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飛天第一硯」等首次亮相山東博物館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華飛天第一硯」等首次亮相山東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右)為硯雕大師吳笠谷(左)頒發收藏證書 應妮 攝

  中新網4月22日電 由著名硯雕大師吳笠谷設計製作的「中華飛天第一硯」和「中華潛海第一硯」隨著《中華硯文化展》22日在山東博物館首次展出。

  此次舉辦的中華硯文化展覽,是山東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展出硯臺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一次硯文化展覽。

  展覽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硯臺春秋」通過展出歷代硯臺,展示硯臺的輝煌歷史;第二部分「現代精品硯」展出由現代制硯大師製作的精品硯臺,其中由當代硯雕大師吳笠谷製作,曾搭載神州九號飛船遨遊太空,隨蛟龍號深潛5200多米的「中華飛天硯」和「中華蛟龍硯」是首次在濟南展出;第三部分「現代名人硯」展示名流收藏和使用過的硯臺;第四部分「魯硯精品」展示魯硯各硯種代表作品。

  「中華飛天硯」和「中華蛟龍硯」展櫃前人頭攢動,觀眾爭相一睹硯史上首方遨遊太空和暢遊大海的硯臺。

  這兩方硯臺均為聚硯齋出品,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會長劉紅軍將軍親筆題寫硯銘。「中華飛天第一硯」長9釐米、厚5毫米,硯面雕成象耳寶瓶形,寓意「太平有象」;一對瓶耳之間刻有「聚硯齋」三字;硯池刻紅山文化「中華第一龍」造型,硯背刻「敦煌飛天」圖案。

  「中華潛海第一硯」蛟龍硯整體設計為「四水回歸」。硯邊淺刻水波紋,象徵現今四大洋。硯額刻篆書「聚硯齋」三字。硯背浮雕蛟龍戲珠,靈珠為天然石品活眼巧作,象徵「蛟龍號」的遠洋海試是為了探求採擷海洋科學這顆璀璨的明珠。

  展覽開幕式上,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給「中華飛天第一硯」、「中華潛海第一硯」的作者吳笠谷頒發收藏證書。這兩方硯臺的紀念版將永久收藏在山東博物館。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3日,免費對觀眾開放。(完)

相關焦點

  •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
    張延登死後,其硯被浙江巡撫張勄收藏,對此,清代著名文學家孔尚任賦詩讚道:"張家兩中丞,得失如輪轉;一硯供二賢,前後荷殊眷"。盛百二《淄硯錄》:"其背有如蝙蝠者,如蜂、蝶、蜻蜒者,文皆凸出,制硯名鴻福硯。"清乾隆《西清硯譜》亦收蝙蝠硯數方,且在硯譜中名列於前。1987年,天津博物館舉辦"中國硯史展",展出一方大可盈尺橢圓形燕子石硯,硯體四周有近百隻振翅欲飛的"小蝙蝠",令人嘆為觀止。
  •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 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徐廷傑
    齊魯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古至今,名人輩出,今日記者採訪了一位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愛心公益模範,山東鄒平徐廷傑,出生於1970年,青陽鎮化莊村人,現任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負責講解,文物保護,修復,教學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碑刻拓片研發教學基地傳拓老師
  • 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1月8日,《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由山東博物館和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常務館長黃毅、中國沉香保育委員會主任鄧翀介紹了此次展覽的概況。
  • 中華航天博物館線上直播 「雲春遊」輸出航天文化
    作為豐臺區科普教育基地,中華航天博物館在豐臺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貼近生活、貼近公眾、貼近實際的科普活動。5年來,中華航天博物館圍繞「航天日」主題,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突出的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受阿里巴巴邀請,中華航天博物館已於2020年3月14日、4月11日完成兩次「淘寶雲春遊」線上博物館直播活動,瀏覽量累計達40.06萬,反響熱烈。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山東作為孔孟之鄉,曾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瑰寶、歷史古典乃至人文盛景,興起於斯,流傳於此,山東博物館便是集大成者。現如今,各種省級市級的博物館不在少數,但要說像山東博物館這樣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還真是不多見。
  • 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
    今天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位於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同時,豐臺區聯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同步開展科普課堂、航天線上答題競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發祥地,豐臺區有著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蘊。
  • 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即將亮相山東博物館
    齊魯網3月28日訊 「不朽之旅一-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將於3月31日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 月球樣品即將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公開亮相
    【導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首次公開亮相
  • 山東博物館與博山區籤訂合作協議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區政協主席劉承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文、博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高健、區政府副區長李林、區政協副主席張新清、博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夏豔華,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籤約儀式。
  • 菏澤牡丹機場空乘人員在中融華府首次公開亮相
    牡丹機場空乘人員在中融華府首次公開亮相9月10日晚7時30分許,備受菏澤人民關注的菏澤牡丹機場首航人員驚豔亮相活動在城投·中融華府隆重舉辦。菏澤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靳海巖,菏澤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盧勇,菏澤市廣播電視臺臺長助理、菏澤廣電傳媒集團副總經理 、山東菏投廣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祝國華,菏澤牡丹機場黨委辦公室主任孫凱,山東揚帆(菏澤牡丹機場)航空培訓中心總經理劉燕,菏澤中融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亮出席活動,現場更是吸引了數百名市民前來觀看。
  • 濱州市出土文物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蟬冠菩薩像佛像的五官清晰,面帶微笑佛像近照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9月17日訊(記者 張爽 通訊員 宋可 溫明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世界最大食肉甲蟲大王虎甲 首次亮相成都
    世界最大食肉甲蟲大王虎甲 首次亮相成都 2012-05-01 08:22:31  來源: 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編輯: 湯小春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豐臺「航天日」 中華航天博物館線上直播開館
    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當天,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航天日專題直播在位於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中華航天博物館啟動,同時,豐臺區聯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同步開展科普課堂、航天線上答題競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航天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識、感受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的平臺
  • 世界最大鋸翅天蛾亮相昆蟲博物館
    世界最大鋸翅天蛾亮相昆蟲博物館 世界最大天蛾標本——鋸翅天蛾。(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供圖)     本報訊(記者 羅向明)5月18日,我國首個蛾類專題科普展在都江堰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舉行,包括目前發現的世界最大鋸翅天蛾等一批蛾類標本首次亮相。    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該館昆蟲科考隊員近日在青城山考察時,發現一隻鋸翅天蛾的個體大小超過此前記載的世界記錄。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山東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英文名稱是Shandong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館藏歷史文物14萬餘件,以陶瓷器、青銅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璽印、簡牘、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為主要收藏特色。
  • 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出土於山東濱州 曾流失海外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日訊「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目前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山東參展的是一件蟬冠菩薩像。這尊佛像1976年在濱州博興的龍華寺遺址出土。1994年7月被盜,隨後開始了一段曲折的回歸之路。
  • 【展覽】木乃伊、黃金面具……「失落的黃金國」亮相三峽博物館
    【展覽】木乃伊、黃金面具……「失落的黃金國」亮相三峽博物館 2020-06-25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寶級恐龍蛋窩化石亮相常州恐龍園
    一枚恐龍蛋化石裡面,一隻胚胎小恐龍即將破殼而出,每一根細小的骨骼都清晰可見……隨著這枚珍貴含有胚胎恐龍的恐龍蛋化石在中華恐龍館蛋窩廳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