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 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徐廷傑

2020-12-04 新資訊天下

齊魯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古至今,名人輩出,今日記者採訪了一位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愛心公益模範,山東鄒平徐廷傑,出生於1970年,青陽鎮化莊村人,現任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負責講解,文物保護,修復,教學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碑刻拓片研發教學基地傳拓老師,愛好攝影和新聞報導,各大網站發稿,為地方電視臺和央視相關欄目選送人才,經常組織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宣傳民族孝道,鄒平家和孝道文化傳播中心創始人之一,山東加多代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會員,央視大眾春晚優秀歌手,2018年參加公益模範頒獎盛典,被評為時代楷模第十五屆中國公益形象大使,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2019年參加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慶祝五一勞動節盛會,榮獲實幹金牛獎。

一:紮根博物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由於徐廷傑經常組織公益活動和公益演出,認識了館長韓同彬,韓館長也看中了他多才多藝,忠厚善良,平易近人,熱心公益的品格,介紹了博物館是永久性公益單位,為國家保護文物,用於考古,科學研究,觀眾和學生參觀展覽,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博物館是一個地區的名片,了解當地歷史沿革,風土人情,時代變遷的窗口。他放棄了很多單位的高薪聘用,加入到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

位於鄒韓路中段路東的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館藏展品1萬2千件。博物館面積1700平方米,共分上下三層,十幾個系列,二十幾個展廳,有石碑,拓片,字畫,陶器,瓷器,名硯,根藝,紅木、文史文獻,黃河文化,愛國主義,紅色文化等豐富展品,是濱州市首家省級資質非國有博物館,山東省首家文史文獻類博物館,在全省收藏屆享譽盛名,2018年列入國家博物館名錄,成為濱州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濱州市中小學生紅色傳承基因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眾林網紅公益直播基地,2020年正式申報國家三級博物館。博物館自開辦以來實行免費參觀,吸引了大量遊客來參觀。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國家文物為宗旨,是市民、遊客認識城市歷史、感悟城市輝煌的窗口。為中小學生豐富家鄉歷史文化知識,開展第二課堂教育的理想場所。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積極收藏黃河文化的展品,收集黃河文史書籍和資料一百多件,黃河沿岸村莊搬遷社區之際,工作人員去收集了幾百件黃河治理時的用品,有修建黃河大堤用的石夯,獨輪手推車,黃河稱,鐵鍬,等,黃河圖片和展板一百多副,創辦了鄒平市黃河文化展廳,黃河文化展廳中,一幅12米長的黃河萬裡圖,實屬罕見,明代多位名家合作完成,民國31位著名書法家題字,最重要的是一項用銀標註沿黃河各地名稱的技藝,需用放大鏡觀看,至今無法破解。還有各類有關黃河的書籍和實物幾百件,為廣大觀眾和學生提供了解黃河的平臺,讓我們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好黃河文化。

2019年1月,在鄒平市發起來關愛留守兒童讓愛回家公益活動,聯繫愛心企業,聯繫學校,為留守兒童送去各種禮品和證書,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表示長大後學習雷鋒精神為國家做貢獻,回報社會。

香港衛視美麗中國公益行欄目播出

二:為家鄉文化事業無私奉獻

徐廷傑,出生於山東省鄒平市青陽鎮化莊村的普通農民,多年來堅持不懈參加各種公益事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練就了一身本領,喜歡唱歌,還能反串女聲和童聲,惟妙惟肖地模仿幾十位明星的聲音以及動物叫聲,並能演奏幾種樂器,群眾都親切地稱他「萬能嗓子」。作為一名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演員,徐廷傑從小就喜歡文藝,初中畢業踏上北京的列車,在首都度過了十五年的北漂生活,結識了很多朋友,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除了唱歌和模仿,徐廷傑還喜歡攝影和新聞寫作,經常在齊魯網大眾網,鄒平日報和濱州日報發表作品,他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龍翻身】的傳承人,深知擔負責任之重,在村委領導的支持下,他們重新組建了化莊鑼鼓隊,發展了很多年青隊員,並在各級媒體積極進行宣傳。目前,這一文化遺產重新煥發了生機,多次參加各地演出。2016年為村裡免費製作安裝了公益宣傳欄,組建了山東龍鳳呈祥藝術團到各村裡演出,2017年5月負責民生工程,為全村二百多戶家庭完成了旱廁改造,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為村裡孤寡老人和殘疾人送去了禮品和免費體檢卡,多年來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成功舉辦了青陽鎮首屆百姓春晚,在廣富集團和愛心人士的支持下舉辦了青陽鎮首屆旗袍攝影文化節,組織了大型山會的文藝演出,活躍了家鄉的文化事業,得到媒體關注,報社和電視臺多次採訪報導,成為了當地的文化名人。

舉辦青陽鎮首屆旗袍攝影文化藝術節

三:弘揚中華孝道文化,熱心公益事業。

2016年,他和張含西共同在鄒平縣城成立了鄒平家和孝道文化傳播中心,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宣傳民族孝道文化為宗旨,所有工作人員演員都是無私奉獻,免費為群眾演出,至今演出幾百場,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2017年開始,鄒平家和孝道成功主辦了三屆鄒平家和孝道春節聯歡晚會,徐廷傑應邀參加了北京2018年中央電視臺少兒春晚新聞發布會,閒暇之餘他還義務宣傳報導好人好事,走訪幫助困難群眾。經常組織民間文藝愛好者走進村莊、社區、敬老院,開展公益演出,很多人受到感動,主動孝敬老人,紛紛加入宣傳孝道文化的行列,在齊魯大地颳起尊老敬老愛老的文明之風。

四:傳承民族技藝,發展非遺產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金屬雕刻歷史悠久,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真正留下來的老手藝絕活,如鳳毛麟角,懂金刀留絲刻這門國粹絕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鄒平有位手工金屬雕刻大師尚紅生,祖傳絕技源自漢代的金刀留絲刻,耗時三年雕刻了一副九州同輝作品獻給國家,徐廷傑寫了幾篇新聞報導,兩人志同道合,為了不讓這項中華絕技失傳,把雕刻事業做成中國品牌,2019年10月,成立了山東家多代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獨特技藝傳承,貴金屬手工雕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民族非遺技藝,通過近兩年時間的運作,參加了國內大型文化展覽,深圳國際文博會,山東省國際文博會,舉辦各種活動,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新聞媒體的關注,為了更好地發揚這項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雕刻工藝,實現大國工匠,工匠築夢,我們開始籌備建立手工金屬雕刻研發教學基地,2020年9月,在惠民縣政府的支持下,入駐中國孫子兵法城,成立惠聖(惠民縣)金屬雕刻有限公司,收徒教學,爭取把中華絕學發揚光大,為國爭光,走向世界。

九州同輝雕刻作品在北京居庸關長城

五:發揚中華傳拓技藝,開發文創產品。

為了發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技藝,博物館依託館藏曆代百塊石碑,和各種文物,為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現場展示拓片製作,還舉辦傳拓技藝培訓,徐廷傑到處拜師學藝,2019年6月,參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主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傳拓技藝培訓班,在山東藝術學院接受傳拓名師指導授課,系統地學習了平面拓,全形拓,穎拓,高浮雕,魚拓,錢幣,樹葉,甲骨等技法,學業合格,頒發了結業證書。碑刻拓片傳統技藝,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形式,就是把紙附在石碑上面,用墨和硃砂把文字和圖案拓印下來,很多古碑損毀,因有拓片傳世,才能了解原碑的內容和風採,石刻文獻數量龐大,內容豐富,分布廣泛,是保存和傳播中國文化、記錄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石刻的記載可以改寫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文獻版本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一座座石碑,連綴起來的是中國的文獻史、文字史、建築史、宗教史,甚至還有書法、音樂、舞蹈等的歷史。一張張拓片,既精且美,它們攜帶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濃縮著抽象的文物價值,留下了深遠的想像空間,永遠值得我們駐足凝神,學習研究。為留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石刻資源,傳承拓片技藝。

徐廷傑告訴記者,做了這麼多年的公益事業,耽誤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付出了很多的錢財,多虧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後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現在國家提出文化強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央視智慧中國楊秀芳報導)

相關焦點

  • 傳播中國文化「芳香」的法國博物館館長
    &nbsp&nbsp&nbsp&nbsp身為賽努奇博物館館長,埃裡克·勒菲弗本身就是中國藝術史專家,中文名「易凱」,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nbsp&nbsp&nbsp&nbsp「我們將通過器具和書畫,勾勒出從漢到晚清的中國香文化發展,還特別請法國香水師依照『古方』復原了一款中國『古香』,喚醒參觀者的嗅覺。」
  • 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 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開啟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7日訊 8月2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曲阜市人民政府、孔子博物館承辦的「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孔子博物館成功舉辦。
  • 山東博物館與博山區籤訂合作協議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區政協主席劉承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文、博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高健、區政府副區長李林、區政協副主席張新清、博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夏豔華,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籤約儀式。
  • 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1月8日,《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由山東博物館和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常務館長黃毅、中國沉香保育委員會主任鄧翀介紹了此次展覽的概況。
  • 「中華飛天第一硯」等首次亮相山東博物館
    「中華飛天第一硯」等首次亮相山東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右)為硯雕大師吳笠谷(左)頒發收藏證書 應妮 攝   中新網4月22日電 由著名硯雕大師吳笠谷設計製作的「中華飛天第一硯」和「中華潛海第一硯」隨著《中華硯文化展》22日在山東博物館首次展出。
  • 傳習經典,融古慧今,孔子博物館這場曬書節復原風雅傳統
    伴隨著雅樂演奏和青少年的朗朗書聲,「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孔子博物館孔子講學堂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濟寧市人大副主任張玉華、曲阜市市委書記劉東波,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劉顯世、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等單位領導及著名學者出席儀式。
  • 對話山東博物館郭思克館長: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9月15日在濟南啟動,文物保護和利用成為備受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活動啟動前夕,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在接受中國山東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探索讓文物在保護和利用中活起來方面,山東博物館做了諸多有益的嘗試。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由北及南,穿越半個中國;從古至今,橫跨歷史長河;傳統中華文化與香港都市文明碰撞、交融、輝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我們將來會攜手合作,一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 三波熱潮創新傳統文化傳播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哺育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食糧。  從古到今,文化的發展繁榮始終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渠道穩固,建構完整,次第有序,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貫穿始終。近百年來,中國社會生態發生了根本改變,舊有的傳承渠道和傳播形式已難以適應。
  •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
    4月2日至4日,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來魯參訪交流,先後拜訪了省臺港澳辦、省博物館、省教育廳和省實驗小學,探討加強魯臺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了「太空創新發展」講座。
  • ...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在...
    此次培訓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最大限度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探討博物館如何利用和發揮好自身資源與優勢,創新性的開展多形式的「雲」表達活動,依據《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確定了「雲」作為賦彩新時代的培訓主題,對如何在新冠疫情下開展「雲」傳播等課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 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博物館教育讓冰冷的石頭「說話」
    實習結束後,他的母親專門來信告訴館長,這次實習將是一個改變Jacob人生的體驗。「我認為博物館教育是一件偉大的事兒。對很多公眾來說,恐龍化石不過是一堆冰冷冷的石頭,我要想辦法讓他們變得鮮活起來。希望自貢恐龍博物館可以成為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橋梁,我想用有趣、通俗的方式傳遞知識,同時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這位中文系出身的館長日前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分享了他自己的博物館教育理念。
  • 中華文明的歷史記憶傳播與文化認同建構
    《國家寶藏》是以文物為主體舉辦的一次盛大特展,參與其中的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院(館)。每期節目會有一家博物院(館)的館長推薦3件鎮館之寶,並在舞臺上進行展演。每件寶藏都有自己的守護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讓國人與國寶有一次更好的相識與相知。
  • ...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
    把握原則加強頂層設計為做好會議籌備工作,了解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地方的貫徹落實情況,今年9月23日-28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到湖南長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天津市開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專題調研。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今日成立!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金瑞國,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倪國勝,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副處長榮瑞峰,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及全省71家文博機構負責人,支持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事業的特邀嘉賓及會員代表100餘人出席會議。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打造博物館行業「齊魯文化共同體」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由山東博物館聯合省內20家省市相關文博機構作為發起單位聯合成立,將服務於齊魯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當天,會議決定由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擔任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主任委員。 鄭同修在現場介紹了新的形勢下倡議成立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的初衷,以及該聯盟在整合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源、加強人才培訓、業務指導、學術研討、共同策展辦展等方面所能夠發揮的作用。
  • 紮根齊魯沃土 弘揚傳統文化——訪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代表
    「這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高校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代表說。  弘揚優秀齊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精華,是山東大學不懈的價值追求。2018年,山東大學提出並實施文化引領戰略,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抖音宣布與全國20餘家博物館推出「雲端博物館」活動,邀請博物館館長、文化名人通過抖音直播帶領觀眾線上看展,讓更多人走近博物館,了解博物館,體驗博物館的魅力。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
  • 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 將加快培育博物館文旅融合品牌
    會議決定由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擔任山東省博物館聯盟主任委員,表決通過了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名單和《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章程》。2019年全省的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2800餘個,接待觀眾達到了8200餘萬人次,開展各類活動30000餘次,展覽和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升。&nbsp&nbsp&nbsp&nbsp王磊強調,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的成立,整合全省博物館資源優勢,互取長補短,創建山東博物館品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性、創新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單波:抖音傳統文化短視頻流行的傳播意義
    5月13日,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聯合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傳統文化短視頻的傳播及其創新意義高端論壇」。《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報告在本次論壇發布,報告顯示,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作為蓬勃發展中的影像敘事方式和話語敘事形態,既傳承傳統文化,也在持續促進中華文化的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