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圖中這樣的科羅拉多河淺灘可能富集著大量的汞和硒,它們會積累在食物鏈中。
大峽谷中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遭到這兩種有毒金屬物質的汙染。火電站和礦井是汞的主要來源,而硒則是通過農田徑流被帶入大峽谷的。
無論怎麼看,大峽谷底部的科羅拉多河都可以算得上是美國本土最偏遠的地區。儘管每年有五十餘萬人在大峽谷徒步旅行,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艱苦跋涉前往峽谷底部,那裡距離地表上千米深。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難以接近的特性能夠保護科羅拉多河獨特的生態系統。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David Walters表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他是一項新研究的領導者。「這個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什麼原始地區了,」Walters解釋道,「哪怕大峽谷中最偏遠的地方都是如此。」
科羅拉多河蜿蜒流經大峽谷的部分長達386公裡,這項綜合性研究發現,河裡的魚類和其他動物體內含有高水平的汞和硒。
據研究人員稱,包括綠藻、吸血蒼蠅、蝸牛以及作為研究對象的六種魚類,所有生物體內都被相當濃度的重金屬所汙染。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野生動物吃下它們的話會對身體有害。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令人擔憂,因為汞是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素,能夠改變大腦的發育,削弱魚類逃避捕食者的能力。該研究還發現,足夠高濃度的硒會導致魚類先天畸形,包括畸形的頭部、眼睛、嘴部、魚鰭以及嚴重彎曲的脊椎。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聚集的重金屬毒性會更強,還會進入食物鏈的上層。
弓背鮭是科羅拉多河流域特有的魚類,作為聯邦政府規定的保護物種,它們生活在峽谷深處偏遠而湍急的急流中。研究人員稱,在弓背鮭的獵物體內發現了高水平的汞,這對弓背鮭造成了新的威脅。
這項研究對於那些生活在公園以及遠離科羅拉多河岸的生物也有借鑑意義。
「沙漠中的河流被稱為乾旱地區的『生命紐帶』。」Water說道。它們提供了一道快速流動的盛宴,吸引著附近地區的蜥蜴、蝙蝠和鳥類前來。
在斑點鯪魚和黑頭呆魚這兩種被研究的魚類中,每一條樣本的體內都發現了汞。研究人員寫道,在樣本體內發現的汞含量極高,是捕食者安全食用水平的30到40倍。例如生活在大峽谷的鳥類——白腹魚狗,它們以精力充沛的飛行、大腦袋、斷續而具有穿透力的叫聲聞名。此外還發現,對於以吃魚為生的野生動物而言,六種魚類體內硒的平均含量是有毒水平的2到4倍。
弓背鮭是大峽谷的標誌性魚類,它們沒有被列入研究範圍之內,因為其數量實在過少,科學家難以進行取樣。這種科羅拉多河谷特有的魚類生活在峽谷深處偏遠而湍急的急流中,自從1967年以來就被列入聯邦政府制定的首份瀕危動物名單之中。研究人員稱,在弓背鮭的獵物體內發現的高濃度汞很可能對其造成新的威脅,這些魚兒已經在當地的河水中生活了至少兩百萬年。
研究中唯一的亮點是虹鱒魚,作為大峽谷最受歡迎的娛樂用魚,其體內的有毒物含量沒有超過人類安全食用的健康規定。幼魚體內的汞含量要高於完全發育成熟的虹鱒魚,後者是垂釣者的目標。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因為這與通常狀況相反:汞含量往往與魚的大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