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
等離子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超固態:
處於固態的物質,在強大的壓力之下,原子間距消失,原子外圍的電子層崩塌,所有的電子和原子核被擠作一團,這個時候的物質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什麼間隙了,這樣的物質狀態,科學家把其稱作超固態。超固態只會在極大的壓力下產生,宇宙中的白矮星或者我們地球的內部都可以找到超固態。
中子態:
超固態的物質原則上已經不存在間隙了,但是若繼續給超固態物質增加巨大壓力,原子核在此狀態下就可能會崩解,釋放出質子和中子,而高壓環境下,質子和電子會結合為中子,此時的物質全都變成中子,這樣的狀態就叫中子態。目前而已,中子態就算是物質最「緊緻」的狀態了,其密度比超固態都要大十多萬倍。若是在地球上,火柴盒大小的中子態物質就可以有幾十億頓的重量,通常的比喻就是火柴盒大小的中子態物質需要90多萬臺重型火車頭才能拉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