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先進材料和智能製造,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自2019年5月實際運行以來,已在「長效防霧塗層」、「智能微膠囊」、「黑磷」等方面取得「硬核」進展,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系列報導《硬核武漢,中國驕傲》,請聽《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聚焦「卡脖子」關鍵材料 助推中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疫情期間,一款專為醫生護士研製的「防霧噴霧」成為爆款,多家醫院試用後發現,這款「納米防霧噴劑」不僅防霧效果持續時間長,而且還突破了材料限制,在樹脂、玻璃包括鍍膜眼鏡等材質上都能產生持久效果,擴大了防霧劑的使用範圍。這款深受醫護工作者好評的「納米防霧噴劑」是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康翼鴻在疫情爆發初期帶領團隊緊急公關研發的。康翼鴻:
「眼鏡和護目鏡不一樣,不同的眼鏡有不同的鍍膜。我們要開發一種材料對所有眼鏡都適用,當時我們讓所有人都貢獻眼鏡,幾十副眼鏡擺在那測,要保證每一副眼鏡都要有效果。」
康翼鴻是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執行院長,該研究院主要圍繞電子信息材料和生物醫用材料,聚焦關鍵材料和技術做研發與產業化,由電子材料、智能裝備、生物材料以及前瞻性技術等4個研發中心組成。
剛剛運行一年半,這所研究院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35項,其中8項專利已獲得授權,3項產業化項目落地。在落地的產業化項目中,以首席科學家西拉姆院士為團隊帶頭人的「智能微膠囊」項目最為引人注目。
「智能微膠囊」,是一種特殊微膠囊新型功能材料,目前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發團隊已通過攻堅掌握多種聚合、包裹及調控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電子信息材料中心副主任賈寶泉告訴記者,這種膠囊可以廣泛運用於智能服裝、穿戴類、嵌入式設備以及醫療植入設備等領域。例如可調控溫度的微米級膠囊,植入衣服纖維裡,就可以實現冬暖夏涼,把空調穿在身上。
「微膠囊技術能把恆溫物質放在微米級的膠囊中,每個小膠囊都能根據外界溫度調節自身狀態,來達到穩定溫度的目標。」
智能微膠囊、玄武巖纖維、氣凝膠、基因提取磁珠、基因治療載體……目前,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正以基礎材料研發為重點,助推中國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康翼鴻:
「特別是一些關鍵基礎材料,其產業化的工程技術要求高,研發周期長,資金又投入大,大部分企業都不願意做這種不賺錢的生意。武漢先進院作為一個新型研發機構,雖然是企業化運行,但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
目前,世界各國正聚焦於新型二維半導體「黑磷」的研究。作為一種最薄的半導體和最穩定的單質磷,黑磷擁有電學、光學、化學等多個方面的卓越性能,有望在諸多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帶來革命性的技術進步。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喻學鋒介紹,其團隊對於「黑磷」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研究院已發表相關高水平研究論文50多篇,擁有發明專利60多項,9項黑磷技術專利以2500萬實現成果轉化。
「黑磷對於我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意義巨大,工信部也將黑磷列為了國家關鍵戰略材料。面向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開展高純黑磷的大規模製備技術研究,希望能通過這種底層材料技術的創新推動半導體下遊產業的技術進步。」
湖北臺記者趙文華、見習記者李慧、編輯周漫 、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