擇了我們,而另外一些人會認為我們選擇了環境。怎麼理解?環境選擇我們,也就是先有適合生存的環境的存在,誕生出生命。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演變得更適合這個世界。而我們選擇了環境,就是先有造物主製造了生命,然後,再製造一個適合或者有目的的生存環境。

我們的生命環境現在發現的有液態環境的生命,例如魚,有氣態環境生命,例如人,但是有沒有固態環境的生命呢?大家覺得蚯蚓算不算固態環境生命?有點類似,我們來看看判斷特定環境生命的必要因素是什麼,生命只能在自己的環境生存,偶爾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進入其他生存環境時,它可以短期生存。但一旦經過極限時間就會死亡。舉例:人跳進水裡,估計世界極限的人也只能生存一小時以內,因為人在水裡無法呼吸。而埋進固體裡,死得更快。魚離開水面,在陸地上,幾小時以內也會死亡,埋進固體裡,一樣死得更快。蚯蚓就比較複雜,如果在地面,太陽下,一小時足以致命,即使在樹蔭下,幾天內估計也會死亡。而在水裡,也能活上幾天。看來,活在固態環境裡的生命比液態氣態的生命都要強哦!

植物比較接近超級生命,它可以在兩種生態環境中生存。例如,種子發芽,在土地中生存一段時間,然後紮根土地,往上生長,又利用氣態環境,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在固態及氣態環境中生存。同理,有些水生植物,也依賴液態跟氣態環境生存。另外一些兩棲動物也屬於超級生物,例如青蛙,蠑螈,等等。可以在液態環境及氣態環境中生存。

那麼,到底這些生存環境是宇宙慢慢演變過來的還是有造物主製造的呢?當初宇宙初開,地球混沌一片,沒有水,沒有氣,甚至可能只是一個火球,也就是固態都不是。難道就是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形成現在的三種生態環境?當然,這是主流的科學觀點。不過,這個觀點又給我們存在很多疑問,例如,水從何來?氣體為何主要是氮氣及氧氣。固態的土地為何不是一塊整體的固體。等等,當然,現在科學都會研究分析,但一直沒有統一的意見。

即使地球演變成三種形態的環境,根據進化論,生物應該不斷進化成適應環境的高等動物,也就是適合在三態生存的超級生物,可以上天下海入地。為什麼人類作為地球的霸主,也只能通過工具才能進入不同生存環境空間呢?為什麼至今找不到適合三態生存的生物呢?三態合一也屬於一個大環境,在這個大環境,為何沒有演化出生物出來?環境演化生物是對的嗎?還是環境及生物都是造物主做出來的?值得科學界進一步討論。

(本文章為雷電風原創,請勿抄襲)

相關焦點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一份水,溫度很低時是固態,一般溫度時是液態,溫度很高時是氣態。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物體還有哪些狀態
    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 太陽屬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不是,是另一種形態
    我們普遍了解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但在宇宙範圍內,物質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這三種,其實還有其它形態。我們最為熟悉的太陽,就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太陽有著極高的溫度,能夠融化地球上所有的物質。不少人問太陽到底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其實都不是,太陽屬於另一種形態--等離子態,這是不同於固、液、氣三態的物質的第四種形態。
  •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因此,雲是液態、固態的,不是氣態的。大氣的上升運動主要有熱力對流、動力抬升、大氣波動、地形抬升四種方式。絕熱模式指不考慮輻射、水汽相變和湍流熱傳導等熱量傳輸過程的大氣模式。(《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絕熱模式下,空氣團與外界無熱量交換,空氣團溫度的變化是由空氣團膨脹或壓縮造成的。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通常來說這一變化不會多麼顯著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 氣態,固態,液態,愛情的「三種」狀態
    那你就要懂得愛情的三種狀態:即氣態,固態,液態。愛情氣態是一種浪漫一曲鳳求凰,一段浪漫佳人緣。古人浪漫的愛情故事很多,「文君夜奔」的故事,今天聽了也很浪漫。司馬相如才高八鬥,儀表堂堂,善詩詞,懂歌賦,在景帝時任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在家。
  • 考前複習:水的三態變化
    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雲、霧、雨、露、霜、雪、冰,但就物態的變化來說不外乎氣、液、固三態。水的三態變化通過下面一幅圖可以清晰的體現: 水由液態到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到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水由固態到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到氣態叫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嗎?大氣層有可能孕育奇特的漂浮生物
    我們知道,宇宙的行星分兩類,一種是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還有一種就是氣態行星,比如木星和土星。氣態行星沒有固態的表面,有著非常濃厚的大氣層,密度也比較大。對於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來說,有龐大的巖質表面,有一定的大氣層,有腳踏實地感覺。
  • 物質除了固態液態和氣態,還有其他的嗎?太陽是哪一種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物質佔據了地表的大部分。星球其實也分為許多種狀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巖質行星,可以被看成是固態,氣態行星就是木星這樣的行星,但是木星並非真正的氣態星球,它是一個混合星球,佔據絕大部分的是液態金屬氫,也可以說是個液態星球,那太陽是什麼狀態呢?太陽一直被形容成一個大火球,但是這個說法只是因為它和火焰一樣散發而對溫度使人感到溫暖甚至熱,那火焰是什麼狀態?太陽真的是個火球嗎?
  • 水的三態變化||博苑.自然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關於水的實驗,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嗎?小朋友們,快穿上棉襖,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池塘裡的水變成什麼樣子了吧!室外的溫度低於0℃,所以我們平常看見的液態水就會結冰,變成固態的了。把冰塊放到手心裡,涼涼的,滑滑的,還有點凍手呢。老師把冰塊拿到了教室裡,放進小熱鍋裡,讓我們來看看給冰塊加加熱會發生什麼吧!
  • 科學實驗——水的三態 (國際班)
    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都會喝很多的水,可是,你們知道嗎?小朋友們被桌面上準備的材料吸引住了,你們見過它們嗎?相信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它們就是我們平時所喝的水,水結成的冰。水在自然界不斷經歷著三種狀態的循環變化,促進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三態主要指得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小朋友們來說一說你在哪見過固態的水、液態的水和氣態的水呢?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金屬水是一個水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是處於自由活動狀態的,而氧原子則像被冰凍休眠處於固定狀態,這種狀態的水會和我們日常所見的金屬一樣具有導電功能。
  • 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新物質狀態被發現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 2019年中考化學複習之水的三態變化
    水的三態變化:   1、三態變化的實質:水的三態變化就是由於水分子的運動導致了水的狀態變化。水分子獲得能量時,運動加快,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水由液態變成了氣態(或由固態變為了液態);失去能量時,運動減慢,分子間的間隔減小,水由氣態又變回了液態(或由液態變為固態)   2、現象解釋:能量—運動—間隔—狀態   編輯推薦:2019年中考化學必考知識之化學常識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 公共基礎知識是山東衛生事業單位考試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整理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固液氣三態變化的相關考點,不少地區都在筆試當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