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草貓,貓貓不同~ 但我們都能拍到

2020-09-03 貓盟CFCA

寫在前面:

祁連山調研小分隊正深入無人區!

估計這個星期都收不到他們的消息了,哭唧唧~

本次調研目的除了荒漠貓(當地稱草貓),小分隊也調查研究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猞猁以及豺。

來看看大牛小日記,前幾天他們是怎麼過的吧!

黃色的沙棘&黃色的貓

「肋果灌叢。」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主要有三種沙棘:中國沙棘、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其中後兩種僅分布在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也叫黑刺。

黑刺叢

從1981年起,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的徐永旭先生等人多次調查過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沙棘。

徐先生在1991年的論文中寫道,在祁連山區:

(1)肋果沙棘的垂直分布範圍為海拔2800-3780米;

(2)肋果沙棘「幾乎全部分布在河漫灘和洪積扇緣上」;

(3)肋果沙棘「能形成大面積的比較密的且有相當株高的植物群落」。

結論為,肋果沙棘「對改善高原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為一些鳥獸的棲息和生存,以及防止河床和溝谷衝刷,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言以蔽之,「不可多得的非常寶貴的樹種」。

黑刺叢 ©李小龍

託勒河,發源於央隆鄉東部,向西北流淌,出甘青邊界後,穿過託勒山、走廊南山,進入河西走廊,換了個名字「北大河」,哺乳嘉峪關市所在的綠洲。

河流中間是砥石河床,河岸灘地為黑刺灌叢或者沼澤草甸,緊接著平緩上升的洪積扇上的高寒草原,然後是山和山溝。

沿溝繼續往上,依次為高寒草甸、裸巖和冰川,海拔高差一千多兩千米。

在猞猁的舞臺玩耍一哈

這便是猞猁的舞臺了。

牧民們在「溝」裡見過猞猁,在「灘」上也見過。

溝和灘是牧民眼中兩種基本地形:河灘和洪積扇上,謂之灘;山谷裡,謂之溝。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管理局和青海林科院在兩邊的山溝裡放了將近50臺紅外相機,有四五臺拍到了猞猁。

這次在詢問豺狗子的過程中,牧民說灘上的黑刺林「猞猁經常見了,冬天羊羔抓著」。

因此在5月的最後一天,休整日,我們調整了調查重點:猞猁,而不是豺。

於是六月的第一和第二天,我們便在祁連縣裡重複門源縣的故事:沙棘與貓

在門源縣,是中國沙棘和荒漠貓;在祁連縣,則是肋果沙棘和猞猁。

在兩天的時間裡,我們安裝了25臺紅外相機。

獵物這麼多,猞猁去哪了?

除了牧民的話,獵物調查同樣給了我們信心。

在門源縣,我們看到大量雉雞隱蔽在沙棘林裡,並在周圍的青稞和油菜地裡取食;在祁連縣,替代雉雞的是高原兔

我們在6月1號早上做了一次晨巡,2號晚上做了一次夜巡。兩次都看到了巨多的兔子,負責記錄的蓓蓓在手機屏幕上都忙活不過來了。

兔兔 ©巧巧

兔子白天躲藏在黑刺林裡,晚上會散布到周遭的草地上吃草。黑刺林有狍子,但數量似乎不多。

旱獺和狍子也是猞猁的潛在獵物。黑刺林周圍的草地裡還有旱獺,灌叢裡幾乎沒有,可能是潮溼和難以打洞的緣故。

黑刺林是冬季草場的一部分。每年五六月份,牧民逐漸將牛羊往高海拔趕,直到十、十一月份趕回河谷裡。當綿羊在黑刺灌叢裡穿行,羊毛經常被掛到刺上,一叢叢的甚是醒目。

真實薅羊毛~

在溝和灘之間,猞猁會採取類似牧民轉場的季節性海拔遷移嗎?

或者它們會劃分地盤,有的猞猁住溝裡,有的住灘上?

季節性輪牧會是猞猁在這個區域長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嗎?

這些問題尚不得而知,因為首先是要確認猞猁是不是經常在黑刺林活動。

我們在門源找到大量荒漠貓的糞便;而在祁連縣,基本上一無所獲,沒有糞便,沒有腳印。

但2號下午,當我和小嚴、蓓蓓還在甘青邊界安裝最後一臺相機時,一晴激動地發來一段猞猁的視頻。她和小龍安裝相機的當天晚上就拍到了。

「看我說啥來著!實力!「一晴同學無比驕傲。

李小龍攝

2號傍晚七點,終於下起了雨。已經連續四天晴天了,每天太陽明晃晃,雪山明晃晃,不免有不真實之感。

不過雨沒下多久。八點半,我們五個人擠進獵豹車裡兜圈,搜尋猞猁。

凌晨十二點半,結束夜巡。一共看到148隻兔子、3隻藏狐、2隻赤狐、2隻跳鼠、2隻狍子、2隻旱獺獺和1隻艾鼬。

大貓這兩天正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東頭和鸛總、吉吉一起,並觀察了多隻荒漠貓。他驚訝地說:「……148隻兔子,居然沒有猞猁?

荒漠貓:就這?!©大貓

©巧巧

貓貓不同,拭目以待。

貓貓不同,但我們都能拍到!

二指哈拉埡口——甘青邊界的託勒山埡口。哈拉是旱獺的意思,二指哈拉的意象,仿佛旱獺界的邱吉爾。所以實際上估計是「二隻哈拉山」。

大貓拍到的白色旱獺表示:?

這一帶不少地名是書數字與名字的組合——五隻山河,十個青羊鐵礦——反映了晚來拓荒者的隨意和懶散。

與之相對,早期匈奴或蒙古人留下的地名顯得更古雅:祁連、託勒、疏勒。

6月3號,兩輛車分道揚鑣,我想看看放牧和禁牧的草地會有啥區別。

但除了幾隻旱獺和兔子,兩個小組在禁牧草地上都沒見到啥動物。

下一個目標是目擊豺的地點。

前幾天兩位馬兄弟說見到了幾次豺:土路,有護欄,旁邊還有喬木。我想去看看豺生境的實地狀況。

馬兄弟拍攝的豺

過了卡子,我把獵豹車的裡程計歸零。在裡程計達20、25和30公裡處,停車看看了公路周邊的情形。

在25公裡處看到一群巖羊,65隻。山脈到這裡異常乾旱,溝裡只有些矮灌木。馬兄弟們目擊豺,應該就是這一帶了。

除了來往車輛,沒有人,沒有牲畜,唯一可見的大型獵物是巖羊。

巖羊 ©一晴

6月4日,我們需要檢查6月頭兩天布設的紅外相機。這天下午的天氣非常給力。沒有風,河谷裡非常寧靜。

我們在當地來來回回,兜一個大圈子,有多少必要性?

實地查看目擊豺的地點,是個紮實的理由。夥計們需要洗澡,也算一個,畢竟從祁連縣出來後,有一周沒有洗澡了,後面到天峻縣,更是十天不能洗澡。

不好明說的理由是,祁連山北坡到這一帶,是我的uncharted territory,我想去看看。

此外,還有一個理由是:給紅外相機兩天時間,等候猞猁出現在相機面前。

而猞猁真的出現了。

啊!短尾巴!!

從下午四點到九點,兩個小組在五個小時裡檢查了18臺紅外相機,5臺拍到了猞猁。

這證實了我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和推測:跟門源對於荒漠貓的意義類似,祁連縣的肋果沙棘灌叢,是這個區域猞猁種群的關鍵棲息地

猞猁會在灌叢裡伏擊滿地奔走的高原兔,「經典組合! 」李晟師兄評論道。

而冬季牧民的小羊羔出生,放到灌叢吃草時,同樣會遭到猞猁的捕殺。

姿勢略emmm

大貓提出了新要求:猞猁分布廣泛,調查不能局限於發現什麼地方數量多。非常及時的提醒。

不管是在門源縣還是祁連縣,荒漠貓和猞猁都面臨與人類的共存問題。

這項調查方面期望增進對物種生命史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期望了解它們與人的互動,為保護提供新知。

舞臺已經選定,大幕剛剛拉開。

鏡頭畸形猞猁:哈?誰叫我?

成為貓盟月捐人,支持中國野生貓科動物

----關於祁連山大牛小日記,你還可以讀----

看到荒漠貓了!我比洞房花燭夜還激動!

又遇到荒漠貓了?二婚比洞房花燭夜還刺激!

金貓 | 雲豹 | 老虎 | 豹貓 | 寵物豹貓 | 黃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華北豹 | 荒野 | 西雙版納 | 山西馬坊 | 新龍 | 貓盟 | 長耳鴞 | 刺蝟 | 狍子 | 鬣羚 | 帶豹回家 | 豹吃人嗎 | 喬治·夏勒 | 個體識別 | 尋豹啟事 |貓盟周邊 |

相關焦點

  • 使用拍立淘拍貓貓天貓座外星貓圖片 2019天貓雙11拍貓貓圖
    2019天貓雙11活動開始了,用戶獲得喵幣來升級喵店,獲得喵幣的方法很多,其中一個是使用拍立淘拍貓貓,拍到天貓座的外星貓可以獲得更大的獎勵,天貓拍立淘拍貓貓任務怎麼做,天貓座的外星貓怎麼拍,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 四川理塘有人拍到野生老虎?當地林草部門:更傾向於是猞猁
    當地群眾拍到疑似老虎的動物(圖據格聶神山官微)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昨日,在四川甘孜理塘縣,有群眾拍到一段疑似野生老虎的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裡,疑似動物伏地而臥在草叢中,與拍攝者對視。視頻一經發布,有網友稱該動物又有點像豹或獅子之類。
  •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在很多新聞報導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叫「猞猁」的動物。如果細心點你就會發現,這些被稱為「猞猁」的傢伙們,外表上卻有一些不同之處。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廣義上所謂的猞猁並不是只指一種貓科動物,猞猁屬的4個物種都常被人們叫做「猞猁」。在自然界中,這4種「猞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天敵。一起來看看吧!1.猞猁(歐亞猞猁)猞猁也叫歐亞猞猁,狹義上的猞猁就是指這種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在中國,歐亞猞猁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黑龍江等地區。
  • 天貓雙11拍立淘拍貓貓任務怎麼完成 拍天貓座的外星貓方法
    2019淘寶天貓雙十一活動開始了,用戶獲得喵幣來升級喵店,獲得喵幣的方法很多,其中一個是使用拍立淘拍貓貓,拍到天貓座的外星貓可以獲得更大的獎勵,天貓拍立淘拍貓貓任務怎麼做,天貓座的外星貓怎麼拍,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
    猞猁是純肉食性動物?調查發現這個地區猞猁的食物近1/3是植物猞猁是一種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的特點是尾巴很短,不畏嚴寒,最喜歡吃兔子。猞猁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歐洲(除伊比利亞半島)和亞洲北部,生活著歐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北,生活著北美猞猁;在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在北美洲靠南,生活著短尾貓。一般來講,猞猁是肉食性動物,且最喜歡吃兔子,比如伊比利亞猞猁幾乎完全以兔子為生,兔子佔其食物總量的9成。即便猞猁吃草,也不會吃得太多。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西班牙猞猁也叫伊比利亞猞猁,這種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部分分布在西班牙。這4個物種都可以被人稱為「山貓」,加拿大山貓指加拿大猞猁,美國山貓指短尾貓,伊比利亞山貓指西班牙猞猁。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加拿大猞猁(右)和短尾貓(左)標本對比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身體構造上的差異,反映了它們不同的飲食偏好。在加拿大猞猁的食譜中雪靴兔至少佔三分之二,個別地區甚至能達到97%。這種獵物沒什麼戰鬥力,但很能跑,猞猁最好是一躍就抓住它們,打鬥能力反而不重要。
  • 戰勝灰狼的歐亞猞猁,能打得過花豹嗎?
    猞猁是一種極具魅力的貓科動物,一些人把它當成異寵,另一些人則更關注它在野外非凡的實力。自從2017年白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報告公布以後,猞猁幹翻大灰狼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一些貓迷對它的戰鬥力也有了更高的期待。那麼,猞猁能不能挑戰花豹呢?
  • 猞猁
    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位於三江源頭的雜多縣非常稀少的猞猁等野生動物也會偶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此次在雜多拍攝的猞猁與上次在天駿拍的色澤上有很大的區別。天駿的猞猁背部顏色沙黃色,而雜多的猞猁顏色較深。尤其腿部黑色條紋更深。
  • 無人區,每個拐角都可能有棕熊
    大牛說,這些年輕人經過各自的努力才最終走到野生動物調查的軌道上,每個人都代表著許多希望。保護好每一個人,老大哥大牛必須做好準備。來看看大牛的小日記,他們是咋過的吧。猞猁的競爭者那天,遇到一位回族牧民,剛把綿羊趕到黑刺林裡吃草,正準備轉身回家,被我們迎上詢問了許多問題。
  • 猞猁能打過豹子嗎?為什麼?
    那麼,貓亞科下體型比較大的猞猁,能不能打過豹亞科下體型較小的豹子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同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中,往往體型就決定了勝負,尤其是體型如果有明顯的優勢,那麼在對戰中,體型更大的顯然就是最終的勝者,因此,我們先來比較一下猞猁與豹子的體型。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有多恐怖
    而且,無論是吃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本質上都是獲取肉質,而食草動物攻擊力較弱,所以大多數食肉動物會選擇攻擊更容易捕獵的食草動物,即使在野外遇到食肉動物,也會儘量避免起衝突。 然而猞猁則不同,雖然它們的主要食物是兔子,但研究表明它們會主動殺狼,自1997年以來,被人們觀測到的猞猁殺狼事件就有
  • 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Lynx 猞猁屬,包含了四種猞猁,今天我們全部都來認識一下。
  • 用家具就能給貓拍出大片,看完好贊啊!
    平日裡憑藉著「專業」兩字常常拍出有趣的照片小哥家裡養了4隻貓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慢慢了解貓主子的個性這樣,在拍攝的時候才能拍出凸顯他們個性的有趣照片在他鏡頭下的貓貓不僅會非常配合地看向鏡頭還會擺出超可愛的表情
  • 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
    導讀:猞猁狠起來連藏獒都打得過?那它能打贏雪豹嗎?猞猁是一種喜寒的貓科動物,屬於貓亞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目前猞猁一共分為7個亞種,分別是猞猁高加索亞種、猞猁貝加爾湖亞種、猞猁指名亞種、猞猁東部亞種、猞猁撒丁島亞種、猞猁阿穆爾亞種、猞猁西伯利亞亞種,其中中國的猞猁分布在甘肅、西藏、新疆、青海、內蒙、以及河北的部分山區,猞猁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外形長得跟貓差不多,但是卻比貓大一些。
  • 狹義上如何區分短尾貓與猞猁?它們有何異同?
    短尾貓與猞猁間的親緣關係猞猁、短尾貓都是屬於貓科、貓亞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該屬裡面又分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猞猁與短尾貓4個物種,其中猞猁種指的是分布在歐亞地區,大多數集中在歐洲的猞猁品種,所以我們在提到猞猁的時候,一定要分狹義與廣義來討論,廣義上即便是加拿大、西班牙的種群,甚至是短尾貓,亦可歸類為猞猁,如果是狹義的話,那麼就只有猞猁種才稱得上為猞猁。
  • 新來的猞猁和大家見面啦~
    美女伸個懶腰剛來到新展區時,她們還不太樂意配合飼養員的工作,每天都不願意進到籠舍裡來。它們不到籠舍裡去,鏟屎官就沒辦法出去給它們打掃便便,給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我們可是有脾氣的!和許多貓一樣,三隻猞猁平時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 猞猁尾巴短,所以爬樹技術就爛?
    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尾巴作為重要的身體平衡器官,關係到動物的爬樹能力。貓科動物大多是爬樹高手,尾巴也多數都是長長的,短尾巴是猞猁屬一個很鮮明的特徵了。我們平時的確比較少見到猞猁爬樹的圖,那麼,尾巴短短的猞猁是不是就是貓科中爬樹比較爛的呢?猞猁的尾巴又為什麼那麼短呢?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談及猞猁,不管大家是從什麼途徑認識這一動物的,但有一點是大多數人共通的,那就是都被猞猁那又兇又萌的樣子吸引住了,耳朵上有「天線」,嘴兩邊有「鬍鬚」,外形長得像貓,但比貓大許多,猞猁憑藉著與眾不同的長相成功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與兔猻一樣,猞猁也是一名「網紅萌物」,在網絡上有著超高的人氣,在不少人的表情包裡佔有一席之地。
  • 狼常捕殺猞猁?被低估的猞猁,它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地活著
    簡單來說,短尾貓從面容上更接近於我們的家貓,而不管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還是伊比利亞猞猁,外表看起來要兇悍很多,特別是兩頰下垂的長毛,使得猞猁看起來就是不好惹的角色。整體來說,猞猁的身體粗壯,尾巴極短,四肢較長,尾尖呈現鈍圓狀,整體看起來不協調的樣子。猞猁腹部的毛髮也很長,這主要是幫助它們禦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