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中的瑰寶——月山八極拳

2021-01-09 非遺文化魂

「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不動不搖坐如鐘,走路一陣風。」這首《中國功夫》曾火遍大江南北,是對中國功夫得真實寫照,裡面歌詞更是將中國功夫的體系,動作,神態表現的很詳細。光憑一首歌曲的描述,並不能將中國功夫完整的闡明,下面就有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

中國功夫,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思想核心是由儒家的中和養氣之說融合道家的守靜致柔以及釋迦的禪定參悟,而構成的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 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

中國功夫類型分為猛鶴拳、形意拳、米組拳、戳腳翻子拳、八卦掌、八級拳、查拳、大悲拳、峨嵋鐵臂金剛捶、花拳、臨清潭腿、劈掛拳、三皇炮捶、太極拳、螳螂拳、通臂拳、意拳、詠春拳、童子功、虎拳等等。

其中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八極拳。八極拳發源於博愛縣月山寺,故又稱「月山八極拳」。月山八極拳由月山寺第二代主持崇蒼(蒼公)始創於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傳承歷史。與其他寺院武術一樣,月山八極拳原為月山寺看寺護院、寺僧強身健體所用。後傳入民間,代代由僧俗傳承,相傳經歷了二十七代共800餘年的傳承發展歷史。

八極拳又稱「開門八極」,所謂「開門」,是以六種開法破對方門戶之意;所謂「八極」,乃沿用「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閎,八閎之外有八極之意」。

月山八極拳以六大開、八大招為技術核心。六大開指頂、抱、單、提、挎、纏六種基本技法,為各種技法之母。八大招是:閻王三點手,猛虎硬爬山,迎門三不顧,霸王硬折韁,迎風朝陽掌,左右硬開門,雄鷹雙抱爪,立地通天炮。徒手套路有八極拳小架、八極拳大架、八極拳對接等;器械套路主要是六合槍對練。

月山八極拳經過8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徵:其步型要求:丁不丁、八不八、弓不弓、馬不馬、以利於實戰。其技擊手法要求:寸截寸拿,硬開硬打,挨、戳、擠、靠、崩、撼、突擊。發力瞬間要動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急如閃電,以剛勁為主。行氣始於閭尾,發於項梗,源泉於腰,行步多為跺碾步、踴搓步,氣要下沉忌浮。身法要求:含胸拔背、頂項拔腰、沉肩垂肘、氣貫丹田。通過步法、技法、身法的規範要求,達到「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體鬆氣圓神內斂,滿身輕靈頂頭懸,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的效果。

月山八極拳歷史悠久,傳承譜系清晰,是中國陽剛派的代表,在中國武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傳統武術精華印記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現實價值。

在此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少年能夠肩負起傳承中國功夫的重任,並將其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弘國粹精神 傳中華文化
    習白眉 傳國粹 延續武林情白眉派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拳術,屬於南方拳的一個流派,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廣東、香港、澳門、英美等地,白眉派擁有眾多愛好者,皆熱衷練習此拳,並發展出不同地域的門派分支。白眉派是一種類似截拳道的武術,可以快速地擊倒對手,要求人們掌握訣竅,懂得發力,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習武同時又重視調整呼吸,與太極相似,剛柔並濟,特點較為鮮明。
  • 展示中國國粹 大水牛絕色-國粹機箱報280元(組圖)
    大水牛A0805絕色-國粹  大水牛A0805絕色國粹機箱採用中國喜慶的紅色面板設計,圖案配以3D效果明顯的煙雲圖案,豔麗而不張揚,彰顯中國特色。大水牛A0805絕色-國粹  國粹A0805機箱前面板提供了音頻接口和4個USB接口,設計位置也非常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此外,機箱光碟機位使用了隱藏式設計,提升機箱整體美感。
  • 中國傳統國粹中唯有它一枝獨秀,它是啥呢?
    中國的國粹可謂數不勝數,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精華實在太多太多。享譽中外的四大國粹: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和中國醫學,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只可惜很多國粹在現如今這個文化斷層、信仰缺失的年代,或被遺忘、或失傳、或被丟棄,已經不復當年盛世。
  • 邀您體驗「國粹中的陳設藝術」
    本屆文博會,該分會場以「走進陳設藝術,改變生活方式」為主題,側重展示「國粹中的陳設藝術」。 「古代金銀器精品展」讓參觀者了解中國古代高超的金銀器製作工藝,「鎮展之寶」北宋時期的「銀鎏金玲瓏佛塔」通高58.30釐米,為七重六面閣樓式密簷塔,全塔共有佛47尊,重簷飛棟,十分壯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工藝價值。
  • 回憶國粹中的崢嶸歲月,上海閔行「四史」教育請來京劇大師
    5月27日下午,上海閔行區的莘莊鎮文化中心劇場內,傳來現代京劇《杜鵑山》中黨代表柯湘膾炙人口的唱段《亂雲飛》。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將京劇劇目搬上主題教育講座,會給「四史」學習帶來怎樣的火花?
  • 霍尊木子洋助陣蓋婭傳說巴黎時裝周秀場「戲韻華光」盡展國粹底蘊
    50套極具中國元素的華服,配以中國文化瑰寶戲曲形式呈現,色彩由淺及深,與咿咿呀呀或婉轉或激昂的唱腔不謀而合,有聲有色,縱情縱意。此番浸入式戲曲看秀體驗貫穿全程。堪稱中式國粹與法式浪漫一次史無前例的絕妙融合。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歌手霍尊、木子洋也奔赴巴黎,並作為模特鼎力助陣「戲韻·夢浮生」T臺展現。
  • 看了喬治亞的國粹美食,新疆人疑惑了: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
    看了喬治亞的國粹美食,新疆人疑惑了: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說到喬治亞的話,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國家都不是非常熟悉,應該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的,但是不知道它到底是位於世界上的哪一片區域。所以到當地旅遊的中國人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到了當地之後,你就會發現,喬治亞其實和我們國家存在諸多的相似處,尤其是喬治亞的國粹美食,相信每一個新疆人看到後都會有疑惑:這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薄皮包子嗎?
  • 麻將到底算不算國粹?它和圍棋、象棋相比又有哪些區別呢?
    很多喜歡打麻將的麻友們在牌桌上經常戲稱自己是在傳承國粹,把咱們中國的麻將文化發揚光大。也有一些人對麻將是國粹這個說法嗤之以鼻,認為它比起圍棋和象棋等經典棋類相差甚遠,不能被稱為國粹。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麻將到底算不算國粹呢?
  • 「西天諸神——古印度瑰寶展」造訪河南
    「西天諸神——古印度瑰寶展」造訪河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7日 04: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鄭州三月十六日電
  • 當國粹遇見頤和園 人民創意帶你感受不一樣的中國節
    9月28-9月30日每晚19:30-21:00,連續三天,人民日報人民創意邀請您用國粹的新潮範兒打開不一樣的中秋。他們中既有像尚長榮先生、陳少雲這樣的國寶級京劇表演藝術家,也有來自宋慶齡和平天使藝術團和空軍藍天幼兒園的童聲唱大戲,更有戲曲與現代藝術的跨界合作,探索讓國粹更好地走進當今年輕人娛樂生活的新路徑。
  • 當「後浪」遇見百年國粹:融合傳承 未來可期
    當「後浪」遇見百年國粹:融合傳承 未來可期 2020-10-13 1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拉克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瑰寶
    原標題:伊拉克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瑰寶   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博物館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館藏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文物的博物館,珍藏著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亞述、巴比倫等歷史時期的瑰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博物館遭到洗劫和破壞,大量珍貴文物丟失。2015年2月,伊拉克博物館重新開放。
  • 武漢國粹中醫治結節強調「疏肝理氣」!
    武漢國粹中醫腫瘤專家龍青峰主任為我們道出了實情! 中醫治結節為什麼強調「疏肝理氣」? 中醫認為,結節的本質實為痰瘀交搏互結的有形之邪,所以無論是哪一部位的結節病皆為氣結、痰凝、血瘀作祟,而氣結、痰凝、血瘀的形成,又與肝、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 戲劇頭盔:國粹中的「頂上」功夫
    戲曲界歷來有「南方服裝,北方盔頭」之說,戲劇頭盔(梨園行行話稱「盔頭」)則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演員所佩戴各種冠帽的總稱。中國傳統戲劇講究程式化,時常以角色表演時頭上所戴頭飾來傳遞戲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相關信息,各類冠帽頭飾,以仿照古代戰將所戴的戰盔式樣誇張製作而成,故俗稱「盔頭」。從唐明皇演古裝戲開始,便有了頭盔製作技藝。這種民間手工藝是七十二行之一。
  • 起源中國的「摺紙術」,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後,如今成為了日本國粹
    而對於摺紙其實我們就沒有那麼注重,並且如今它還成為了「日本國粹」,很多外國人都以為它是日本人發明的。摺紙的起源因為紙張難以保存所以無從考證,於是中國起源說和日本起源說乃至西班牙起源說的出現。但在國內外專家看來,摺紙的起源就是來自中國,並且時間可能在2000年多年前就起源於中國。
  • 傳承國粹經典!「高涼曲韻」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茂名開放大學
    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推動國粹文化傳承,10月30日下午,2020茂名市「高涼曲韻」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茂名開放大學,為學生們普及戲曲知識,將戲曲藝術引進校園。演員現場示範基本動作。在做好常態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現場來自茂名市粵劇團的演員們用清脆鏗鏘的梨園雅韻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戲曲國粹視聽盛宴,讓廣大師生零距離感受戲曲魅力。演員們精彩的表演,讓師生們看得如痴如醉,演到精彩處,掌聲、叫喊聲不絕於耳。學生們不僅學到知識,還欣賞到精美絕倫的演出。茂名市粵劇團為學生帶來戲曲盛宴。
  • 傳承文化,弘揚國粹,全國大學生象棋錦標賽正式落子
    希望通過舉辦這兩項賽事,進一步助力象棋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將象棋這項國粹發揚光大。
  • 中華十大國粹,美到爆棚!
  • 【河北40年·蛻變】謝致:梨園國粹中感受時代變遷
    原標題:【河北40年·蛻變】謝致:梨園國粹中感受時代變遷  長城網7月31日訊(記者 劉瀾瀾 胥文燕)47歲的謝致是一名資深的戲迷。受父母影響,他從小就喜歡聽戲。在他的家裡,不僅有「戲匣子」半導體收音機,磁帶、光碟,還有一個個手寫的劇本,這些充滿回憶的「老古董」,也在為我們講述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