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2021-01-12 騰訊網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玻璃化轉變對科學家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物質從液體轉化為固體時,它們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體。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狀材料)中,分子往往處於凍結或自由無序的狀態。

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聚合物化學方法製造出小塑料顆粒,拉伸並冷卻它們,直到它們變成橢球狀,然後將它們放入合適的溶劑中。由於其獨特的形狀,使得研究人員的粒子更具有方向性。

通過測試了流體中不同密度的粒子,跟蹤了它們運動和旋轉的程度。最終他們發現,在較高的密度下,粒子相互阻擋而無法旋轉,但它們仍然可以移動,形成「液態玻璃」狀態。

康斯坦茨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的安德烈亞斯·祖姆布施(Andreas Zumbusch)教授表示,在一定的粒子密度下,定向運動發生凍結,而平移運動持續,從而形成了介於固體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液態玻璃」狀態。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狀態實際上是液態和固態相互轉變競爭過程,一種是規則相變,另一種是非平衡相變,而粒子的形狀和密度是形成這種形態的關鍵。

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玻璃化轉變是如何在最小尺度下工作的,甚至不僅僅局限於玻璃,還有可能揭示從最小的生物細胞到整個宇宙系統中所有無法解釋的紊亂狀態。(快科技)

相關焦點

  • 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新物質狀態被發現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 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物體還有哪些狀態
    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 固態、液態和氣態後:為何不斷發現新的物質狀態?
    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三種基本狀態,即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一個理解我們所處物理世界的簡單方法。當然,如果你還記得一點高中時的科學知識,你可能會想起物質的第四種狀態:等離子態。如果關注科學新聞,你可能還聽說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就有五種物質狀態了。那麼,簡併態物質呢?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通常來說這一變化不會多麼顯著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
  • 氣態,固態,液態,愛情的「三種」狀態
    那你就要懂得愛情的三種狀態:即氣態,固態,液態。愛情氣態是一種浪漫一曲鳳求凰,一段浪漫佳人緣。古人浪漫的愛情故事很多,「文君夜奔」的故事,今天聽了也很浪漫。司馬相如才高八鬥,儀表堂堂,善詩詞,懂歌賦,在景帝時任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在家。
  • 等離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是由原子或者分子構成的,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間距決定了物質的狀態,也就是說,物質的微觀特性決定了它的宏觀特性。固態:構成物質的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小,分子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很大,這個物質就表現為既有固定的形狀又有固定的體積,也就是固態。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可事實上,直到目前科學家都不知道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到底存不存在。當然,水是現實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可是我們對水真的了解嗎?很多人的認知裡對於水的形成只有三種認知,固態,液態和氣態,那麼水會不會有第四種形態?可能不少人會說了,水不是只有三種形成嗎?上學的時候物理老師可是告訴我們,水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怎麼可能會有第四種形態?
  • 水一定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嗎?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的水是另一種形態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水的形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水之所以能夠在這三種形態中自由變化,是因為環境中的溫度、氣壓等因素在發揮作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了水的第四種形態,它就是超臨界形態。
  • (水的氣態、液態和固態同時存在)
    在這幅圖中,水同時保持著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       這在熱力學上,被稱作三相點,也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溫度和壓力的點上,物質可以同時保持三種狀態:氣態、液態和固態。著這個點上水的三種狀態保持平衡。
  • 物理學家觀察到全新的物質狀態:液態玻璃 | PNAS
    ,不同於目前已知的物態(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超臨界態等),其在微觀層面上展現出從未觀測到過的行為。相關研究由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他們稱這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為「液態玻璃」。編譯 周郅璨審校 王昱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方法合成了球狀的聚合物核殼膠體粒子,並用不同的螢光基團染色。
  •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
    雲是氣態、液態、固態的嗎?(《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因此,雲是液態、固態的,不是氣態的。絕熱模式指不考慮輻射、水汽相變和湍流熱傳導等熱量傳輸過程的大氣模式。(《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絕熱模式下,空氣團與外界無熱量交換,空氣團溫度的變化是由空氣團膨脹或壓縮造成的。
  • 太陽到底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科學家:它的形態讓人出乎意料
    太陽除了能夠散發著光和熱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它也是氧氣的根本來源。既然太陽這麼重要,自然而然就有不少人對太陽的物質形態產生疑問,那麼太陽到底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科學家表示:它的形態讓人出乎意料。
  • 水除了固態、液態、氣態,其實還有一種形態
    我們一直認為,水是以固態(冰)、液態(水)和氣態(水蒸氣)三種狀態存在於地球上的,並且不能導電。液態(水)但是,根據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在滿足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後,將可能得到超離子狀態的水
  • 物質除了固態液態和氣態,還有其他的嗎?太陽是哪一種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物質佔據了地表的大部分。星球其實也分為許多種狀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巖質行星,可以被看成是固態,氣態行星就是木星這樣的行星,但是木星並非真正的氣態星球,它是一個混合星球,佔據絕大部分的是液態金屬氫,也可以說是個液態星球,那太陽是什麼狀態呢?太陽一直被形容成一個大火球,但是這個說法只是因為它和火焰一樣散發而對溫度使人感到溫暖甚至熱,那火焰是什麼狀態?太陽真的是個火球嗎?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一份水,溫度很低時是固態,一般溫度時是液態,溫度很高時是氣態。
  • 物質除了氣態、固態、液態之外,還存在什麼形態
    在我們的固有認知裡,物質只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氣態,但其實,物質到目前為止,一共存在六種形態,還有三種分別是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等離子態人們常年看到的閃電、流星、部分高溫火焰等,它們都是處於等離子態。
  • 物質除了「氣態、液態、固態」還有其他形態嗎?
    物質形態是指物質存在的具體形式和狀態。通常生活中物質的氣態、液態、固態這三種物質形態最為常見。除此之外物質還有其他三種形態。>,此時,電子和離子帶的電荷相反,但數量相等,這種狀態稱作等離子態。2016年1月,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家利用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