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遷入新址,蘇州材料產業再添有利支撐

2021-01-07 澎湃新聞

材料科學是工業發展的底層支撐力量,也是目前制約我國製造業升級的因素之一。江蘇省此前籌備成立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經過一年過渡後,正式啟動遷入新址。12月27日,據《蘇州日報》報導,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遷入位於蘇州相城的蘇州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啟動區。

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由江蘇省政府、中科院、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和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共同發起,具體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蘇州相城區政府合作共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院士任院長,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任執行院長。

幹勇致辭表示,長三角新材料產業基地佔全國總量的1/3以上,產業和技術優勢明顯。研究院的定位是聚集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研發力量,進行材料領域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的攻關,完善研發成果轉化體系。

公共平臺方面,研究院主要建設材料分析表徵、材料大數據、材料儀器設備開發三個公共平臺。

體制機制方面,劉慶介紹,研究院將發揮團隊控股、輕資產運營公司的模式建設多個專業研究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重點支持細分行業龍頭企業願意出資解決的技術難題;在體系內部實現公共平臺、企業需求等的充分共享。

目前,該研究院正籌建國家特種合金技術創新中心。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的正式落地,為「製造業重鎮」蘇州發展新材料產業提供又一支撐。

材料是製造業底層基礎產業。近年來,蘇州市將新材料作為主導產業打造。據官方數據,蘇州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3.34萬億元,蘇州規模以上新材料製造業企業超750家,在全省佔比達20%。

今年7月,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揭牌成立,落子蘇州工業園區。目標是建設國家實驗室,初步確定電子信息材料、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環境材料等研究領域。

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落子蘇州相城區。該區一度以「散亂汙」企業為主,2011年以後抓住京滬高鐵蘇州北站通車、南北高鐵在此交匯的樞紐機遇,將目光轉向大研發產業。2018年,蘇州相城區與江蘇省產業技術規劃院合作規劃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主要引進研發機構和研髮型企業。

當天的儀式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第35家共建研究所——有機功能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也籤約入駐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匯智聚能 長三角發力先進材料創新
    2020年12月27日,18位兩院院士、近2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多家高校和企業代表共200餘人齊聚蘇州相城,共同見證成立一周年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正式遷入新址,同時圍繞我國先進材料關鍵技術攻關展開交流研討。
  • 發力先進材料產業,大瀝再出發
    此外,大瀝具有龐大的商貿體量,擁有46個專業市場,8萬多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6000億元,為先進材料項目起到支撐作用。此時搶抓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是大瀝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佛山打造「一核一帶一區」 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體現。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落戶江蘇-蘇州相城
    集萃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是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的企業運作主體2019年獲得蘇州市新型研發機構立項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於2019年12月在相城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任首任院長,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任執行院長。
  • 合肥新材料產業再添新軍 先導ITO靶材及薄膜材料基地
    原標題:合肥新材料產業再添新軍 先導ITO靶材及薄膜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開工好消息,合肥新材料產業再添新軍,8月15日,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ITO靶材及薄膜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站高新區開工,助力合肥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
  • 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開幕
    11月28日,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常州)新材料院士專家報告會在武進區開幕。來自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組織、碳材料代表企業的300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共商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梁一波出席活動。
  • 搭平臺促融合 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在常開幕
    11月28日,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常州)新材料院士專家報告會在常州市武進區舉行,旨在搭建碳材料行業交流和合作平臺,促進技術、人才、資本、項目等創新要素的交流融合,推動石墨烯、碳纖維等碳材料產業更高質量發展。
  •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12月12日,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研究院籌備會在蘇州召開,共話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產業最新進展。在開幕儀式致辭中,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紅指出,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對生物醫藥領域等健康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生物醫用材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這些材料在應用過程中面向生物環境時都會通過其表界面發揮作用,因此,生物材料表界面問題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領域。
  • 2020年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產業規模大 產業地域分布...
    中商情報網訊: 先進材料(含建築材料、綠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稀有稀土材料)產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工業;是改善民生的基礎製品業;是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
  •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翠貞通訊員/關豔娟劉成鄧倩茹)昨日,大瀝鎮舉行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會上發布《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籤約進駐大瀝,兩大相關產業載體正式掛牌。南海區區長顧耀輝出席大會。
  • 萬向區塊鏈蘇州研究院正式成立
    ,宣告萬向區塊鏈蘇州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將依託蘇州經濟與產業發展優勢,以萬向區塊鏈的技術實力與國內外行業生態資源為支撐,聚焦產業賦能、技術研發、生態聚集以及合作交流四大板塊,建設國際水準的區塊鏈科技領軍企業。萬向區塊鏈蘇州研究院首先著手以區塊鏈創新保障安全可控的企業數據上鏈流轉,解決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中企業上雲、上平臺的後顧之憂。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園區正式啟用
    電子材料院園區落地深圳市寶安區龍王廟工業園,是寶安區首個應用型基礎研究產業園,建成後將成為集辦公、創新展示、科技研發、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創新型產業空間。  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熱點,加強深圳市基礎研究與應用,電子材料院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聚焦高端先進電子封裝材料,旨在推動高端電子材料國產化「突圍」。
  • 「先進材料與高端製造」學術交流會舉行
    碰撞思想火花 共商創新驅動「先進材料與高端製造」學術交流會舉行昨日上午,「先進材料與高端製造」學術交流會在我縣舉行,兩院院士、高端專家齊聚一堂,分享學術經驗、探討發展之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出席,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嚴建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省科創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張澤,縣委書記方毅致辭。李軍、施建華參加。
  •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在常州成立
    3月25日,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所在常州籤約成立。市長丁純會見前來參加常州先進能源材料與應用技術論壇的部分院士和專家,並共同見證該研究所籤約。丁純說,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全省產業技術研發轉化的先導中心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安泰創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在研究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孵化方面具有較強實力;常州國家高新區是全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佛山大瀝發力先進材料產業——中國新聞網·廣東
    12月2日,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舉行,大會發布了《大瀝鎮發展先進材料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總體目標要求,到2023年,大瀝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價值鏈地位明顯提升,對南海市其他地區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 系列報導《硬核武漢,中國驕傲》:《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聚焦關鍵材料 助推中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系列報導《硬核武漢,中國驕傲》,請聽《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聚焦「卡脖子」關鍵材料 助推中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疫情期間,一款專為醫生護士研製的「防霧噴霧」成為爆款,多家醫院試用後發現,這款「納米防霧噴劑」不僅防霧效果持續時間長,而且還突破了材料限制,在樹脂、玻璃包括鍍膜眼鏡等材質上都能產生持久效果,擴大了防霧劑的使用範圍。
  • 厚植產業「沃土」 滋養先進材料「成長」
    珠江時報記者/劉貝娜攝 12月2日,大瀝產業「朋友圈」喜迎新成員,注入更多新能量。在南海區大瀝鎮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3個院士項目、10個先進材料團隊正式籤約進駐大瀝。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你使用的根管修復材料、可降解快遞袋等,都有可能是產自南海大瀝。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如今,一場圍繞先進材料的產業變革正在大瀝掀起。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在高新區設研究院
    本報訊(記者 黃智義)4月15日,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將在高新區設立山東創新研究院。  籤約儀式上,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與醫療器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濟南子空間)揭牌。
  • 上海金山區搭建研發共享平臺,助力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
    ,吸引了國內頂級碳纖維材料專家及行業領袖匯聚一堂,重點討論如何大力整合資源、開展合作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以技術、人才、資本為核心要素,為打造面向長三角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生態圈提供重要支撐。 現場發起了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聯合倡議、「長三角碳谷綠灣示範區——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聯合倡議等,同時出爐上海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