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2020-12-04 奇點使者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我們都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的,它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形態上的變化,例如當溫度低至零度以下時,水就從液態變成固態,形成冰。當溫度高於水的沸點時,水就從液態變成氣態,形成水蒸氣,由此可見水的形態和環境溫度有重要的聯繫。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這其中的物理變化可能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首先,如果液態水想要變成氣態水的話,必須達到沸點。在室溫下水的沸點是100℃,但是它會隨著氣壓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在高原的人就有這樣的生活體驗,他們一般不用把水加熱到100℃水就煮沸了,這時候水的沸點在85℃左右。這是因為氣壓低會降低水的沸點,同樣的道理,氣壓高會提高水的沸點。目前人類已經探測得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這裡的深度達到了10000多米。

有過潛水經驗的朋友可能就會有這樣的體驗,越往深處潛就感覺受到海水壓力越大。在馬裡亞納海溝也是如此,在深達一萬多米的海溝裡壓力非常大,以至於水的沸點被提高到了400多℃。可能會有朋友會好奇,那馬裡亞納海溝10000米以下的水是以什麼形態存在呢?答案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超臨界狀態,這是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給出的定論。

據科學家的估計,10000米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大氣壓比標準大氣壓要高出1000多倍,這導致了水的沸點直接被提高到380℃左右。所以這裡的海水如果想要沸騰的話,那必須達到這麼高的溫度條件。很多認為越往海洋的深處應該是越冷才對,因此10000米以下的水不僅不能沸騰,還有可能結成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裡的水不但不會結冰,而且還能夠在沸騰之後以一種超臨界的狀態存在著,這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原來馬裡亞納海溝的深處竟然是地殼最薄弱的地方。不僅如此,這裡還是最接近地幔的地方。在地球的內部結構中,地幔正是所有巖漿產生的地方,因此它導致了馬裡亞納海溝深處海水的環境溫度保持在高溫的狀態,甚至超過了400℃。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這裡的海水自然會沸騰起來,再加上高壓的環境,使得沸騰的水不能直接變成氣態,而是出於氣態和液態的臨界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超臨界狀態。

出於超臨界狀態的水不斷從地底下冒出來,就像一股股煙霧一樣。這些「煙霧」中不僅含有大量的海水,還含有熔巖中的礦物質、微生物等,它們都是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許地球上最早的海洋生命就是這樣誕生的,地殼經過大規模的運動之後營造了能夠孕育生命的環境。在生命孕育出來之後它們又有足夠的食物來源,逐漸地演化成其他種類的生物。不得不說,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相關焦點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而在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水的研究探索,可能很多人覺得,水這種物質太簡單了,只要是學物理的都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而且它的三種形態轉化也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可研究的價值,事實真是如此嗎?
  • 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有多深?水是液態、還是固態,為什麼?
    地球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有多深,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相比如何?都說它一年可以吞下3億噸海水,最深處的壓強甚至可以直接將人體壓爆。那麼,馬裡亞納海溝1萬米深的水到底是液態、還是固態?為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意外,到現在為止,這個世界上唯一到達過馬裡亞納海溝11034米深處的人,卻只有來自美國的導演詹姆斯-卡梅。他利用自己冒著死亡葬之地的風險換來的三個小時左右時間,盡力拍攝了海溝深處的照片和視頻,主要涉及到地質和生物這兩個方面。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水就是一種十分神奇的物質,估計很多人不知道水能夠變換很多的不同形態,大部分的形態估計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現在美女小倩給大家講一下這些水的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我粉絲,一起研究和探討科學話題,大家一點要多多支持。
  • 對比珠峰上水的沸點變低,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還是液體嗎?
    在溫度和壓強的影響之下,水分子在空間當中的排列方式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從理論上來講,水在標準大氣壓產生沸騰現象,此時液態水將會轉化為氣態水,而一旦溫度低於了0℃,水將由液態轉化成為固態。那麼我們現在不妨提出個問題,在人類已知的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當中,水究竟會是什麼形態呢?
  • 對比珠峰上水的沸點變低,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還是液體嗎?
    水是在整個地球生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物質,而它本身也具備著非常多變的形態,可以說是非常奇妙的一種存在了。我們也都知道,水的形態變化是會依據其所處的環境的條件不同而不同的,比如海拔高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溫度和壓強的影響之下,水分子在空間當中的排列方式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馬裡亞納海溝水深10862米,水是什麼形態的,會成固體嗎?
    馬裡亞納海溝水深10862米,水是什麼形態的,會成固體嗎? 大家都知道,水的形態往往分為液態、固態和氣態三種形式,而且水也能夠在溫度、氣壓等因素的影響之下,在這三種形態之間不斷的自由變換,但是除了這三種形態之外,科學家們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發現了一種名叫超臨界水的形態。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液態(水)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通常來說這一變化不會多麼顯著
  • 1萬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100個大氣壓,下面的水還是液態嗎?
    足以見得,人類探索海底深處的難度,不過從人類多次下潛返回的資料來看海水依然是液態。並沒有因為巨大的壓力而被壓為固態晶體。其實這個問題只需了解水的相位變化我們知道水有三種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這三種形態可以互相轉化,而互相轉化的的因素取決於水所處環境的溫度和壓力。
  • 馬裡亞納海溝深10862米,水壓高達1100個大氣壓,水會壓成固體嗎
    前蘇聯曾挖了一個深達12262米的深坑,每下降100米溫度就升高2攝氏度,到達最深處的溫度已達到300攝氏度的高溫。可在海洋中有一個深達10862米的馬裡亞納溝內的溫度卻只有2攝氏度?如此高深莫測的深溝是由亞洲板塊與歐洲板塊運動造成的。
  • 太陽屬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不是,是另一種形態
    我們普遍了解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但在宇宙範圍內,物質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這三種,其實還有其它形態。我們最為熟悉的太陽,就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太陽有著極高的溫度,能夠融化地球上所有的物質。不少人問太陽到底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其實都不是,太陽屬於另一種形態--等離子態,這是不同於固、液、氣三態的物質的第四種形態。
  • 馬裡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顆表面大部分被液態水覆蓋的行星然而儘管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71%,但實際上它也只是一層「水膜」而已,因為地球海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斐查茲海淵,海拔也才-11034米,而地球的半徑是6371km,舉個不太符合比例的例子,地球海洋和地球半徑相比,就好像包裹大白兔奶糖的那層
  • 物質有3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又屬於哪一種?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原子大致可以歸類為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而水作為地球上含量最為豐富的化合物之一,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轉化也是最為常見的。當水是液態的時候,它是可以流動的,而當水變成固態之後,它的體積會膨脹,而水變成氣態之後,它就變成了水蒸氣。
  • (水的氣態、液態和固態同時存在)
    在這幅圖中,水同時保持著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這在熱力學上,被稱作三相點,也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溫度和壓力的點上,物質可以同時保持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水的三相點是:0.01 °C,6.11657 mbar。著這個點上水的三種狀態保持平衡。
  • 馬裡亞納海溝有1W米深,最深處的水還是液態嗎?專家:離地心這麼近你...
    馬裡亞納海溝有1W米深,最深處的水還是液態嗎?專家:離地心這麼近你說呢水的一般狀態是液體,但是大家肯定都知道水不止這一個狀態,水在達到它的沸點100度的時候就會變成氣體也就是水蒸氣,如果溫度可以達到水的凝固點0度的時候,水又可以變成固態,也就是大家生活中看到的冰塊!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一份水,溫度很低時是固態,一般溫度時是液態,溫度很高時是氣態。
  • 馬裡亞納海溝有1萬米深,那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溫度是多少?
    那麼,人類到達過1萬多米深處嗎?那裡的溫度如何?水是液態還是結冰狀態?且聽我慢慢道來。1960年,美國「裡雅斯特」號潛水器的科學家們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的深處,採用特製的工具測得了底部最低水溫通常都在2°左右,這是目前為止對於海底最低溫度的紀錄。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的嗎?
  • 實際上水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99%都不知道最後一種!
    許多人對水,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形成只有三種知識,那麼水會有第四種形式嗎?許多人可能會說,水不是僅以三種方式形成的嗎?在學校,物理老師告訴我們,水只有三種形式:固體,液體和氣體。怎麼會有第四種形式?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它總能找到不存在的事物,總能提高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通常情況下,水是一種普通物質,只有三種形式,這是正確的。但是,一切總是異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