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暴雨傾城破百年記錄 溫室效應加劇暴雨頻繁

2020-11-24 騰訊網

  一輛摩託車奮力穿過積水。昨日凌晨,黃石花園以及周邊的道路再次成為一片澤國。新快報記者黎湛均/攝

  昨日上午,怡景花園內大水退去。一車主從車裡舀出黃水。  新快報記者黎湛均/攝

  暴雨傾城 破百年記錄

  一周三場大暴雨佔全年雨量四分之一,一周發兩次暴雨紅色預警

  新快報記者 許力夫 通訊員 楊綺薇

  近一周來,廣州暴雨傾城,三場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達440毫米,相當於廣州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一,一舉衝破廣州市百年記錄。

  暴雨頻率強度歷史罕見

  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良勳在省氣象局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一周內同時受到三次暴雨過程影響,是自1908年廣州有氣象記錄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破了百多年來的歷史記錄。

  歷史上5月周雨量最大值曾出現於1975年5月8-14日,為376.3毫米。據統計,自2006年實施預警信號制度以來,廣州市總共才發布過三次紅色暴雨預警信號,這一周就佔了兩次。專家認為,暴雨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均屬歷史罕見。

  據林良勳介紹,5月6日至7日,廣州市在3個小時內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影響範圍之廣、降水強度之強、持續時間之長,為歷史罕見。」

  10日,暴雨再次光臨廣州,12小時內降雨量達59.7毫米。

  14日至15日,大暴雨又一次「眷顧」已飽經「水患」的廣州,累計降雨量達163毫米,再次使「羊城」變成「洋城」,中心城區50多處發生內澇災害。

  他說:「三場暴雨集中在一周發生,累計降雨量統計達440毫米,相當於廣州市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廣州市一個星期就把平常三個月的雨都下掉了。」

  多市大暴雨廣州雨最大

  根據廣東省現有的氣象記錄統計,廣州歷史上5月周雨量極值出現在1975年5月的8日至14日,歷史記錄降雨量為376.3毫米。

  14日08時~15日08時,韶關、清遠、廣州、佛山、陽江等地出現了大暴雨,全省平均雨量30.9毫米,其中有111個自動氣象站錄得超過100毫米以上的雨量。廣州南湖樂園錄得全省最大雨量235.8毫米。

  全省實時資料顯示,5月14日早晨到15日凌晨,廣東全省共有57個市縣發布暴雨預警信號,黃色32站次,橙色19站次,紅色6站次。有11個市縣發布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溫室效應加劇暴雨頻繁

  林良勳介紹,頻繁暴雨成因,一是頻繁冷暖空氣和副高等有利的天氣形勢。二是處於前汛期降水集中期,降水比其他季節集中。三是全球氣候變暖下極端事件增多。觀測上最明顯的事實,中雨量級事件少了,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增多了,主要是由於溫室氣體導致空氣對流更加旺盛。另外就是城市雨島作用。城市化進程加快後,地表變得粗糙,增加摩擦輻合抬升,大氣氣溶膠增多,使降雨的凝結核相應增多,在4-9月溼度大的季節自然降雨就多了。

相關焦點

  • 溫室效應加劇導致極端氣候頻繁 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人民網8月8日北京電 (歐興榮)今夏,高溫天氣持續「燒烤」江南地區,不少地方紛紛打破百年高溫紀錄,與此同時,華北、東北、西南、華南等地卻暴雨不斷。氣候如此兩極分化,對此,氣象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對流層的變暖尤其顯著,隨著水循環加速,極端的旱與澇都易出現。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極端氣候可能會愈發頻繁。
  • 暴雨來襲!福建多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廈門未來的天氣是……
    昨日廈門暴雨傾城昨天下午四點多的廈門黑雲壓城、暴雨傾洩在閃電驚雷中豪雨如瀑傾瀉,強度驚人!目前全省有9個暴雨紅色預警正在生效福建省氣象臺雷電大霧雙黃預警齊發福建省氣象臺5月19日5時9分繼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 氣象專家解析南方暴雨成因
    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發生。
  • 變幻莫測的大氣 :暴雨和它的聲光效應
    而在山區,這種情形更顯著,氣流間增加的密度差加劇了對流的攪動作用,使氣流繼續升高至溫度更低的高空,那裡冷凝更強,更易於形成大液滴,液滴跌落形成暴雨。在形成暴雨的翻滾的雲中,上升的輕空氣與水滴發生劇烈的攪動,強烈的摩擦足以使空氣發生電離,電閃雷鳴會伴隨著暴雨而至。 在對流形成伊始,積雲可能是孤立的,就像那些夏日午後,接近山頂處美麗的雲朵一樣。這種情況下出現暴雨的概率很小。
  • 持續200萬年的暴雨,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生態,未來有可能再次出現
    ,我們無法忍受持續長達一個月的暴雨。更重要的是火山噴發釋放出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一種嚴重的溫室氣體,當大氣中它的含量不斷升高的時候,地球的溫度也會不斷升高。大幅升高的溫度會海洋不斷蒸發,大量的水汽進入到大氣層中。隨著長時間的積累,大氣中積攢了足夠多的水汽之後,終於大範圍的降雨發生了。
  • 溫室效應引發雷電今年已致中國四百多人死亡
    中新社武漢九月八日電 (記者全安華艾啟平) 溫室效應導致中國雷電災害頻發,截至今年七月三十一日,雷電災害已經導致中國四百四十九人死亡,比二00六年全年多了一百七十七人。今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做出上述表示。
  • 卡尼期暴雨持續100萬年,人類正在讓它重演?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我國地質學家和英國科學家共同發現得出了一個理論,大約在卡尼期時代,當時加拿大西部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火山噴發後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火山灰,它們進入大氣層內,會阻擋部分態氧同時釋放二氧化碳,會加快溫室效應,當時的火山噴發達到了巔峰,所以導致卡尼期時代受到火山噴發影響,環境發生了巨變,隨後造成了後續出現了百萬年降雨。
  • 全球溫室效應加劇,罪魁禍首隻是二氧化碳?科學家:別冤枉它了
    在現代社會中,綠色生活是全世界都在倡導的生活方式,原因很簡單,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兩極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給人類的生存帶來的極大的壓力,因此人類想要長久發展,只能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腳步。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溫室效應加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誰讓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呢?誰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漸增加呢?
  • 早期地球環境巨變,一場暴雨持續200萬年,這是什麼原因?
    迄今為止地球環境從未停止變化,地球環境真正開始變化的時候大約在2.3億年前,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場大暴雨,這場大暴雨持續了200萬年左右,暴雨的出現造成大量生物因此消失,可以說200多萬年的暴雨幾乎難有生命生存下來,讓人不理解的是,為何當年出現了這一現象呢?
  • 氣象專家詳解近期南方暴雨
    來自中國氣象局7月1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當天,我國南方多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而未來3天,西南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甚至是大暴雨。一個多月以來,我國南方接連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央氣象臺更是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地球曾經的暴雨引發大滅絕,未來或再次上演
    又在呼籲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出現,而生態環境就是影響的主要因素,當然這裡面還主要包含了人類的活動,如果從根源來講,火山噴發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我們如今排放的而二氧化碳的效應是同等了。 如今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劇,已經導致了地球升溫,科學家們發現,當時全球氣溫上升了4-7攝氏度。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 暴雨又將來襲?未來幾天廣州的天氣竟是……
    經歷了上星期的天氣變幻後這幾天太陽公公終於出來啦~圖/ 信息時報但是,溫暖舒適的快樂日子似乎總是那麼的......短暫~因為從後天(5月15日)開始雷陣雨又雙叒來廣州了~5月還將有3場暴雨等著你!5月的暴雨6連擊已經過去一半了接下來就只剩3場暴雨了▼5月15-17日(暴雨,局部大暴雨)5月20-24日(暴雨到大暴雨)5月27-30日(大到暴雨)更扎心的是氣溫又回到了30°C上下~▼一邊高溫一邊還要下雨30℃高溫+雷陣雨=燒開水
  • 「廣州藍」驚喜上線,暴雨還會來嗎?
    正當羊晚君抬頭45度角仰望天空時,「廣州藍」乍現!沒有一點點防備,廣州放!晴!了!子曾經曰過:人家是四季如春,廣州卻是「春如四季」,這兩天廣州人民已充分體會到這句話!不,只能說:沒遇到的朋友們只能說非常幸運了……↓↓真相是,本來應該襲擊全廣州的超強暴雨都集中到從化區去了!
  • 2.3億年前這一場的特大暴雨改變了地球
    而在2.3億年前的卡尼期,地球上不但非常熱,而且還下了持續200萬年的暴雨,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1]。那麼,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什麼?持續不斷的暴雨給地球生態系統帶來了什麼後果?目前的地球與當時有何共同之處?
  • 2.3億年前,下了200萬年暴雨,形成原因或再次出現
    一場史無前例的暴雨席捲全球陸地,持續時間估計長達200萬年,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這場大雨徹底改變了地球陸地面貌和生態系統,不少的物種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它們紛紛從地球上消失。恐龍成了最大贏家,它們才得以開啟長達1.7億年的繁盛時期。
  • 厄爾尼諾會致暴雨更頻繁嗎?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  剛剛在5月送走了「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我國接踵而至的暴雨還是讓人憂心忡忡。聯想到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在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發生的,人們不禁要問,厄爾尼諾和暴雨洪澇到底存在怎樣的「親密關係」?  首先還是需要弄明白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來說,厄爾尼諾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發燒」的現象。雖然厄爾尼諾描述的是海水溫度的異常,但它並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海洋和大氣互相作用、共同變化的結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海氣耦合」。
  • 廣州暴雨後菜價翻倍 根死藤枯黃瓜爛地裡(圖)
    福安村村民陳耀堂種的黃瓜剛剛成型就被水泡又被暴曬,已經爛在地裡了  暴雨後暴曬廣州本地葉菜將繼續減產暴雨加暴曬,地裡的蔬菜開始爛根,進一步加劇了暴雨給廣州農業帶來的巨大損失。  這種損失的後果則直接從市場上的價格呈現出來——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的價格統計顯示,從4月23日到5月22日,再到昨日,廣州批發市場上的蔬菜價格連升三級。專家分析,按照生產周期,市民要想吃上相對便宜的蔬菜,至少還得等上兩個月。
  • 8月份出現5類極端天氣:兩颱風登陸 暴雨洪澇較頻繁
    中國政府網 陳濤 攝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副司長 翟盤茂]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來看,主要分五種類型:一是局地暴雨洪澇;二是熱帶氣旋;三是乾旱;四是強對流天氣,五是局地高溫天氣等。    八月份在不同地區暴雨洪澇災害比較頻繁,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廣東、廣西、上海等20多個省(市、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澇,有許多地區站點降雨量創歷史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