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2020-08-04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金屬滷素鈣鈦礦是近年來被發現的一類新型半導體材料。因為光電性能出眾,在光伏、雷射、光傳感器、熱電等領域被廣泛研究。以金屬滷素鈣鈦礦為活性層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目前已突破25%。就如同其他材料一樣,這種材料的晶體結構對其性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比如,改變鈣鈦礦材料當中的金屬-滷素之間的化學鍵鍵長、鍵角和連接形式會改變其載流子遷移率和禁帶寬度。在目前的材料領域,最為準確且直接的晶體結構分析方法是「單晶X射線衍射分析」。因此,獲得鈣鈦礦及其衍生物的單晶可以直接確定其材料的結構並且幫助理解其結構-性能關係而最終獲得所需要的性能。而如何快速發現新的鈣鈦礦材料單晶並且加以表徵成為鈣鈦礦領域除材料穩定性研究之外的另一大挑戰。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不可以利用讓機器人來代替人工把博士生和博士後從繁瑣的、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面對複雜的實驗設計,我們可不可以讓人工智慧來代替我們思考而優化實驗並且找尋規律?再進一步來說,在數據化的時代,我們如何使用數據來加速科研進步?


為了回答以上問題,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李智博士做了初步的研究並且在鈣鈦礦單晶合成上做了概念性驗證。這項公開研究工作在Emory Chan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受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資助(DARPA),合作單位包括Fordham University 的Joshua Schrier 博士、Haverford College 的Alexander Norquist 博士和 Mansoor Ani Najeeb 博士、Purdue University的Matthias Zeller 博士。


下圖描述了實驗的框架,不同於一般科研流程,這項工作以數據為中心、實驗可重複性為目標:每一項操作都有嚴格的標準,所有可被記錄的實驗數據(包括實驗條件及其操作細節、單晶形成與否、反應環境溫溼度等等)都被記錄在了自主研發的軟體ESCALATE上。鈣鈦礦合成主要由NIMBUS自動加液機器人完成。實驗結果(結晶與否、材料是否為鈣鈦礦衍生物)被ESCALATE自動獲取並加以整理和準備,最終進入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

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圖1. 實驗流程與結構圖


在這項工作中李智和他的合作者們研發了一種基於「反向溫度結晶」的自動化高通量鈣鈦礦單晶合成方法RAPID。作為初期研究,他們篩選了不同實驗條件的8172個反應,實驗對象包括了45種鈣鈦礦有機銨鹽陽離子。整個溶液調配過程和反應過程無需人為監護,總共耗時約400小時,相比之下,如果人工來完成這項實驗(假設每天做10個反應)大致需要超過兩年的時間(假設周末不工作)。由此看來機器人及其配套高通量反應流程大大提高了實驗效率並且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操作中解放了出來。

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圖2. 被篩選作為金屬滷素鈣鈦礦陽離子的有機銨鹽


在高通量反應條件篩選過程中,他們發現在這45個有機銨鹽裡,有19個銨鹽可以通過反向溫度結晶法與碘化鉛形成金屬滷素鈣鈦礦衍生物單晶。在這項工作之前只有4個機銨鹽被發現可以通過反向溫度法合成鈣鈦礦材料。可合成集合被擴大了五倍。這也體現了高通量合成較人工反覆試驗-失敗-試驗方法的優勢性。而且高通量數據更具有可重複性,能更加全面的得出反應條件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在此階段無刻意選取未被報導的有機銨鹽,但是在篩選過程中作者還是以單晶的形式發現了兩種新的鈣鈦礦材料:(C2H7N2Pb)I3 和(C7H16N)2PbI4 。其中前者為一維鈣鈦礦衍生物,後者為二維鈣鈦礦衍生物。而且這兩種材料展示了良好的熱/溼度穩定性和獨特的螢光性質。

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圖3. a) (C2H7N2Pb)I3 與b) (C7H16N)2PbI4 的單晶結構


除了以上化學和材料發現外,作者通過統計分析高通量實驗數據確定了實驗可行性空間和結晶空間。並且計算出了不同有機銨鹽合成鈣鈦礦衍生物單晶的成功概率。沒有高通量實驗,這樣的統計數據是無法獲得的。所以自動化高通量實驗又一次體現了較傳統手工實驗的優勢性。在已有實驗數據的基礎上,作者使用了支持向量機器、隨機森林、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算法對實驗條件和結晶結果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顯示採用自設內核的支持向量機器模型(PUFK-SVM)對實驗結果預測準確度高達87%。此外他們還發現以單一變量優化為主的控制變量法所得到的預測準確度要遠遠低於基於多維度多變量的機器學習算法。由此看來面對複雜的實驗設計,人工智慧模型較傳統設計方法有著一定的優勢。

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圖4. a) PUFK-SVM模型對不同銨鹽體系的學習曲線 b) 不同模型對乙基銨鈣鈦礦合成的學習曲線


機器人加速鈣鈦礦的研究與發現

圖5. 數據可視化和交互分析界面


最後實驗室團隊提出了「論文3.0」的概念。此項工作大部分的相關數據和Python代碼都被上傳到了GitHub,以供讀者下載調試。此外為了方便不熟悉編程的讀者,團隊還在Mybinder上創建了Python Jupyter notebook,讀者可以通過簡單的點擊和下拉框操作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之所以稱為學術論文3.0 的雛形是因為相較1.0(紙質)和2.0(電子版PDF),這篇工作提供了完全公開的數據並且提供了交互式分析方法。以開放數據為核心,通過數據加速科學發現正是這篇工作的目的。


這一工作發表在Chemical of Materials 上。

Robot-Accelerated Perovskite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y

Zhi Li, Mansoor Ani Najeeb, Liana Alves, Alyssa Z. Sherman, Venkateswaran Shekar, Peter Cruz Parrilla, Ian M. Pendleton, Wesley Wang, Philip W. Nega, Matthias Zeller, Joshua Schrier, Alexander J. Norquist, Emory M. Chan

Chem. Mater., 2020, 32, 13, 5650–5663, DOI: 10.1021/acs.chemmater.0c01153


數據和代碼連結:

https://github.com/darkreactions/rapid

數據可視化和交互分析界面連結:

https://mybinder.org/v2/gh/darkreactions/rapid/master?filepath=RAPID.ipynb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立方鈣鈦礦等結構相變
    、低壓相的壓力-體積關係,顯示相變導致9.8%的體積變化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肖萬生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的合作研究人員,利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的高壓衍射技術,在對鈣鈦礦結構氧化物PbCrO3的高壓行為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壓致等結構相變現象,這一立方到立方的結構轉變導致近
  • 太陽光模擬器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向的應用
    研究背景  得益於鈣鈦礦薄膜優異的光電性能,鈣鈦礦薄膜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PCE)由3.8%快速上升到22.1%。 然而,鈣鈦礦薄膜的穩定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成為該類電池商業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
  • 【客戶案例精選】太陽光模擬器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向的應用
    研究背景得益於鈣鈦礦薄膜優異的光電性能,鈣鈦礦薄膜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PCE)由最初的3.8%快速上升到22.1%。 然而,鈣鈦礦薄膜的穩定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成為該類電池商業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2009 年,日本桐蔭橫大學Miyasaka等人在研究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過程中,製備出了效率達3.8%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啟了鈣鈦礦電池發展的徵程。
  • 研究揭示準二維鈣鈦礦的激子行為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因成本低、容易加工以及光電特性優異,受到了光電子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基於該類材料的發光二極體也極具潛力成為下一代照明和顯示元件。其中,三維鈣鈦礦是由有機和無機組分在三維空間交替結合而成,二維鈣鈦礦是由兩種組分交替形成的片層結構,而準二維鈣鈦礦則是兩類鈣鈦礦的混合結構,即由大尺寸有機殼層包裹著不同尺寸的三維鈣鈦礦。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 復旦科研團隊國際合作研究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該項突破為鈣鈦礦材料在高效輕質光伏電池、新型LED和其它光電器件系統等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太陽能清潔能源的泛在利用、新型柔性大面積光電器件與系統、以及智慧機器人自主供電等具有重要意義。10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以《氣氛輔助製備高效高穩定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
  • 什麼是鈣鈦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是一種具有與礦物鈣鈦氧化物(最早發現的鈣鈦礦晶體)相同的晶體結構的材料。通常,鈣鈦礦化合物具有化學式ABX 3,其中「 A」和「 B」代表陽離子,X是與兩者鍵合的陰離子,大量不同的元素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鈣鈦礦結構。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第2種是鈣鈦礦雙極性材料為本徵層(I層),I層負責吸收太陽光、產生激子、電荷分離,同時負責傳輸電子等。納米多孔的二氧化鈦或者氧化鋁膜作為I層的載體,稱為異質結觀點,PIN原理。基於這2種原理,目前研究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研究主要集中於3種,如圖3所示。
  • 【乾貨】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自從2009年日本學者首次研究鈣鈦礦敏化太陽能電池,經過5年的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從最初的3.1%躍遷到19.3%,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熱情。而鈣鈦礦太陽能薄膜電池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分的摻雜對錫鈣鈦礦電池薄膜成膜性能的影響,對薄膜的形貌、物相、吸收率和禁帶寬度進行表徵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具有最低的禁帶寬度,其吸光性能優於其他成分的鈣鈦礦薄膜。摻雜Br、Cl離子會導致CH3NH3SnI3成分的鈣鈦礦薄膜的禁帶寬度增加,而吸光性能和結晶性能降低。
  • 中外科學家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Anders Hagfeldt、Michael Graetzel團隊合作,成功通過一種氣相輔助生長方法實現了室溫穩定的α-FAPbI3(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大於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成果10月2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 曜能科技攜手神華光伏加速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產業化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以鈣鈦礦晶體為吸光材料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技術。2009年,日本科學家Miyasaka最早應用鈣鈦礦材料製備了染料敏化單結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僅為3.8%。鈣鈦礦與晶矽疊層,可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被認為是繼晶矽電池之後的下一代高效技術,將為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帶來新的空間和希望。近日,專注於鈣鈦礦疊層電池開發的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神華光伏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協作開發鈣鈦礦疊層電池相關技術並推動其產業化應用。
  •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36:46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Zhaoxin Wu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Mercouri G.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碳電極研究進展(鈣鈦礦部分)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一般為金,銀,銅貴金屬,由於貴金屬價格昂貴,會無形中增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碳基材料具有合適的功函,價格低,長期穩定等特點,因此碳基材料是鈣鈦礦商業化的一種合適的候選材料。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此外,傳統的低溫溶液法可便利地製備鈣鈦礦薄膜,但製備出的鈣鈦礦通常是多晶薄膜,易在晶界或表面產生針孔和缺陷。產生的缺陷可捕獲光生載流子,限制載流子的擴散,降低載流子的壽命,還會引起離子遷移和擴散,最終導致器件穩定性和效率下降。
  •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通過提高空穴提取功率轉換效率高達
  • 復旦今日《Science》:破解鈣鈦礦穩定性難題
    該項突破為鈣鈦礦材料在高效輕質光伏電池、新型LED和其它光電器件系統等應用奠定了基礎,對太陽能清潔能源的泛在利用、新型柔性大面積光電器件與系統、以及智慧機器人自主供電等具有重要意義。10月2日,相關研究成果以《氣氛輔助製備高效高穩定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Vapor-assisted deposi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black-phase 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
  • 我國科研人員研究鈣鈦礦LED發光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西安10月11日電(記者許祖華)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鈣鈦礦LED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們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11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鈣鈦礦材料中的載流子動力學研究
    報告題目:鈣鈦礦材料中的載流子動力學研究報告人:金盛燁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時間:2020年10月9日(周五)下午14:00地點:前衛南區唐敖慶樓C區603報告廳報告摘要:近幾年來,金屬有機滷化物類鈣鈦礦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光電轉化性質成為構建高效、廉價的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化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