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峽谷底部也被汙染:魚類體內水銀超標30倍

2021-01-15 旅新網

類似圖中這樣的科羅拉多河淺灘可能富集著大量的汞和硒,它們會積累在食物鏈中。

大峽谷中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遭到這兩種有毒金屬物質的汙染。火電站和礦井是汞的主要來源,而硒則是通過農田徑流被帶入大峽谷的。

無論怎麼看,大峽谷底部的科羅拉多河都可以算得上是美國本土最偏遠的地區。儘管每年有五十餘萬人在大峽谷徒步旅行,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艱苦跋涉前往峽谷底部,那裡距離地表上千米深。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難以接近的特性能夠保護科羅拉多河獨特的生態系統。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David Walters表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他是一項新研究的領導者。「這個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什麼原始地區了,」Walters解釋道,「哪怕大峽谷中最偏遠的地方都是如此。」

科羅拉多河蜿蜒流經大峽谷的部分長達386公裡,這項綜合性研究發現,河裡的魚類和其他動物體內含有高水平的汞和硒。

據研究人員稱,包括綠藻、吸血蒼蠅、蝸牛以及作為研究對象的六種魚類,所有生物體內都被相當濃度的重金屬所汙染。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野生動物吃下它們的話會對身體有害。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令人擔憂,因為汞是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素,能夠改變大腦的發育,削弱魚類逃避捕食者的能力。該研究還發現,足夠高濃度的硒會導致魚類先天畸形,包括畸形的頭部、眼睛、嘴部、魚鰭以及嚴重彎曲的脊椎。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聚集的重金屬毒性會更強,還會進入食物鏈的上層。

弓背鮭是科羅拉多河流域特有的魚類,作為聯邦政府規定的保護物種,它們生活在峽谷深處偏遠而湍急的急流中。研究人員稱,在弓背鮭的獵物體內發現了高水平的汞,這對弓背鮭造成了新的威脅。

這項研究對於那些生活在公園以及遠離科羅拉多河岸的生物也有借鑑意義。

「沙漠中的河流被稱為乾旱地區的『生命紐帶』。」Water說道。它們提供了一道快速流動的盛宴,吸引著附近地區的蜥蜴、蝙蝠和鳥類前來。

在斑點鯪魚和黑頭呆魚這兩種被研究的魚類中,每一條樣本的體內都發現了汞。研究人員寫道,在樣本體內發現的汞含量極高,是捕食者安全食用水平的30到40倍。例如生活在大峽谷的鳥類——白腹魚狗,它們以精力充沛的飛行、大腦袋、斷續而具有穿透力的叫聲聞名。此外還發現,對於以吃魚為生的野生動物而言,六種魚類體內硒的平均含量是有毒水平的2到4倍。

弓背鮭是大峽谷的標誌性魚類,它們沒有被列入研究範圍之內,因為其數量實在過少,科學家難以進行取樣。這種科羅拉多河谷特有的魚類生活在峽谷深處偏遠而湍急的急流中,自從1967年以來就被列入聯邦政府制定的首份瀕危動物名單之中。研究人員稱,在弓背鮭的獵物體內發現的高濃度汞很可能對其造成新的威脅,這些魚兒已經在當地的河水中生活了至少兩百萬年。

研究中唯一的亮點是虹鱒魚,作為大峽谷最受歡迎的娛樂用魚,其體內的有毒物含量沒有超過人類安全食用的健康規定。幼魚體內的汞含量要高於完全發育成熟的虹鱒魚,後者是垂釣者的目標。這一發現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因為這與通常狀況相反:汞含量往往與魚的大小成正比。

相關焦點

  • 打破一支水銀溫度計有多可怕?汞超標1000倍,禁止它的生產是對的
    雖然水銀體溫計中之後2克左右的「水銀」,不過,它對於人體的危害、環境的汙染,卻是不容忽視的,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如果在室內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不小心打破了一支水銀體溫計,那麼室內大氣中汞含量會是室外大氣的1000倍,而且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才會恢復正常。汞汙染有多可怕?
  • 床裡藏水銀致一家3口汞中毒 尿汞超標20倍(圖)
    鄭慧拆洗這隻靠包時,發現裡面布滿了水銀(汞),直徑大的有2釐米。她當即聯繫了經銷商和仙居縣消保委。  同年7月21日,在消保委、生產廠家、經銷商都在場的情況下,開拆了另一隻靠包,同樣發現了大量水銀存在。  鄭慧一家三口經檢測均已嚴重汞中毒。
  • 水銀溫度計: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
    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盟的一項數據顯示,1克汞經大氣傳播後,可能使一個101170平方米的湖泊中所有的野生魚類汙染至不安全食用標準。在整個生物富集的過程中,「越處於生物鏈的上層越倒黴」,最終受害者將是湖泊附近以魚為主要食物的居民。  這時再去回想初中時,物理老師教我們在使用體溫計時「先甩一下」,顯得有些諷刺。
  • 美國加州部分魚類受有毒化學物質嚴重汙染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12日公布一項調查報告稱,加州沿海部分魚類受有毒化學物質嚴重汙染,不可食用。  加州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與美國環境保護署合作,對生活在加州沿岸160公里海域的22種魚類進行檢測,發現部分魚類有毒化學物質含量嚴重超標,並且這一情況過去十年來有逐漸惡化的趨勢。
  • 世界海產魚類汞含量超標,原因讓人堪憂
    受金槍魚獵食對象的影響,其體內汞含量水平可能會進一步增高。圖片來源:KIM KYUNG HOON, REUTERS 近年來,有關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故事好像越來越少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汞汙染現象卻有所改善。汞,俗稱水銀,是一種有毒金屬,它主要來源於燒煤工廠等有關行業的排放,它可以在大氣中環流,也可以進入到海洋之中,並且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 汞汙染:為什麼要淘汰水銀溫度計和水銀血壓計?
    最近,他不小心在臥室內打破了兩支水銀溫度計。這位專業人士在開窗通風前,先是興致勃勃地將測量汞濃度的儀器搬進臥室,發現「比室外大氣中的汞濃度高出1000倍」。儘管他迅速撒硫磺並開窗通風,但直到一個月後,室內汞濃度才慢慢恢復正常。可是,這些辦法並不會使那些洩漏的汞消失,它們只是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的循環系統。
  • 全球15大汙染嚴重居住地 山西臨汾排第三
    2、烏克蘭車諾比1986年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給蘇聯人帶來了許多災難,14000人居住的小鎮毀於一旦,自那以來,由於放射性汙染,一直無人敢居住。據悉,這個倒塌的車諾比核反應堆所釋放出來的輻射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所釋放輻射的100倍。
  • 極圈內檢測到大量水銀,正在擴散汙染海洋,人類該如何應對?
    然而這幾天在北極,科學家們又遇到了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北極同樣也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氣溫在持續的波動升高,隨著氣溫升高,凍土中一些危機就暴露出來,科學家發現北極圈內水銀的含量急劇升高,將來會發生什麼沒人知道。
  • 家裡有水銀溫度計的一定要注意了!打碎了有可能會汙染10萬平方米!
    估計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是看不出來是什麼的,這是從一個誤食水銀溫度計裡的水銀的熊孩子身體裡照出來的,裡面白色的這些物質是重金屬水銀,也就是劇毒物質汞。溫度計幾乎是每個家庭都必備的,特別是水銀溫度計,使用方便、測量精準,更重要的是購買便宜,在大街上每家藥店幾乎都可以買到,所以很難被替代。
  • 水銀溫度計用得好好的怎麼說禁就禁?各國相繼禁止是在怕什麼?
    美國於1990年通過清潔空氣法,將汞列入有毒汙染物清單,需要儘可能控制。直到1995年,北美人為汞排放總量佔全球的11%。2006年,美國各州希望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但被聯邦上訴法院駁回。水銀很容易蒸發並進入空氣中,其在0℃時便開始蒸發,並且蒸發速度隨溫度增加。經測算,溫度每升高10℃,水銀的蒸發速度約增加1.2~1.5倍,而空氣的流動也會加快其蒸發速度。水銀粘度小,流動性強,很易碎成小汞珠,簡直無孔不入,極難清理。而且,水銀有劇毒。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水銀溫度計將全面禁產!水銀到底有多危險?
    水俁病的染病途徑 來源丨無憂文檔那麼問題來了,毒性不大的氯化汞和硫化汞是如何引發如此大範圍的中毒事件的呢?答案在水底的淤泥中。海底的淤泥裡的微生物在攝入氯化汞和硫化汞後會將其代謝為毒性更強的以甲基汞為代表的含汞有機物,這類物質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損害尤其大。
  • 提醒:兩種魚類金屬含量超標,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看到請不要食用
    導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海鮮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在離海遠一些的城市,吃魚就變得超級平常,人們都覺得魚類富含豐富的營養和蛋白質,並且不會發胖,多吃魚肉還會變聰明,殊不知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魚,魚類中含的化學物質和一些重金屬,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 水銀溫度計用得好好的怎麼說禁就禁?各國相繼禁止的背後是在怕什麼?
    美國於1990年通過清潔空氣法,將汞列入有毒汙染物清單,需要儘可能控制。直到1995年,北美人為汞排放總量佔全球的11%。2006年,美國各州希望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但被聯邦上訴法院駁回。
  • 水銀體溫計弄碎了怎麼及時處理,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在甩體溫計的時候,失手把體溫計甩了出去,體溫計被摔碎了,一些銀白色的水銀珠子落在地板上。劉女士用拖把把地板拖了一遍,但有的水銀珠子還是鑽進了床下,忙著帶女兒去醫院,一時沒有功夫清掃乾淨。當天晚上,劉女士和老公、女兒陸續開始頭痛和肚子痛,但一直找不到原因。第二天,劉女士把摔碎水銀的事,告訴了一位學醫的朋友,朋友提醒她水銀會蒸發,頭痛會不會和失落的水銀有關?
  • 水銀危害大,水銀體溫計將成歷史!你換電子體溫計了嗎?
    近日,水銀體溫計將退出市場的話題引發網絡關注。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公告顯示,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將於2026年全面禁止生產,這宣告著曾經走進千家萬戶的水銀體溫計將成為歷史。在過去水銀體溫計由於價格親密、結構簡單、測量準確。因此水銀體溫計成為中國市民家中常備的測溫設備。
  • 海洋汙染+過度捕撈,未來的我們會不會無魚可吃
    根據歐盟食品安全局的評估,對於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每天吃入30~65微克的孔雀石綠風險是可接受的。這相當於每天即使吃超標100倍的海鮮(中國標準1微克/千克),也可以吃300~650克——這可是膳食指南從營養角度推薦的一周的食用量。而在2019年的抽查中,孔雀石綠最高超標47倍。
  • 這家養殖場廢水氨氮濃度超標15.4倍 被罰10萬元
    養殖場外排廢水氨氮濃度超標15.4倍,汙染周邊環境怎麼辦?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城口縣生態環境局獲悉,該局依法對城口縣華興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疫情期間汙染水源環境違法行為處罰金10萬元。日前,城口縣生態環境局接「12369」轉辦案件——反映城口縣華興養殖專業合作社排放汙水擾民的問題後,城口縣生態環境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
  • 秦始皇陵地宮中存在大量水銀,若人掉進水銀池會發生什麼?
    水銀又叫做汞。普通人很難接觸如此大量的水銀,更別說掉進水銀池。如果一個人不小心掉進水銀池,肯定不會被淹死,但是大概率會被毒死。 我國科學家曾經對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進行過地球物理勘探,發現秦始皇陵的封土中存在明顯的汞異常,這說明秦始皇地宮下面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由於地宮埋在30多米深的地下,且並沒有開封,究竟有多少水銀仍然是未解之謎。好在地宮中存在石質墓室,並且深埋地下,使得水銀不至於大量滲透至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