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華人楷模》欄目組赴香港拍攝,採訪了白眉楊寶利體育總會創會總會長、香港著名白眉拳大師楊寶利博士。
習白眉 傳國粹 延續武林情
白眉派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拳術,屬於南方拳的一個流派,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廣東、香港、澳門、英美等地,白眉派擁有眾多愛好者,皆熱衷練習此拳,並發展出不同地域的門派分支。白眉派是一種類似截拳道的武術,可以快速地擊倒對手,要求人們掌握訣竅,懂得發力,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習武同時又重視調整呼吸,與太極相似,剛柔並濟,特點較為鮮明。
楊寶利先生小的時候跟不同的師傅學習過詠春、洪拳等,直到20多歲時因緣接觸白眉派後,就被深深地吸引,從此一心一意鑽研此拳,愈發迷戀。因此楊寶利苦練技法、累積心得。他參與了一場場的比賽,取得不俗的成績,也投身於一次次的交流比賽,督促自己,光耀門派。如今,他對白眉派拳法擁有深厚的情誼,以向後輩們教授武藝為榮。
隨著楊寶利先生在武術界中不斷取得成就,越來越多的武術愛好者因為他的名氣而拜入其門下學藝。楊寶利收徒弟重視人品,不要求對方是否擁有武術基礎,只要是秉性善良的人,他都願意悉心栽培。一方面,楊寶利師傅不輕易放低對學生的要求,以保證對方習得正確的技藝。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仁慈的師長,對學生的成長細心照順,在行動上、思想上做出正確的引導。
多構想 促發展 本守武林心
2015年,楊寶利先生憑藉傑出的成就,從世界各地眾多武林名家之中脫穎而出,被評為「世界名師」,殊榮所至。楊寶利在欣喜之餘,更下定決心,要繼續為推動門派發展,宣揚白眉派拳法而盡心盡力。
楊寶利師傅強調傳承白眉派的內涵與精神要求學習者了解拳法背後的歷史與體系,從而提升自我的境界,修煉高尚的武德。他分析道:「白眉拳創始人白眉禪師、第二代傳人廣慧禪師、第三代傳人竹法雲禪師三代傳人皆為佛教中人,直至第四代傳人張禮泉宗師方由佛入俗,可見白眉派體系中帶有很多佛理禪意,講究修身養性、尊師重道。即使今天學習白眉派的人未必信佛,但也要堅守門派的理念,不忘祖師遺訓,參透其中哲理以裨益人生。楊寶利師傅希望增強青少年群體學習白眉派的興趣和動力,這樣不僅能幫助門派發揚光大,更對他們日後漫長的人生有所影響,使之包容懂禮,造福社會。若有政府與學校的支持,加以形成推廣的網絡,楊寶利先生將順勢開展多項推動白眉派發展的工作,讓心中的藍圖逐步成真。他意識到電影一類影視作品容易對現代人思想產生快速的影響,如果製作精良、情節引人,加之適合的運營,既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實現商業效益,如《一代宗師》、《葉問》一類作品帶動詠春風潮,因此推廣白眉派的工作能與之結合,也是楊寶利師傅在推廣白眉派工作的創新突破。
積極的交流互動,也是擴大白眉派知名度的方法之一。楊寶利師傅創辦了白眉楊寶利體育總會,堅守「傳承武術,光耀白眉」,秉承宗師勵精圖治,教育下一代高尚的武術情操,攜手弘揚、普及極具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瑰寶,讓白眉派武術晉升康體運動行列,更有邁步國際的創會宗旨,因此屢屢參與了龍舟比賽、醒獅表演、同學會、佳節聯歡、關聖帝君實誕、武林師傅壽宴、白眉派宗師張禮泉寶誕、民間節慶、各種武術比賽、內地宗教活動、內地同界交流活動及賣旗慈善籌款活動、探訪社區老人中心等眾多活動。同時相應地配合臉書視頻等網絡媒介進行推廣,讓社會各界認識到白眉派人在武林之外的另一面。
2018年,楊寶利先生榮獲「 全球華人傑出青年」,55歲的他,為年紀最大的得獎者。楊寶利獲獎,他的幾位哥哥最為開心,因為弟弟為一家人吐氣揚眉,楊寶利的義父張炳祥,白眉宗師張禮泉嫡傳第四子,也滿懷安慰,引以為傲。
此外,楊寶利先生也鼓勵徒弟參加搏擊比賽,並告誡道,上臺競技輸贏乃兵家常事,因此不要以勝敗衡量參賽的意義,而應該通過自己與別人的切磋,幫助門派摸索出實踐的道路。同時後輩也可以通過擂臺,鍛鍊自己,獲得經驗,回饋白眉派。
未來,楊寶利先生將幫助白眉派取得新的發展,例如參與社會服務、慈善工作、少年警訊等,讓白眉派貢獻於不同的領域。多年來,他堅持一個中心,提倡行善止惡,希望人們從自身出發,尊重別人、愛護朋友,實現「武」字的真諦——止戈為武。
中華武術,在數千年的歷史沉澱中,成為華夏文明最鮮明的標誌之一,被人們稱為「國粹」。無數習武之人在傳承此道的路上前赴後繼,無私奉獻,楊寶利先生同樣如此,他把更多的意義賦予其中,讓仁愛與道義伴隨著國粹的發展,帶來更多人文情愫,進而匯入大愛的潮流,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