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與兩種基因突變相關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小細胞肺癌與兩種基因突變相關

  科技日報柏林7月21日電 (記者顧鋼)德國科隆大學和科隆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兩種肺癌進行對比研究後,成功解密了導致肺癌的遺傳基因,這一成果被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研究人員將兩種肺癌進行了對比研究,一種被稱為小細胞肺癌,這是所有肺癌中最危險的一種,約佔所有確診肺癌病例的15%,在常年吸菸者中最常見。其改變後的腫瘤細胞生長很快,早期化療效果很好,但大部分病人無法治癒,會很快死去;另一種是所謂的肺類癌,這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的低度惡性腫瘤,佔所有肺部腫瘤的1%到2%,其生長緩慢並且幾乎不會形成轉移灶。

  科隆大學羅曼·託馬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對110個小細胞肺癌病例的全基因組DNA序列進行了研究。通過完整的基因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關鍵的生物過程,並確定了其遺傳變化的普遍模式。他們在所有病例中發現存在RB1和TP53的基因滅活,即「喪失功能」的基因突變,這兩種基因負責控制細胞生長,其生物功能目前還不十分清楚。

  基因組分析顯示,肺類癌無論其組織結構或生物學行為,與小細胞肺癌都存在許多差異。在肺類癌中受控的RB1和TP53基因突變非常罕見。對比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肺類癌不同於其它神經內分泌腫瘤(如小細胞肺癌),它有獨立的細胞生長機制。論文作者之一馬丁·佩夫博士表示:「我們下一步的研究將聚焦於肺癌的不同類型的形成與演化。」

  項目負責人託馬斯教授認為,「這項研究剛剛開始,仍然需要做很多基礎性工作,直到我們真正了解這些基因在腫瘤中的功能。下一步要了解遺傳模式的生物學作用,以便對迄今鮮為人知的基因在癌症發展中的功能有所了解,最終實現快速個性化治療,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Nature Genet:基因組掃描發現小細胞肺癌中SOX2基因突變
    2012年9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一種致命肺癌類型全面基因突變掃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SOX2的早期胚胎發育相關基因在小細胞肺癌中發生了突變。
  • 合肥研究院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林文楚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MYC Paralog-PARP1 Axi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C Paralog-Activated
  • 科學島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研究員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採用「合成致死」策略進行治療。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
  • 肺癌之王,小細胞肺癌非同「小」可
    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30萬人被確診患有肺癌,我國則是患肺癌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約有60多萬人死於肺癌。許多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療選擇有限。特別是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分類中,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多位於肺中央部,生長迅速,較早出現轉移。
  • 小細胞肺癌是怎麼發生的?
    前面講過肺腺癌、肺鱗癌的發生機制和早期特點,有朋友留言諮詢小細胞肺癌的細節,豪大夫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病例,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希望對讀者朋友有用。小細胞肺癌的起源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15%左右,中老年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具體比例,不同地區存在差異),與吸菸密切相關,大約66%的病人伴有血液NSE及促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升高。
  • 林文楚團隊採用 「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取得進展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是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大多數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治療幾個月後會出現復發及耐藥,進而死亡。近30年來,相較於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的快速進展,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研究發展十分緩慢。研發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成為十分迫切的需求。
  • 我國科學家發明「合成致死」策略可治療小細胞肺癌
    科技日報合肥11月1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團隊通過研究證明,DNA損傷感應器蛋白PARP抑制劑和表觀遺傳抑制劑聯用可以產生「合成致死」效應治療小細胞肺癌。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腫痛學前沿》上。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前段時間,小細胞肺癌二線用藥也時隔24年迎來了新藥Lurbinectin。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更是發布了首個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的診療指南,要知道,舊版指南中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是混在一塊的,小細胞肺癌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 「合肥日報」科學島採用「合成致死」策略治療小細胞肺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研究員團隊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採用「合成致死」策略進行治療。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惡性的亞型,我國每年新發患者約為10萬例,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化療方案可選藥物有限。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測序發現有EGFR基因突變,易瑞沙是最好的藥物麼?什麼是EGFR突變?在已經開發出的新型靶向治療藥物中,受益最大的癌症類型恐怕要算肺癌,白血病和惡性黑色素瘤了。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半個體化」治療的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病人使用的第一種藥物,現在一般是化療)。肺癌病人根據癌細胞形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 我國科學家發明「合成致死」策略可治療小細胞肺癌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科技日報合肥11月19日電(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團隊通過研究證明,DNA損傷感應器蛋白PARP抑制劑和表觀遺傳抑制劑聯用可以產生「合成致死」效應治療小細胞肺癌。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腫痛學前沿》上。
  • 基因突變檢測指導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
  • 肺癌精準治療新突破!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首次揭示高海拔西藏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對指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肺癌精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列首位,而在高海拔西藏地區,這兩項數據分別排在該地區各癌種的第六位和第四位[1]。據此推斷,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肺癌人群的基因特徵,且這種特徵可能與低氧有關。
  • 肺癌靶向藥耐藥性突變 第三、四代抑制劑成下一片「藍海」
    在全球範圍內,由肺癌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乳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總和,而我國面臨的肺癌挑戰更為嚴峻。 據腫瘤科醫生向記者反映,與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更高,但對放療和化療更為敏感,且有短期緩解率。一旦發現小細胞肺癌,即為晚期,小細胞肺癌的生存時間較短。因此,小細胞肺癌更為嚴重。
  •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導致多種基因和信號通路的改變,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肺癌的發生和發展。lung cancer,NSCLC)和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85%;根據生物學差異,非小細胞肺癌又細分為腺癌(Adenocarcinoma),鱗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腺鱗混合癌,大細胞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和其他罕見的肺癌等;小細胞肺癌約佔15%左右,惡性程度更高
  • 喜大普奔,肺癌罕見突變基因有藥可用,國產新靶向藥重磅來襲
    針對EGFR 20ins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還有JNJ-6372,我們敬請期待這兩種藥物能夠儘快上市,造福更多的癌友!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三十年沒有突破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終於有新藥可用了
    儘管小細胞肺癌在肺癌中所佔的比例僅約15%,但是,由於小細胞肺癌的細胞體積小、分化程度差、生長增殖速度快,非常容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而發生其它部位的轉移,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肺癌,大約2/3的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的時候已是廣泛期,無法進行根治性的手術切除。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小細胞肺癌是怎麼發生的?為何只有5%能早期手術?
    小細胞肺癌的起源 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15%左右,中老年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具體比例,不同地區存在差異),與吸菸密切相關,大約66%的病人伴有血液NSE及促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升高。
  • eLife:基因突變協同讓肺癌更惡性!
    2019年9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開放獲取的期刊《eLife》上的一篇新報告,科學家已經確切地展示了兩種不同基因的突變如何協調驅動惡性肺部腫瘤的發展。這項在新型基因工程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觀察了肺腫瘤的特徵--從小到肉眼看不到到大到可能致命的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